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融危机为中国制造业"走出去"并购欧美实体企业提供了一个"时间之窗".然而,相对于成熟的欧美企业,中国企业在信息搜集、法律解读、商业运营等方面的差距,注定并购路途并不总是鲜花和笑脸,故而,企业需要小心谨慎,警惕各种可能出现的"陷阱".  相似文献   

2.
井华 《国际融资》2013,(5):26-26
商务部前部长陈德铭在一次记者见面会上,特别对中国企业"走出去"发表看法。"中国发展到今天,中国的企业需要‘走出去’,要和其它国家的企业共同合作,从而使我们整个世界的价值链的分布、产业的布局更加趋于合理"。他说世界各地对中国企业"走出去"总体上是欢迎的。我这五年跑了100多个国家,和很多外国的部长甚至总理、总统有过接触,他们是非常欢迎中国企业投资的。对中国企业走向国外,现在有一些不同声音,  相似文献   

3.
《国际融资》2012,(8):19
随着中国企业特别是中国民营企业纷纷"走出去",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和经贸活动所面临的风险已进入高发期。在国际化进程中,中国企业正处于关键时期,即从一个风险相对偏低的环境,步入一个高风险的环境。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多关注的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进程中,必须将企业的商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的商业利益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唯有这样,企业才能实现持续卓越。因此,中国企业"走出去"时,不能不考虑如下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如何将全球化思维贯彻于企业发展战略中;如何建立与全球化战略相匹配的企业内控体系;如何履行社会责任,将企业的商业利益和企业对当地环境、社会责任有机结合;中国企业"走出去"如何正确把握商机,如何利用专业机构的经验规避  相似文献   

4.
自"9·11"事件以来,恐怖主义风险成为全球跨国经营企业的主要障碍之一。本文将恐怖主义视为一种新型的政治风险,概括了中东恐怖主义产生的背景、特征及其危害,总结了中国企业在中东跨国经营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了中东恐怖主义对中国企业跨国经营造成的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最后就中国企业如何应对恐怖主义提出了对策建议,以使中国企业更好地"走出去"。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越来越多的企业不断壮大成熟,实施企业"走出去"战略成了我国经济向高端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多年以来,我国理论界对"引进来"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而对企业"走出去"关注的相对较少,而这正是我们目前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鉴于越来越紧密的中欧经贸关系,本文对中国企业以直接投资方式进入欧盟市场开展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陶然  王静 《中国外资》2011,(14):25-26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越来越多的企业不断壮大成熟,实施企业"走出去"战略成了我国经济向高端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多年以来,我国理论界对"引进来"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而对企业"走出去"关注的相对较少,而这正是我们目前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鉴于越来越紧密的中欧经贸关系,本文对中国企业以直接投资方式进入欧盟市场开展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王剑 《投资北京》2011,(12):54-55
创新型企业所具有的高成长、轻资产等特征,需要银行开辟新的金融创新中国经济转型需要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中国创造的载体主要是企业,需要一批创新成长性企业的发展作为支撑。当前,数量占比不到中国企业总数5%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为国家贡献了约66%的专利发明及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已经成为国家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最活跃群体和关键力量。然而,在多数创新型成长企业将银行间接融  相似文献   

8.
滕琳 《新理财》2013,(Z1):92-94,8
20年前,郭士纳入主IBM,用9年时间向世人演绎了"大象跳舞"的神话。如今,传统企业如何转变为与世界经济接轨的、务实而灵活的现代企业,依旧是众多中国企业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不同的是,对中国企业而言,未来十年,追求"大"将不再是一个终极目标,而"伟大"则会逐渐演变成中国企业经营所追求的主旋律。从大到伟大,中国企业需要把经营思路从规模化扩张转向探寻可持续发展的盈利  相似文献   

9.
刘竞 《中国外资》2005,(1):24-25
<正>LG电子1994年进入中国市场,同时非常注重中国市场,实行生产、研发本地化战略,提出"LG电子要成为成功的中国企业",而不是一家"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的外国企业",LG希望借助这个雄心勃勃的计划,实现从韩国领导型企业到全球领导型企业的转变。儒家哲学的坚决捍卫者 儒学主张仁、义、礼、智、信,主张以人为本;而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主张人是企业不断创新、发展的源泉,二者有相近之处。当我们的很多企业学习西方科学的管理理念和方式时,却将儒学当作异己之物而束之高阁。  相似文献   

10.
文军 《金卡工程》2008,12(1):71-72
目前,大多数中国安防企业在市场操作手段上仍停留在"宣传产品"的初级阶段,只有少数的企业在尝试"塑造企业形象"或"建立品牌".得益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安防已初步形成一个产业,但却还谈不上完全成熟.目前,大多数中国安防企业在市场操作手段上仍停留在"宣传产品"的初级阶段,只有少数的企业在尝试"塑造企业形象"或"建立品牌".  相似文献   

11.
洪卫东,北京宇信易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清华大学工学学士、EMBA,曾荣获"2012优秀董事长"、"十大金融科技企业杰出人物奖"、"IT渠道十大年度人物"、"中国金融IT企业精英人物"等奖项。由于部分在美上市公司涉及财务造假风波,美国中介机构借机大举做空中国概念股(简称中概股)等原因,在美上市的中国企业开始主动寻求退市,形成赴美上市的中国企业私有化热潮。  相似文献   

12.
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造成重创,导致了全球经济增速的明显下滑。当然,全球并购活动也未能幸免,数量和规模均大幅缩水,使原本活跃的国际并购市场骤然降温。但就在全球企业并购进入低谷的同时,中国企业却似乎看到了巨大的机遇,纷纷选择"走出去",掀起了"海外并购浪潮"。本文就针对这一特殊背景下的中国企业并购,从多角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国际化与中国经济对外开放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加大对外投资力度,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也越来越大。尤其是一些大中型企业已经把全球化战略作为成为一流企业的必经之路。面对金融危机后更为萧条的国际金融市场,中国对外经济的增长面来更多机遇与更大挑战。  相似文献   

14.
能否说,每一家成功"走出去"的企业背后,都有一家默默支持它的银行?十年来中国经济巨变给世人留下的最直观印象之一,就是不论亚洲、欧洲还是非洲,都已遍布中国企业的身影。而在企业"走出去"艰辛曲折的征途中,始终离不开金融这一强大后盾的支持与陪伴。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和金融的全球化,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选择通过海外并购来实现企业自身的规模效应。近年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虽然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海外并购失败的案例也频频出现。应对海外并购风险,提升并购成功率是中国企业更好"走出去"的关键。本文通过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现状及风险进行分析,从政治风险、法律风险、财务风险、整合风险等视角剖析海外并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2010年,中国企业掀起了上市狂潮,融资额和上市公司数量均刷新2007年的纪录,成为了中国资本市场上的"IPO元年"。中国企业用集体的力量诠释着"中国时代"的到来。2010年,共有476家中国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合计融资1053.54亿美元,是2009年上市数量的2.7倍,融资金额也增加92.8%。其中,境内资本市场共吸引347家企业上市,总融资额720.59亿  相似文献   

17.
"BMW深信企业社会责任决不仅仅是捐赠、公益和简单的慈善事业,更是企业发展、创新和增长企业竞争力的源泉。"——摘自《BMW中国企业社会贡献2007年度报告》  相似文献   

18.
万云 《中国保险》2002,(6):40-41
最近,中国人寿等几家商业保险公司利用研讨会的形式向大型集团、企业的财务及人事总监们重点推介"企业年金"式的商业保险计划.宣导如何用商业团体保险建立有效的员工福利计划.这表明,大型商业人寿保险企业开始注重挖掘"企业年金"这一市场"金矿",并且将他们的产品及营销直接对接相应需要企业年金计划的企业和决策人.  相似文献   

19.
<正>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在《新时期中国企业如何走向世界》专题报告中指出,国内企业要想成功地国际化,从世界市场的打工仔变为老板,需要注意4个问题,除了人所众知的人才培养、品牌外,还有标准和规则。 标准和规则这类"话语权",对中国制造业而言日益重要。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在《新时期中国企业如何走向世界》专题报告中指出,国内企业要想成功地国际化,从世界市场的打工仔变为老板,需要注意4个问题,除了人所众知的人才培养、品牌外,还有标准和规则。 标准和规则这类"话语权",对中国制造业而言日益重要。  相似文献   

20.
张铭 《新理财》2012,(1):31-33,30
随着中国实体企业国际化步伐的加快,金融企业的海外征程也已开启。中国金融业该如何国际化?如何为金融机构的国际化提供更好的条件?2011年12月10日,由沃特(中国)财务集团主办的"2011沃特金融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