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目前农民工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达16.97%.提高他们的消费水平,对把我国扩大内需政策落到实处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改变农民工收入水平偏低、消费倾向偏低、社会保障比例偏低、农民工子女教育支出过高的现状,就必须建立定期举行的工会、雇主和政府三方参与的工资集体谈判制度,协调雇佣双方利益,确保工资处于合理、均衡水平;进一步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对于增强他们消费的信心,提高其消费倾向,大胆消费有重要的意义:以公办学校为主接受农民工随迁子女入学,减少农民工额外支出,是拉动其消费的切实之举.  相似文献   

3.
扩大国内需求已成为近期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扩大内需包括扩大投资需求和扩大消费需求两个方面。本文就如何发挥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对经济的拉动作用阐述了看法。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消费需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扩大内需政策的执行,有力地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国际国内新的、更为复杂的形势,尤其是在我国加入WTO的背景下,我们仍然要紧紧抓住消费需求不足这个主要矛盾,继续坚持扩大消费需求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以ELES模型为基础对2003~2005年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进行横截面数据的计量分析。计量结果表明:城镇居民的基本需求量增长慢于收入增长速度、基本需求量结构趋于稳定、低收入者的消费支出低于基本需求量水平;城镇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受非收入因素的影响较大;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上升,各种商品的收入弹性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此外,由于在恩格尔系数测量中并没有将基本食品消费量和非基本食品消费量进行区分,因此恩格尔系数无法准确的反映非基本食品消费支出与居民生活水平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从我国居民收入差距谈消费需求和消费结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增长率趋于减缓,消费格局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如高收入者发达城镇及地区消费率严重偏低,而低收入者农村及落后地区的消费量有限,致使当前经济存在较严重的有效需求不足。寻找原因可以说有很多,但其中发达地区、高收入者消费结构变化,即发达地区从以“吃穿用”为主要的消费结构向“住行”为主要的消费结构升级,及落后地区、低收入者的后继消费衔接不上,不能不说是主要原因之一。有效需求不足是阻碍经济健康发展的一种病疾,要想去病,必须对症下药。本文试从分析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入手来研究它对消费需求及消费结…  相似文献   

7.
在刚刚过去的全国两会上,温家宝总理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要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引来媒体和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和热烈讨论,赞扬国家领导人致力于提高居民收入,提出保持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这一目标颇具远见卓识。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 ,伴随我国的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我国居民收入的差距也在不断扩大 ,据测算 ,我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 1996年为0 4 2 4 ,到 2 0 0 0年为 0 4 5 8,均已超过国际公认的绝对不均等区间。一、我国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1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受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 ,我国城乡居民之间收入水平一直存在着一定差距 ,特别是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这一差距有所扩大 ,90年代后期差距进一步拉大。从表 1可看出 ,1996~ 2 0 0 0年的 5年间 ,城镇居民收入增长较快 ,年均增长 6 78% ,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缓慢 ,年均增长只有 4 % ,…  相似文献   

9.
扩大内需作为我国目前的一个经济热点问题,经济学家们从国家的根本利益出发,纷纷发表见解,众说纷纭。如果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先冷静地考虑选择一个有效的分析这一问题的方法并加以分析,我们解决问题的思路会大大打开。本文试用巴瑞特曲线分析解决我国目前经济生活中的这一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2008年杭州、南京、扬州统计年鉴为基础,利用扩展线性支出模型(ELES),并借助于SPSS13.0统计软件对三地城镇居民的基本消费需求、边际消费倾向以及需求收入弹性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提出了促进三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特别是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对经济增长起到了巨大作用。多年来实施的"出口战略导向"在做出贡献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目前"内需不足,外需过度扩张"的局面。因此,我国有必要理清内需和外需的关系,摆正内需和外需的位置,制定相关政策,调控内外需失衡的状况,走上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经济增长道路。  相似文献   

12.
城镇化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主要是通过扩大内需来实现的。本文选取2000~2012年的数据,利用面板协整分析、面板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等方法,从中国省级层面对城镇化与内需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了动态计量分析。研究发现:长期来看,城镇化与内需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从短期来看,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格兰杰原因,但扩大内需不是城镇化的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不同收入水平的城镇居民的住房支出和可支配收入进行了分析和对比,全景式地描绘了城镇住房市场需求的变化过程。在分析市场经济国家消费结构动态变化的基础上,研究了我国城镇居民住房消费的变动规律,并提出了发展城镇住房市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城镇化扩大内需的影响,采用省级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城镇化扩大内需的影响,进而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实证结果显示,我国城镇化与扩大内需的之间的关系呈现出了U型结构。城镇化扩大内需的效果需要一定的经济社会条件,即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收入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等。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内需呈现出负向影响,农民人均纯收入对内需呈现出正向影响。分区域看,东中西部地区城镇化扩大内需的效果差异较大,主要归结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收入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等方面。基于此,本文从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推动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等方面提出相对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对加入WTO后"以市场换技术"的思考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以市场换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中国在加入WTO前的“以市场换技术”战略,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在加入WTO后“以市场换技术”的政策环境和外资在华行为的变化以及国际产业发展呈现出的新趋势,最后对如何促进“以市场换技术”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6.
偏苯三酸酐的生产方法有偏三甲苯液相硝酸氧化法、偏三甲苯气相空气氧化法、偏三甲苯液相空气氧化法和间二甲基苯甲醛液相空气氧化法4种。目前世界偏苯三酸酐的总生产能力约为230kt/a,产量约为165kt。2003年我国偏苯三酸酐的生产能力约为41kt/a,产量约为16kt。预计到2005年我国偏苯三酸酐的消费量将达到17.5kt,生产能力已经严重过剩,切不可盲目扩建生产装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收入分配功能的分析和定位可看出,我国目前贫富差距惊人,城乡收入差距悬殊.从基尼系数分析显示,我国已经步入了国际警戒线,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我国个人所得税不能充分执行其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通过对税收制度方面和税收征收管理方面缺失的研究,显示我国个人所得税收入调节功能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影响其功能发挥的原因有个人所得税没有体现税负公平的基本原则、个人收入所占的比重较低、调控客体不完全到位等。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文章提出了强化我国个人所得税收入分配功能的改革思路.主要是对个人所得税制课税模式、功能定位、税收扣除方式等方面的调整。  相似文献   

18.
实施峰谷阶梯电价的计费方法及执行措施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介绍了浙江永康为了既保证基本生活用电水平又倡导节约用电和合理用电而执行峰谷阶梯电价的具体方法、阶梯电价计费方式和实施过程,以及居民用户在实施峰谷阶梯电价中采取的降低电费的相应措施;指出执行居民峰谷阶梯电价既有移峰填谷的作用又有促进节约用电的功能,并可引导人们改变用电习惯,是一项利国利民的电价政策。  相似文献   

19.
生命成本:关于消费函数理论的一个新假说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消费者行为究竟是收入决定还是成本决定,关系到消费函数理论的基础构建与对诸多重大消费者行为现象的理论解释。传统消费函数理论基于收入假说,忽视了不同消费者为获得同一收入需要付出不同生命成本这一关键事实。由于消费的本质意义在于满足消费者生命的需要,生命为消费付出的代价,才是消费者消费支出的理性尺度。因此,消费者消费支出的决定性影响因子并不是收入差异.而是消费者为获得一定收入付出的生命成本差异。消费者消费倾向差别的根源发生在作为生产者的生产过程,而非消费过程。文章由此提出了基于生命成本假说的消费函数理论,并构建了一个消费者一生产者相统一的消费者行为解释新框架。  相似文献   

20.
选择FGT贫困指数和脱贫时间指数,利用世界银行公布的我国农村贫困线和收入分配分组数据。对比分析了1981年-2005年以来的农村贫困变化趋势。研究发现,农村贫困状况虽然总体上呈缓解趋势,但在脱贫时间指数的构成中,由于不平等所延长的脱贫时间,无论从绝对量还是相对量上都明显提高,这说明收入分配的恶化已经成为反贫困的严重障碍,这种变化趋势值得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