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信息化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在界定信息化和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信息化对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影响路径,揭示了目前安徽在推进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过程中信息化建设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信息化进程促进安徽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朱旗卉 《经济师》2005,(8):25-25,27
人的全面发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种相互作用的互动过程,二者互为前提和基础。文章就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本质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坚实基础,而人的全面发展又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条件和保证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本世纪头20年中国经济社会奋斗的宏伟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工业化、城镇化作为支撑,而开发区的发展是工业化、城镇化和体制创新的实现载体和重要途径:开发区可持续发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紧密相依,可以说,开发区可持续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极其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好开发区,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小康社会的理论观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和战略决策,是我党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认识的新飞跃。探究小康社会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加快老工业基地改造是山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促进就业是山西老工业基地改造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突破口。技术创新是山西老工业基地改造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途径。产业升级是山西老工业基地改造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十六大提出的重要目标 ,居民饮食结构质量的提高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文章阐述了改善提高中国居民饮食结构质量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7.
全面小康社会进程评价系统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康社会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科教水平、社会结构和社会质量必将发生全面而深刻的变化。本文试图依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小康社会的标准以及社会现代化的理论,构建一个统计评价系统,测评我国社会总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以及全面小康的实现程度。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分析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三农"问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关键意义,"三农"问题的解决决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成败。同时进一步探讨了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  相似文献   

9.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党的十六大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发出的伟大号召。理论界为响应这一伟大号召,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涉及的理论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的探讨,涉及的内容包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背景与意义,全面小康的概念与包含的内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全面小康的衡量指标以及如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本文将2003年3月份前公开发表的代表性研究成果综述如下,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邹再进  田洪 《经济师》2003,(10):252-25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可持续发展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必须以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为指导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才能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因此 ,要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关键是要突出可持续发展 ,强化全面小康建设的可持续能力。  相似文献   

11.
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要性和艰巨性,有必要作进一步深刻认识。一些地方,一些行业不可不顾条件轻率地提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要用实事求是的精神努力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公有制经济是小康社会的主要经济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社会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重要阶段。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都是为着使社会主义能够持续发展。因此,对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应有足够认识和研究,为可持续的社会主义打下牢靠基础。  相似文献   

12.
苏静 《经济师》2005,(12):23-24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江泽民继承与创新了邓小平小康思想,系统全面阐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内在地要求以人的现代化建设作为动力基础和核心内容,两者相互依赖相互促进,探讨分析新时期人的现代化建设的内容要求和途径,对正确认识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总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党的十六大报告的精神,在掌握大量现有文献资料基础上,本研究报告力求准确地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被中国化了的现代化特殊时段,努力澄清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概念上的一些不正确认识。按照新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等四大目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套新的包括14个指标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本报告还从经济、民主、科教、文化、社会和人民生活等方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进行了多角度的展望,明确提出了以新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城乡二元结构战略性转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心任务,并为之提出一系列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框架下,确立现代社会保障的价值理念和政策取向极其重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既反映了我国高水平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内容,又突出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应该是更公平的社会,公平优先应成为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价值理念。根据我国社会保障建设的目标、国情以及西方福利国家的经验教训,在概念使用上,“全面小康社会”优于“福利国家”。  相似文献   

1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与指标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新世纪头20年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全面深入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十六大报告所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和时代特征,选择科学的评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及标准值,对于正确引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方向,争取早日基本实现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有机统一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内在地包含了社会更加和谐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资本市场》2003,(1):67-69
<正>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在上个世纪末,一个12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在新世纪之初,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何在? 关于我国进入和建设小康社会的判断,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确立,是根据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进程和社会经济发展阶段性变化的实际情况做出的。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描绘了21世纪头20年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十六大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和纲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丰富与发展,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指明了在新世纪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具有中国特色的必然选择。从“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一个不断探索,实践,创新的过程。“三个代表”思想丰富了全面小康社会的影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9.
一、正确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内容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一是全面小康意味着中国经济的全面发展,物质文明建设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就是中国经济稳步、快速、健康发展的过程;二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深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高度繁荣的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社会主义民主将更加完善,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真正得到制度化的保证;社会主义法制将更加完备,依法治国的方略切实得到实行;三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味着中国科教文化事业  相似文献   

20.
用新的发展观指导“十一五”规划的编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明确了本世纪头20年我国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十一五”规划,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提出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编制好这一规划,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一、树立新的发展观,做好“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工作编制“十一五”规划,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抓住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迎接挑战,加快发展;要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促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