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国际政治中的英国学派(English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是颇具特色的西方国际政治理论流派,冷战结束后英国学派的国际关系理论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该学派被认为发源于英国伦敦经济学院的学术群体,是有着相同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的学术群体。英国学派的理论特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集中于国际社会研究,坚持理性主义传统,走“中间道路”的理论倾向。本文通过对非主流理论和观点了解,皆在增强对国际关系理论的全面认识。  相似文献   

2.
英国学派是一个重要的国际关系理论流派。从方法论和本体论的角度进行观察可以看到,英国学派的国际社会理论是一种不同于美国主流学派的国际关系理论,它有独特的研究方法和理论视野,为我们理解国际关系提供了一种重要的分析框架。英国学派的多元主义不仅为综合各种不同的国际关系理论观点提供了一个框架,而且为它们之间的对话架设了一个理想的平台。不过,英国学派的多元主义理论也造成了一些无法克服的矛盾和紧张。  相似文献   

3.
作者详细阐述了英国著名国际关系理论家马丁·怀特提出的国际关系理论三大思想传统的精神风貌、哲理内涵及其对构建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启示。怀特界定的思想传统本质上是一种"分析传统"而不是"历史传统",这不仅体现在怀特构建其三大传统的根本目的上,而且体现在怀特对"传统"本身的理解上。怀特用以划分其三大传统的首要标准是国际政治的"国内类比",而怀特构建的理想主义思想传统的主要特点就在于根本上否定了"国内类比"的适用性。怀特构建的三大传统不仅对国际关系思想史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也集中体现了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之经典方法的重要特征,这些特征对现代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怀特构建的三大传统的价值不仅在于为"英国学派"国际社会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且在于其理论及方法论取向对构建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具有很大的启发性,而这点正是我们研究怀特思想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杨昆 《魅力中国》2011,(5):130-130
格劳秀斯和洛克是近代早期西方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流派的两位重要的代表人物,都特别重视自然法以及从自然法引申出的国际法。但是,他们的思想也有显著区别,主要体现在他们的自然状态观、正义战争思想和国际社会观念中。洛克继承了格劳秀斯的很多思想,又对其进行了发展和深化。他们的思想对后来的国际法以及理想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5.
美国学派作为国际政治经济学的主流学派,在理论框架和分析基础上与国际关系学一脉相承,而以斯特兰奇为代表的英国批判学派则试图以国际政治经济研究整合经济与政治研究两个领域。基于对全球市场权力结构的分析,斯特兰奇较早地提出了全球化条件下国家与市场的关系这一关键研究课题。针对这一课题的研究要求主流学派拓展和丰富自己的分析基础,引入体系层次外以及理性主义框架以外的各种分析机制。而这一过程,有助于国际政治经济分析与比较政治经济分析的进一步融合,也有利于国际政治经济学进一步树立和加强自己的学科特征。  相似文献   

6.
在国际关系思想发展史上,"英国学派"和"英格兰学派"这两个名称都曾在不同时期被不同学者提出和使用过,并经历了从分立到合一的转变。1980年,赫德利·布尔首先提出"英国学派",其具体所指为在英国占主导地位的国际关系研究的经典路径;1981年,罗伊·琼斯提出"英格兰学派",并将其与"英国学派"名称明确区分开来,而与伦敦经济学院联系起来;1987年,克里斯托弗·希尔再提"英国学派",用以指称英国学者对国际关系研究的重要贡献;1998年,蒂姆·邓恩重新界定"英格兰学派",将其与"英国学派"名称等同起来,并与英国国际政治理论委员会联系起来;2010年,菅波英美提出"新英格兰学派",完全淡化了地域色彩,从而完成了两个名称从分立到合一的转变。由此可见,将"EnglishSchool"译为"英国学派",不仅置"BritishSchool"于无法翻译的境地,而且掩盖了国际关系思想发展过程中一段不应被忽视的争鸣史,因而是不可取的,应当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7.
作者集中探讨了巴瑞·布赞关于国际关系理论的第一部重要著作———《人民、国家与恐惧》,这是布赞国际关系理论方面的核心著作。布赞运用层次分析和领域分析的方法,提出了“地区复合安全”的概念。除了安全研究外,该书还勾勒出了布赞的整体研究的框架———地区复合安全理论、世界历史中的国际体系理论以及对英国学派的研究。作者认为,布赞在概念和方法论上采取的多元主义指明了国际关系领域发展的方向,为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8.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世界经济与政治》编辑部与国际政治研究室计划 2 0 0 4年 4月上旬召开国际关系理论高级研讨会 ,深入讨论现实主义、自由制度主义、建构主义三大学派的发展 ,进行学术批评 ,并联系实际探讨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发展方向。国际关系理论高级研讨会  相似文献   

9.
英国国际关系理论具有不同于美国国际关系理论的许多特点。国际关系理论的英国特性也许就是开放式的自主发展 ,充当国际关系知识的一间“世界工厂”。所谓开放 ,在其主要意义上是指 ,在与美国一起分享共性的“盎格鲁———美利坚知识传统”的同时 ,英国又把自己定位为欧洲国际关系理论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自主发展 ,是指英国国际关系理论在上百年的发展中并不依附于作为一门“美国社会科学的国际关系理论”。国际社会学与国际政治经济学一直是英国国际关系理论的两个“名牌” ,在世界上独树一帜。许多英国学者更倾向于国际关系 (国际政治经济学 )批评理论。多元主义与学术民主色彩明显。不要求学者服从于某种整齐划一的占主导地位的“科学”理论 ,比美国同行更有可能、更有资格回应全球化提出的各种挑战与问题  相似文献   

10.
论西方比较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理论路径的趋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奇琦 《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4):86-105,158,159
西方比较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在理论路径上出现了明显接近的趋势。比较政治学形成了结构主义、理性主义和文化主义三大理论路径,国际关系学则发展出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三支理论流派。从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等特征来看,结构主义与现实主义、理性主义与自由主义、文化主义与建构主义之间均表现出较为鲜明的一致性。理论合流趋势给中国比较政治学和国际关系学的学科建设带来新的机会。中国的和平发展是两学科合流研究的现实问题情境。在中国的和平发展研究中,有两个重要问题亟须两学科的合流研究:一是中国的政治制度与和平崛起之间的相容性,二是中国的政治学习与国际权力增长的相关性。比较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两大学科之间理论趋近的内在动力是人类对社会世界认识本身的无边界性以及这种认识逐渐深入后产生的同一性。社会科学的研究需要在分立的学科之间实现一种视阈融合。视阈融合的过程就是不同学科间开放对话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对建构主义的解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世纪 80年代中期以后 ,国际关系理论中以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为代表的理性主义学派的主导地位受到了以批判理论和后现代主义为代表的反思主义学派的猛烈批评。但这些批评大多显得有些矫枉过正。而 80年代晚期兴起的建构主义则力图取两派之长 ,补双方之短。建构主义相信社会现实是被社会性地建构出来的 ,注重人的理念对社会现实的影响或建构 ,但同时强调理念是在人的主体间性的互动过程中形成的 ,接受社会现实的客观性。本文对建构主义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解析 ,认为建构主义对世界政治中的社会文化结构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理性主义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由于学科特点使然 ,国际关系理论长期以来有意无意地被视为一门“美国的社会科学” ,而作为近代国际关系理论发源地的欧洲则往往成了“被遗忘的角落”。然而事实上 ,欧洲大陆学派的国际关系理论有自己的理论传统和发展轨迹 ,其文化背景、主流理论、研究方法以及学科的成长都与美国的国际关系理论不尽相同 ,尤其是它从社会学角度对国际关系的研究 ,为“9·11”事件后的国际关系理论带来了新的研究方向和范式。而欧洲大陆国际关系理论教学与研究的缺陷以及语言方面的障碍 ,则要求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和耐心去关注这一学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中国的国际关系理论研究进展迅速,可以说进入了空前繁荣的阶段。这不仅表现在中国学者对国际关系新理论的介绍、评价以及同期跟进等方面,还表现在他们有了建立国际关系理论“中国学派”的自觉与初步尝试。本刊编辑部尝试对2005年以来的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以及国际热点问题研究进行述评。理论研究部分仅仅采撷了建构主义、英国学派和女性主义三个流派。这些述评旨在补充同类研究只是针对2005年6月以前发表成果不足。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中国的国际关系理论研究进展迅速,可以说进入了空前繁荣的阶段。这不仅表现在中国学者对国际关系新理论的介绍、评价以及同期跟进等方面,还表现在他们有了建立国际关系理论“中国学派”的自觉与初步尝试。本刊编辑部尝试对2005年以来的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以及国际热点问题研究进行述评。理论研究部分仅仅采撷了建构主义、英国学派和女性主义三个流派。这些述评旨在补充同类研究只是针对2005年6月以前发表成果不足。  相似文献   

15.
对作为“一门美国社会科学”的国际关系理论中的“知识”与“权力”二者的联系进行解构的工作已经做了很多。英国学派和“中国特色国际关系理论”也参与到了“民族化”国际理论的行列之中。本文采用一种谱系学的方法来描述在中国民族主义兴起的背景下 ,2 0世纪 90年代中国学派的浮现及其逻辑 ,并且分析该理论对古代“大同”伦理观念的诉求。这种理论建构将与英国学派有关“国际社会”讨论的浮现及其逻辑联系起来。“国际社会”和“大同”都使用“文明标准”作为区分国际关系主体与客体的界限。文章结论认为 ,这两种国际关系理论取得一致的诸多方法之一 ,即是用文明和帝国的相同逻辑来排斥美国国际关系理论 :为了重申中国和英国理论上的“我族 (self)”而建构一个美国理论上的“他族 (other)”。因此这些理论并非其倡导者所认为的那么彻底 ,它们将理论探讨局限于三个民族国家而成为世界政治中其他“国家中心主义”方法的保守联盟者。  相似文献   

16.
国际政治经济学中的跨大西洋分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70年代国际政治经济学产生以来,呈现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研究特点与学术传统。如同国际关系学科一样,美国学派在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占据着主导地位,英国学派则处于半边缘状态。笔者首先分别界定英国学派与美国学派,然后从知识传统、方法论、议题设置等维度诠释二者间存在的差异,进而从历史背景、学术传统以及学术训练等方面解释英美学派间的差异,并且考察英美学派间目前的交流状态及其对话的必要。由于国际政治经济学并不是由方法论所确定的,而是由共同的研究主题以及核心概念所界定,因而英美学派有必要进行切实的对话以构建一个真正的全球性国际政治经济学科。  相似文献   

17.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政治研究室和《世界经济与政治》编辑部将于2005年4月中旬在北京召开“国际关系理论非主流学派研讨会”。会议内容包括四个专题:英国学派、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批判理论和后现代主义。会议已邀请有关专家撰写论文与专题报告。  相似文献   

18.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政治研究室和《世界经济与政治》编辑部将于2005年4月中旬在北京召开“国际关系理论非主流学派研讨会”。会议内容包括四个专题:英国学派、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批判理论和后现代主义。会议已邀请有关专家撰写论文与专题报告。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中国的国际关系学界除了关注与研究国际关系理论的“主流”和“非主流”学派之外,同时也重点关注了现实中的国际热点问题。本刊编辑部在2006年第11期对国际关系理论中的建构主义、英国学派和女性主义三个流派进行了简要的梳理,本期文章则选取了2005年学界关注的联合国改革研究、“二战遗产”研究、中国能源安全研究这三个热点问题,尝试对其进行简要述评,旨在能起到管中窥豹、反映学界的研究动向之作用。  相似文献   

20.
女性主义作为新近产生的边缘学派,在其近20年的发展中,不断与处于国际关系学主流的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发生碰撞。尖锐的冲突、合作与分歧并存的张力及对合作的期待成为它与上述三者之间关系的真实写照。尽管女性主义与主流学派之间存在着种种矛盾甚至冲突,但它并没有将自己奉为绝对真理,意欲取而代之,而是希望通过引进社会性别视角,使国际关系学科更真实地反映国际社会纷繁复杂的本来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