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何辛 《商业科技》2010,(33):99-100
与日俱增和居高不下的涉法信访,其人次数量足以构成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安定因素。涉法信访作为一种现象,它所反映的真正问题是司法公正问题。针对影响司法公正或社会民众对司法公正认同的因素,对涉法信访进行“综合治理”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出路。为此,应该加强法律意识教育;提高司法人员素质;合理构建民事诉讼程序。  相似文献   

2.
涉法涉诉信访案件是指依法属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部门和司法行政部门处理的信访案件。现阶段涉法涉诉信访工作形势严峻,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转型期各类利益冲突相互交织、制度性救济手段缺乏;二是执法公信力下降、当事人的法治观念与维权能力的薄弱等。对此,要创新管理理念,标本兼治,坚定不移地推进法治进程,改善法治环境,实现司法公正,树立司法权威,不断完善司法救助制度,提升政府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3.
夜晓语 《商》2013,(21):285-285
涉诉信访是信访制度的一部分,长期以来一直发挥着权利救济、民意表达、监督法院的功能。有人说涉法信访的存在是对现代法治的破坏,也有人说涉诉信访的存在,百利无一害。笔者认为对涉法信访问题应当客观,理性,辩证地分析,既不能绝对地肯定也不应绝对地否定。  相似文献   

4.
在转型期的中国,各种矛盾齐聚法院,也把法院自身推向了矛盾的风口浪尖,涉诉信访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一大焦点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也成为社会各界所高度关注。围绕涉诉信访问题,分析了涉诉信访的概念、现状、产生的原因,并根据我国国情,提出了一些预防和减少涉诉信访的对策建议,希望对解决我国的涉诉信访问题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张宇冰 《商》2013,(20):256-256,242
近年来随着社会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群众自身维权意识日益增强,信访诉求复杂多样,对司法机关化解社会矛盾的期望不断提高。为适应新形势下涉检信访工作的需要,笔者拟从当前涉检信访案件的特点出发,结合处理涉检信访的实际难题,提出破解路径,以期更好地处理涉检信访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6.
涉诉信访案件,作为司法救济之外的蹊径,已然成为信访案件中的"主力军"。涉诉信访严格来说不能被称之为规范意义上的司法行为,但在长期的司法实践中,它又是我国司法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涉诉信访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同时,其作为法院审判工作的域外延伸,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审判质效。因此,涉诉信访工作是当前人民法院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7.
当前,涉法涉诉信访事项数量不断增加,程度日趋严重,已经成为影响稳定的突出问题。这是我国法治建设尚不完善,人治思想仍较严重以及群众法治意识淡薄导致过度依赖政府情势下的必然产物,它的出现与我们建设的法治国家的目标不相一致,必须加紧解决,本文试图从产生上述问题的法理情三大产生因素着手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8.
营龙云  潘竹梅 《中国市场》2010,(22):151-151
近年来,涉检信访工作备受各地检察机关关注,形势很严峻。综观高居不下的涉检信访案,我们只有深入分析,查找原因,才能寻求解决问题的合理对策。本文通过当事人、检察机关、社会其他方面三个方面对涉检信访的成因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随着阳光政务的推行和老百姓法制维权意识的增强,信访回复工作逐渐成为我局的一项重要工作。2009年,达县涉价信访量200件,其中来信信访量122件.是2008年来信信访量的5倍,居全市首位。为更好地应对信访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做好信访工作,解决好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保障信访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好信访秩序,为全县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笔者对2009年达县有关价费矛盾引发的信访问题进行了调研,并对今后如何搞好涉价信访工作做了一些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娄明悦 《商》2014,(12):186-187
涉诉信访群体性事件的根本属性是在弱势群体维权,是中国社会转型期救济制度失灵所引发的相对剥夺感、嵌入型司法导致的维权心理异化以及当前司法信访化所发酵而成的深层次矛盾产物,对于法律权威、政府管理和社会秩序都会造成一定的冲击,为了较好的从根本上预防涉诉信访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将“亡羊补牢”式的处置机制引向“防患未然”的控制模式,研究涉诉信访群体性事件的预防机制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高庆国 《消费导刊》2009,(15):144-144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相对突出。作好新形势下的涉诉信访工作是夯实党的群众墓础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有效手段。这类案件数量多、涉及面广,问题突出表现在信访案件日益增多与信访工作手段、能力及基础相对不足等。因此,理论上,应加大信访调研工作力度,提高调研服务水平;立法上,应设置相应的调查程序,明确赋予信访机构在信访工作中拥有调查问询、责任追究、工作评价等权力;制度上,应从办信到接访,建立一整套规范化、公开化制度。  相似文献   

12.
针对现今企业培训的投资回报率不佳的问题,本文以企业培训前涉因素作为培训的投资,以留职意愿作为培训的回报,来探讨培训前涉因素如何影响留职意愿,从而优化企业培训的投资回报过程。通过对124份有效问卷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培训前涉因素对培训收益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培训收益对留职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培训收益在培训前涉因素影响留职意愿的过程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今社会舆论对司法公正影响愈演愈烈的大背景下,从社会舆论本身特点出发,分析社会舆论对司法公正的两方面影响,站在新闻媒体、司法两个主体角度为司法公正的有效实现提出建设性、创新性建议。新闻媒体人员要有职业操守,不得超越司法程序,加强司法报导的专业化。遵守法税规则;司法角度要求法官良好把握礼情民意,提供条件始末平台,加强对社会与论的引导工作。  相似文献   

14.
西方有句古老的法律格言:"正义不仅应当得到实现,而且应当以人们能够看得见的方式得到实现。"去年年底,"钱云会案件"在网络舆论的推动下,短时间内迅速由一起普通的交通肇事案件演变为一起社会公共事件。纵观案件始末,我们不难发现,网络舆论正以一种强大的力量影响着司法,表现出网络舆论对司法前所未有的监督作用。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舆论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着深远影响,并日益成为舆论监督的主力军,然而网络舆论又是一把"双刃剑",它促进司法公正的同时也可能阻碍着司法公正的实现,如何协调网络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之间的关系,如何找到二者的平衡点,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田丁文  王冬 《消费导刊》2009,(24):253-253
当前农村上访事件层出不穷,在农民的思想里存在着"信访不信法"的观念,本为试图分析当前农民产生这种观念的原因,解析农民上访的因素和我国信访制度的缺失。  相似文献   

16.
上海市工商局杨浦分局落实五项措施加强信访工作。一是每访必承诺。以政风行风建设为抓手,结合市局信访工作考核办法,严格按照新信访条例规定,限期调查处理信访案件,消除信访“白条”,提高信访工作质量。二是对信访案件进行定期清理。要求干部对信访案件每月清理一次,排查重要信访问题和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及时采取有力措施,抓好落实工作,化解社会矛盾。三是对信访工作中的信访热点、难点案件及时进行回访,了解情况,巩固工作成果。四是成立信访工作督查组,采用电话督查、现场督办等形式,对重要信访案件的办理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对未按期处结…  相似文献   

17.
当前,身处职能转变期的工商部门面临的信访问题日趋纷繁复杂,职能交叉、职业信访人等带来的新情况、新矛盾层出不穷,而多数群众由于对政府处理信访问题的过程及政策不了解,存在着不信任甚至抵触的心理。本文从"理论研究"和"实践总结"两方面入手,以上海市工商局青浦分局实践为例,探究政府引入"第三方"社会力量参与化解信访矛盾的"可行性"及"不足之处",对如何优化该模式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8.
《商》2015,(44)
司法公正是现代社会政治民主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构建法治社会的基础性保障。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本文着重围绕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阐释新形势下司法公正的一些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9.
社会舆论与司法的界限与权责问题,一直是社会争论的热点之一。对社会舆论、司法公正和司法独立等概念进行了界定,并通过对受到社会舆论干扰和促进司法公正的案例的剖析,力求寻找到社会舆论与司法公正之间的平衡点:社会舆论应正确行使对司法的监督权;社会舆论要在立法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社会舆论自身要保证理性。  相似文献   

20.
《商》2015,(39)
因土地征收、城镇拆迁、企业改制、劳动社保等引起的社会矛盾进一步突出,信访、越级上访人数逐年增加,形成了百姓"姓访不信法"的局面。行政复议的司法化将为进一步保护弱势群体利益,减少群众上访信访事件,努力构建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