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一李 《理论观察》2009,(6):117-118
课堂行动研究作为一种以实践为基础的反思方式旨在解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行动研究具有合作性、参与性和自我反思性。它对于教师知识的重构,教学技能的提高.教育意识的巩固和专业发展态度的形成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选定"职高化学课改中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为研究对象,联系教学实践,通过分析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界定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内涵,进而阐述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中项目、案例、模拟和头脑风暴等教学法在中等职业学校化学教学改革中实施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教育行动研究作为师资教育的有效方法,可改进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解决实际教学与研究领域的脱节问题,帮助外语教师探索全新的教学实践,进而向专家型教师转化。它与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密切相关,是外语教师提升专业及科研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行动研究是近年来国外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理论研究方法,它强调教师作为研究者从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进行自我反思,是解决教学与研究脱节的有效手段之一。在综合英语基础阶段应用行动研究有助于教师深入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反思问题,从而有效地引导学生完成“过渡期”的综合英语学习。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研究发现,反思性教学理论有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实现教学实践合理性的有效途径。介绍了该理论指导下,在我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L2写作实践中实行反思性教学取得的效果,进而认为,行动中反思和行动后反思都能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前者产生实践性知识指导教学,后者产生理论性知识指导下一步教学和科研。  相似文献   

6.
国内外研究发现,反思性教学理论有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实现教学实践合理性的有效途径。介绍了该理论指导下,在我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L2写作实践中实行反思性教学取得的效果,进而认为,行动中反思和行动后反思都能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前者产生实践性知识指导教学,后者产生理论性知识指导下一步教学和科研。  相似文献   

7.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倡导的教学理念.这就要求教师驾驭教材时巧妙地用活教材,让数学教学充分突出五性:趣味性、多样性、生活性、合作性和实践性,以达到理想教学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教学行动研究强调教师参与整个研究过程,以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为例,教师首先要在教学中发现问题、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其次针对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主要是采用新的模式激活思维,强化语音训练,实施高难度高速度教学,建立听力档案等。最后采取行动,设计包括语音训练、听力技巧、课外"泛听"、阶段测试等方面的计划内容,并付诸于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9.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专业发展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也成为课程改革的重要推动力。教师要成为研究者。已得到广大教师的普遍认同.并成为自我专业发展的重要目标。然而,也有部分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感到无所适从。笔者认为。开展行动研究是教师在专业发展上寻求突破并努力使自己成为研究者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行动研究,教师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发现、提出并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专业意识和专业技能.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0.
寒冰 《东北之窗》2013,(7):68-69
北京小学华润·海中国分校在"双语教育,小班化教学"特色教育教学实践中,以"关怀成长每一个"为行动策略,以"高效优质智慧课堂"为行动目标,以"激发兴趣、教会方法、培养习惯、涵养品格、探究实践、启智体悟、关注个性、开发潜能、启迪智慧、发展能力"为教学方针,在音乐、美术、体育、科学、数学等学科开展双语教学,促进学生双语思维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任务型语言教学是以任务为中心的英语教学法,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差异的统一。近年来教育界越来越关注任务型语言教学,并且对语言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行动研究方法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也促进了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发展。在语言教学中开展行动研究有利于教师对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解,促进了教师对理论的理解和理论的本土化,从而有利于教学中任务的设计。  相似文献   

12.
段松蕾 《魅力中国》2011,(21):258-258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从而提高自己教学能力的过程。通过教学反思,可以使教师将理论与实践、思想与行动联系起来,实现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经验的融合,提高教师的问题意识和教育科研能力,从而促使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化,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任新生 《魅力中国》2010,(22):211-211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进行反思性教学,教师可以通过日常的教学反思转变观念,改进教学策略。熊川武在《论反思性教学》中指出:所谓反思性教学,就是教学主体(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胡勍 《魅力中国》2011,(2):274-274
思考问题: 器乐作为音乐表现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更要贯彻新的课程标准。如何建构师生合作教学,生生合作学习的集体性教学模式,创设“合作性学习”的教学情境,创造合作学习的课堂气氛;挖掘集体潜能,让教师和学生共同体验合作的成功呢?这是我在深入思考并实践探索着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褚小云 《魅力中国》2013,(23):228-229
一、教学反思的主要特征教学反思以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为目的。教学反思可以发现新问题。进一步激发教师的责任心。教学反思并不是一般地回想教学情况,而是在教学中不断发现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调整教学方案,使教学方案更合理。教学反思追求更多更好的方法,提高课堂实效性。教学反思对教学理论和实践持有一种健康的怀疑,并及时地把思想变为行动。一个教师如果能不断进行教学反思,经常研究总结。那么其教学水平将不断提升。教学反思具有探索性。任何教师都有理论上的迷茫、实践中的困惑,反思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可以使我们在探索中奋进。存在问题就整改,发现问题则深思,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予怀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  相似文献   

16.
反思赋予了教师角色新的内涵,反思型教师应该是积极的批判性反思者,教育教学实践的行动研究者,个性化理论知识的建构者和师生主体的确证者。  相似文献   

17.
加强学生的旅游职业技能培养,使之具备就业所具备的能力,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行动导向法在旅游职业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是:加强培训学习,转变教师思想观念;建立健全校内外实习实践基地;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有效控制行动导向教学进进程。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阐述行动研究原理和过程的基础上,论述了行动研究对于外语教师自身发展的作用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问题.教师在课堂中应作为外语行为研究者,了解行动研究的原理、过程和作用.认为行动可以增强外语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自我意识、自我决策、自我评价、自我更新能力,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以北京吉利大学为例,从课程设计理念、课程设计思路、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设计四个方面,阐述了课题组在汽车营销市场调查中引入"行动导向"教学理念的研究状况以及实施步骤,提出了"行动导向"在商科类课程中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中国西部》2013,(27):100-101
◆天津市北辰区教师教育学会 王纪群 加强教师培训的"自组织"建设,建构"教学、研究、学习、培训"四位一体教师培训模式.因此,必须内化成教师自身的发展品质,加强教师培训的"自组织"建设,可以使教师在培训中通过自主选择、自主学习、自主研修、自主实践、自主反思、自主建构体验到自身专业成长的成就感.同时,基于"自组织"建设,可以有效地将教师的教学、研究、学习、培训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