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地区主导工业产业的综合评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如何选择一个地区的主导工业产业,是地区产业结构和产业政策研究的重要内容。对于一个地区工业来说,由于资源和技术有限,为了使有限的资源和技术得到最充分,最有效的利用和发挥,地区工业不可能采取平衡的统盘发展战略,使众多工业产业并驾齐驱,而只能是集中有限的资源和技术,优先发展一些经过精心选择的、起主导作用和带头作用的工业产业,来带动和促进其它工业产业的发展,从而求得工业结  相似文献   

2.
以淮南市和攀枝花市为案例,从工业结构变动系数、工业结构转换频度系数、转换方向系数、所有制结构多元化指数和霍夫曼系数几个量化指标着手,对比分析了单一型资源城市和复合型资源城市主导工业、关联产业和基础产业的演进情况。结果表明:单一型资源城市工业结构的"锁定效应"强于复合型资源城市,但复合型资源城市重化程度强于单一型资源城市;单一型资源城市工业企业所有制多元化程度高于复合型资源城市,两者的演变规律具有高度一致性;煤炭资源型城市的接续替代产业以承接外部产业发展为主,复合型资源城市则立足特色资源内生发展特色产业。  相似文献   

3.
近日,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公室副主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王金祥,在青海省西宁市召开的西部地区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工作座谈会上说,“十一五”期间,西部地区要走具有特色的新型工业道路,优先发展六类重点产业。  相似文献   

4.
资源型城市工业结构高度化的目标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结构的调整与转换是我国工业发展过程中各类工业城市普遍遇到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对资源型工业城市来说,这个问题尤为突出。这是因为资源型城市的工业体系是伴随某种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初加工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由于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资源的开发仅仅存在于一定的历史阶段上,随着自然资源的枯竭和开发条件的逐步恶化,也必然使其由资源经济优势逐步转化为资源经济劣势。如何实现资源型城市工业结构不断高度化,涉及到众多复杂的因素。由于篇幅限制,本文仅就资源型城市工业结构高度化的目标模式及目标实现的途径从理论上做些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国外天然气市场发展给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天然气工业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天然气市场又是天然气工业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综合分析美国、英国、俄罗斯和韩国天然气市场的发展历程,我们得到如下启示:1.在天然气市场发展早期,首先应在众多的可以利用的天然气领域中,选出需要优先发展的市场;3.天然气市场的发展与输气干线和城市配气管网的建议密切相关;4.天然气工业发展早期,离不开政府在投资和价格等方面的政策支持;5.天然气利用技术正在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6.
对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优先发展重工业方针的科学性问题进行探讨。作者认为这一方针是多义的,没有严格的科学规定性,容易使人们在理解上产生片面性,在执行时容易发生偏差。我国曾长期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对于改变旧中国工业的落后面貌,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起过积极作用。但也造成了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事实表明,优先发展重工业并不是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标志,更不能成为一个国家长期的固定不变的指导方针。我们应当本着强调重要性与加强薄弱环节相统一的原则,选择各个时期的经济建设重点,搞好综合平衡,指导国民经济协调地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工业化的资源路线与资源供求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工业化需要大规模地开发使用自然资源。工业化的技术路线总是倾向于选择地球上储量丰富和比较容易开发的物质。这些物质由于成为工业生产过程的投入物.才成为具有工业利用价值的“资源”。由于作为工业过程的基础性资源(往往也是生活的基础性资源)具有普遍供应要求,所以,对于其价格上升,社会往往不能容忍,或者不能承受价格机制对资源配置特别是资源替代进行调节的长期过程.因而需要政府干预.包括价格调控、行为管制、标准强制、政府规划、国家垄断等多种方式。因此,工业化过程中成为短缺资源的物质,往往是具有特殊的价格表现的资源产品.而且,其中多数工业资源本身也是工业生产的产品,因而在工业生产体系中形成庞大的资源产品的生产和供应产业。这些产业往往具有相当程度的垄断性和特殊利益.其强大的市场势力使其往往拥有很大的社会经济影响力,而政府的介入又使得国家垄断或政府垄断因素深植其中。工业化过程在本质上是通过市场过程实现的,市场经济的巨大活力来源于有效的竞争,所以,工业化技术路线和资源路线的选择和转变。其决定性条件是工业竞争力源泉的现实状况和演化趋势。工业技术路线和工业化资源路线体现了获取竞争力源泉的需要.工业技术路线和工业化资源路线的转变,实质上就是工业竞争力源泉的转变。从这一意义上可以说,寻求竞争力的新源泉,是在新的发展阶段优化工业化资源路线的根本要求和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8.
中国工业的技术创新   总被引:49,自引:0,他引:49  
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深化,技术创新的关键性作用日益突出。由于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产业转移是推动我国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所以迄今为止,我国大多数产业的技术来源主要都是西方国家的产业技术扩散。但是,中国不能长期处于低端产业、低附加值的国际分工地位。要形成持续的竞争力和保持持续增长的空间,就必须在技术创新上有新的作为,即把产业发展的基点放在技术创新,特别是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以至拥有核心技术的基础之上。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是我国产业发展的一大优势,但对技术进步而言则是一个影响比较复杂的因素。中国产业技术的选择不能不反映劳动力丰富这一重要的资源禀赋条件,又不能使巨大的劳动力就业压力成为抑制中国产业技术进步的消极因素,影响中国产业顺应世界产业技术发展的基本线路,实现向高层次、高技术价值链的推进和升级。这是中国产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一个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问题。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推动我国产业技术进步的主体是政府。改革开放以来,企业在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过程中的作用逐步增强。这不仅表现为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R&D支出持续增长,而且表现为企业逐步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中国工业以至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前途将越来越依赖于技术创新,以技术创新推动工业  相似文献   

9.
1 我国铝工业发展战略需要调整及转换 1.1 要给“优先发展铝”的方针增加新的内涵。此方针原是基于铝金属仅次于钢铁的第二大金属,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铝的生产量和人均消费量已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在我国铝金属长期短缺、大量进口的状况下,提出我国应将铝工业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在有色金属工业投资安排中,要给予优先安排。所以,事实上是“产出优先”、“投资优先”,这是产品经济的反映。在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模式后,我们应给“优先发展铝”的方针赋予新的内涵。即发展铝工业要有大市场观念、效益观念。铝工业自身要成为具有自我发展能力的效益型产业,既有社会效益,也要有部门——企业效益。这样,铝工业才有自我发展的能力。因此要在上述“优先”中增加经济上“优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
产业刚性与矿产资源城市转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引言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了依靠本国资源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发展战略,矿产资源产业的发展得到极大重视。伴随着大规模矿产资源开发,先后在全国各地形成了数量众多的矿产资源城市。这些城市依托丰富的资源,发挥资源产业的比较优势,长期以生产和输出资源及其初级产品为主,形成了支持矿产资源城市发展的单一的产业门类,极大地发挥了矿产资源产业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1.
十六个重点建设地区是:1 辽宁中南地区.重点发展钢铁工业和门类齐全的重型机电设备制造业等.2.京津唐地区.加强机械电子工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3 山东半岛.重点开发石油和海洋资源, 加快石油化工和海洋产业的发展。4 .长江三角洲地区.加快机械电子工业、石油代化、汽车等支柱产业, 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5 闽南三角洲地区.以发展劳动资金密集型产业为主。6.珠江三角洲地区.在目前接纳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升级.7.海南.北部湾沿海地区.具有对外开放的区位化热和一定的资源优势。8.红水河电力和有色金属基地.本区域可建成全国的有色金属工业基地。9 哈尔滨—长春地区.本区主要抓好石化、汽车、机电工业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10.以山西为中心的能源基地.重点开发煤、铝等资源,也是东部耗能产业的良好接纳地。11.长  相似文献   

12.
严国俊 《化工管理》2022,(14):138-141
氯碱行业是化学工业中的一个基础和支柱性分支产业,其产品被广泛用于轻工业、纺织工业、冶金工业、石油化学工业以及建筑和交通运输等领域,在众多领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传统的氯碱生产中存在的氯、碱不平衡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氯碱产业发展及产能提升。近年来,为了破解这一瓶颈,一些氯碱企业引入了天然气制氢技术。该技术的成功应用,为富余的氯找到出路,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增强了氯碱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文章重点分析在氯碱生产过程中,应用天然气制氢来达到氯碱平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纺织工业在整个80年代得到优先发展,进入了“出口导向”阶段。到90年代,纺织品出口增长位居诸产业部门前列,成为我国首要的出口创汇产业。但是,前一时期纺织业的优先发展,忽视了产业内行业间的协调,发展主要是产品数量的增加,而在其内部的产品质量、产品成本等方面,因技术进步缓慢,并未出现明显改善。这种粗放型的发展抗市场波动和竞争能力是非常薄弱的。纺织工业要发展,就必须培植新增长点。第一,通过大规模技术改造,提高全行业加工技术集约程度。纺织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将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以较少资源投入支持较大产出增长…  相似文献   

14.
资源环境管制与工业竞争力关系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地球上的物质之所以区分为资源和废物,根本上取决于工业技术水平和工业需求规模。如果没有工业技术能力,地球上的大多数物质都不是资源;而只要工业技术能力达到一定的水平,地球上甚至太空中的任何物质都可以成为资源。人类要根本性地摆脱资源环境困境,唯一可行的选择就是,坚决而高效率地走过工业化的历史。当前,中国工业发展仍然处于资源和环境形势相当严峻的时期,工业生产活动正在变得更清洁的事实,并不表明现在的工业生产已经达到了令人满意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水平。相反,由于中国仍然处于工业化中期,必须继续走过重化工业更大发展的大规模消耗资源阶段,中国工业生产对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仍然相当严重。正因为如此,加强政府的资源环境管制并提高管制有效性,仍然是现阶段中国工业化过程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甚至是一个十分沉重的问题。政府实行资源环境管制,最根本的目标:一是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可行目标:二是维护有效和公平的竞争秩序。有效可行的资源环境管制方式,应既要确保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政策目标的实现,又要有助于产业和企业竞争力的长期提升,特别是要保持公平竞争规则下中国工业国际竞争力的不断增强;适度合理的管制强度,应既要对企业行为形成有效约束...  相似文献   

15.
高技术在中国产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在资源和能力有限的条件下,对传统技术和高技术进行选择,是关系发展中国家产业发展前途的重大战略问题。西方产业向中国的转移和西方产业技术向中国的扩散,是现阶段中国产业发展和产业技术进步的主要内容。在中国已经经历了20多年的持续快速增长的今天,各类产业(无论是成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都面临着技术进步的艰巨任务。在现行世界经济体系中,高技术的高附加值利益将得到更大的强化;传统技术和传统产业的规模竞争和利润摊薄,使得其附加价值趋向降低;而高技术产业的高增长和高附加值(垄断利润)倾向则将长期保持。在中国现阶段的工业化进程中,一方面,需要发展高技术产业以拓展产业空间;而在这一过程中,高技术产业链的分解以及各产业间的融合,使得中国在整体工业技术水平不高的条件下也能在高技术产业领域中获得很大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要实现高技术同传统产业的结合,将高科技注入传统产业,以提高传统产业的竞争力,使得高技术的运用成为推动传统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买技术、换技术、学技术和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在中国工业化过程中以及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过程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现阶段,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既要力争有所突破,也要做到量力而行。尤其是要通过科技资源配置体制的改革,形成高技术产业发展有效的市场竞争秩序,以促进高技术产业的长期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资源与环境约束下的中国工业发展   总被引:90,自引:2,他引:90  
中国工业发展所受到的资源和环境约束比世界上其他国家更为显著。人口和自然资源条件并不构成中国工业发展的绝对障碍,而且在许多方面中国的资源条件(特别是在总量规模和品种的丰富性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中国也不具有特别的资源丰度优势,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不足是一个基本国情。依靠大量消费能源,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但也使中国经济增长越来越接近了资源和环境条件的约束边界。储量、投资、产能(包括运输能力)、价格(机制和承受力)是工业资源问题的四个基本层面,其中,不同资源产品的价格特征又是资源供求问题的核心问题。对于中国目前和将来所面临的工业资源短缺性危机,一是价格问题,二是产能和投资问题,三是自然储量问题。历史地看,对于工业发展和环境质量的权衡,必须是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结合。最根本的问题是:工业化是一个效率至上的市场竞争过程,而且是国际化、全球化的竞争。归根结蒂,是竞争力决定着生存、发展和环境质量的可行标准。一个国家的工业体系或者一个工业部门实现了以耗费资源技术为主向以节约资源技术为主的转变,称之为“竞争力突变”。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实现竞争力突变的含义是:在社会(包括国际社会)认同的管制标准直至尽可能接近发达国家的管制标准的条件下,在无歧视的市场竞争中,实现节约资源技术比耗费资源技术更具有竞争力的工业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7.
“十一五”以来,我国中西部地区工业在全国所占份额大幅上升,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在向外转移,转出的主要是资源型产业、纺织服装和食品制造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但目前在微型计算机、集成电路、钢铁、汽车等工业生产能力上东部仍有较大优势,产业还呈现出由珠三角、长三角向环渤海地区转移的“北上”趋势。工业发展从地区上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各地仍普遍追求重工业化,制造业在沿海少数省份集中度较高,沿海沿江工业污染严重.多数地区工业研发能力不强。未来要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推动各类区域转型升级,引导东部地区产业有序转移,进一步改善中西部地区投资环境,培育内生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8.
资源层次、经济重心与区域经济的多元合作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与经济重心的跨区转移是一个重要的历史现象,而其根源则是围绕资源一技术一人类需求三者间的协同态变化而展开的。本文基于资源层次性分析,揭示了随着产业技术进步引起的资源贡献率变化,必将导致主导性资源在不同经济时代发生动态更替进而引起区域不平衡发展的客观事实。本文就资源层次、经济重心、人类需求的协同机理进行解析,这些解析能够为我们追寻区域发展差异的本质原因、选择科学的区域发展路径、实现跨区域经济的多元合作与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9.
产业技术选择与产业技术生态环境的耦合效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技术选择问题是技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技术选择在技术转移、技术扩散与技术变迁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发展中国家技术能力发展的首要阶段。本文从生态学角度,系统分析了产业技术选择与技术生态环境耦合效应,并以吉林省37个工业产业研究对象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显示,吉林省工业产业中技术选择与技术生态环境之间不匹配现象普遍存在,超过80%产业耦合效应处于失调状态,并且产业规模是制约产业选择技术水平的约束因素。  相似文献   

20.
工业化先行地区产业升级路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当前我国工业化先行地区正面临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良机,重化工业发展是工业化先行地区经济加速时期不可逾越的阶段。以传统轻型加工业为主导的地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在新形势下面临着来自劳动密集型产业竞争力低下、经常性技术贸易壁垒、企业外迁和资本外流、产品在国际产业链条附加值低等方面的挑战。因此,经济“偏轻”工业化地区政府部门推进重化工业发展、实现产业升级,应该注意制定好促进地区产业发展的用地规划和产业规划;着力完善资源的产权和市场定价机制,推动资源节约型的重化工业发展;大力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作为推进调整结构的中心环节;积极推进以循环经济为基本理念的生态工业区域建设,实现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维护并积极参与全球资源、技术与产品的自由贸易体制,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促进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