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中国宏观经济问题一直为世人所关注,尤其是2009年,中国宏观经济面临诸多难题。中国经济学界对我国宏观经济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特别是在内外均衡、通货膨胀预期、经济增长路径、经济周期波动、金融危机冲击下的宏观经济走势、宏观财政政策及其效应、宏观货币政策及其效应、资源与环境约束下的可持续发展与宏观政策等问题研究上取得了新进展。  相似文献   

2.
刘柏 《工业技术经济》2008,27(3):153-155
宏观经济框架下不同经济指标之间的互动关系是经济领域的重要问题之一,其中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颇受关注.本文通过离散选择模型,分析检验了利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和外汇储备增长率波动对我国货币政策状态的概率影响.我国货币政策实施根据现实经济状况,具有一定的内生属性.外汇储备增长对我国货币供给量具有重要影响,建立和完善与开放经济相适应的货币政策调节机制才是实施有效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3.
2007年我国宏观经济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内外非均衡、通货膨胀、经济周期性波动、经济增长路径及其可持续性、流动性过剩与货币政策、内外平衡与人民币汇率、宏观调节的财政政策及其有效性等问题上,不仅在宏观经济理论研究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而且在宏观经济政策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2010年,我国经济学者对宏观经济问题的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在宏观经济内外需求结构性平衡、经济周期性波动、政府的供给管理与需求管理、非均衡运行中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及其有效性、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可持续性等研究领域成果丰硕。  相似文献   

5.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一直受到我国学术界的关注,特别是近年来中央银行针对愈演愈烈的通货膨胀及房地产投机现象,多次运用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货币政策工具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本文运用货币政策有效性理论,并结合相关理论模型和统计数据,对1991~2010年期间的货币政策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对理论模型与实际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变动的拟合程度进行检验,从货币供需变动角度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宏观经济发展又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加强宏观调控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工作。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采取了以积极的财政政策为主体的一整套宏观调控政策,对保持我国宏观经济适度快速增长产生了重要的保证作用。在目前形势下,十分有必要对当前的宏观调控政策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对政策内容和体系进行必要的调整,以保证我国宏观经济在纷繁复杂的国际经济政治环境中仍能健康增长,努力完成“十五”规划中提出的各项战略任务。一、宏观经济政策分析1.财政政策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后,自1998…  相似文献   

7.
货币政策规则是货币政策研究领域的核心问题.长期以来,学术界一直致力于寻找确切描述利率变动路径的方法.1993午泰勒认为短期名义利率与通货膨胀缺口和产出缺口偏离百分比这两个宏观经济变量的变动具有线性影响关系,提出了泰勒规则.泰勒规则问世后得到了经济学家的极大关注,大量的经济学文献应用和发展了这一货币政策规则.本文回顾了自1993年以来,泰勒规则在理论和实证领域的主要扩展和应用.旨在为我国学者应用泰勒规则研究我国货币政策问题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一个国家要致力于其经济的发展,就要有一个适合其国情的经济政策,在其所有经济政策中,货币政策举足轻重,它直接影响到宏观经济走势。当前我国中央银行连续6次下调利率,采取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然而从实际经济运行来看,这种扩张型的货币政策没有得到应有的效果,货币政策的实施也面临诸多障碍。为此根据当前经济形势,分析制约货币政策有效实施的因素,选择有效的货币政策,对我国经济运行,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当前我国货币政策和工具的选择(一)适度弹性的货币政策将是我国的长期选择。按运行方式的不同,货币政策可分为规则…  相似文献   

9.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政府及时制定了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一揽子宏观经济政策。该宏观经济政策对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因此,要在保证政策稳定性连续性的同时,及时完善其不足,提高宏观经济政策的质量与执行力。  相似文献   

10.
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采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求,以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方针和策略的总称,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保持币值稳定,防止通货膨胀,并以此促进经济发展。货币政策是通过采用一定的政策手段和工具,调控中介目标来影响最终目标的。中央银行为调控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而采用的政策手段,被称为货币政策工具。我国现行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存款准备金率、利率、再贷款、再贴现、公开市场操作等。我国从1994年开始,提出要在中长期之内实行适度  相似文献   

11.
为了预防欧债危机再次发酵,欧元区各国主要通过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紧缩的财政政策搭配来刺激经济以及改善财政状况。但从长期来看,宽松的货币政策使通货膨胀的风险一再加大,而紧缩的财政政策则让萎靡不振的欧元区经济雪上加霜.两者的叠加很可能导致欧元区在未来陷入滞胀。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摆脱危机,欧元区亟须对当前的宏观经济需求管理政策进行反思。另外,在货币和财政政策效果不佳的情况下引入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凯恩斯宏观经济需求管理的缺陷,使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12.
世界石油市场:在动荡中寻求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金融市场经历了动荡、恐慌、稳定和重塑信心的过程。相应地,国际油价也经历了暴跌、筑底和反弹的过程。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衰退,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纷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刺激经济尽快止跌复苏。2009年二季度以来,世界经济初现复苏"春芽",但石油需求仍然疲弱,国际油价大幅度反弹的原因是石油金融属性的再度体现。2008年9-12月,欧佩克为稳定油价连续3次减产,且执行相对较好,但OECD库存在2009年上半年仍然持续上涨。持续减产使得欧佩克原油剩余产能大幅提高,应对市场供应中断风险的能力大大增强。2009年下半年,估计石油需求将温和回暖,如果欧佩克不增产,OECD国家石油库存将呈下降趋势,从而使世界石油市场逐渐呈现供应偏紧的局面。国际油价正在动荡中寻求新的平衡。综合考虑多方因素,预计下半年多数时间国际油价将在5580美元/桶区间波动。  相似文献   

13.
库存变化反映了市场需求预期和企业生产状况,也反映了宏观经济景气的变化。2008年下半年以来,世界各国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和经济周期的调整中完成了"去库存化"。伴随着经济回暖,欧美等贸易伙伴大国均处于不同程度回补库存阶段,其补库存过程对稳定我国出口市场、经济恢复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目前我国库存随着经济稳步回升、需求回暖处于存货周期的小扩张阶段,这意味需求进一步回暖,宏观经济稳步回升态势进一步显现。  相似文献   

14.
对财政分权有关理论以及中国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进行综述,分析对于中国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得出不同结论的原因,并对财政分权理论的发展对我国财政管理的意义得出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为促进科技创新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并取得了相应成效,但科技创新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其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地位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科技创新涉及诸多方面,如科技管理体制、财政税收制度、金融制度、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等。其中,财税政策由于具有引导性、规范性、程序性等特点,是一国促进科技自主创新有效的政策选择,是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鉴于此,从财税政策的角度就如何促进我国科技创新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考察国际贸易的变化是测度金融危机影响的一种直接手段。通过比较借鉴经典的银行挤提理论和引力模型,对国际贸易视角下的金融危机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筛选了20个国家2008年的双边贸易数据、宏观经济数据等作为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金融危机对国际贸易有显著影响且其影响具有滞后性。同时探讨了我国可以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日本经济产业省和筑波大学研究中心最近对日本大学衍生企业的年度调查数据等资料,分析了日本大学衍生企业的发展背景、现状以及规模、行业分布等特征,并结合我国大学衍生企业的实际情况,总结其对我国发展大学衍生企业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