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充分挖掘人才资源潜力,极大地调动起各类人才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积极性.然而,促使人才涌现和人尽其才的关键在于机制创新.对于用人机制进行创新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路线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自1994年成立以来,始终贯彻为中小企业服务,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生产力水平的宗旨,不断发展壮大,2002年被国家科技部列为首批启动建设的全国三个“国家级重点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之一。在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工作中,只有把人才作为推进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着力营造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人才工作机制,才能开发好最宝贵的人力资源,形成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3.
张燕 《特区经济》2005,(8):156-157
当前,我国农村人力资源数量巨大,但整体文化素质偏低、科技素质不高、经营管理能力差,这直接影响了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影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长;影响了我国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进程。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认为:改善农民福利的决定性  相似文献   

4.
肖一凡 《老区建设》2006,(12):44-45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关键在于解决“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5.
滨州市是一个农业人口近80%的新建城市,“三农”问题一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难事。近年来,滨州市紧紧围绕为农业服务构建载体、为农村发展搭建平台、为农民意愿疏通渠道,积极进行了领导方式和工作机制的探索与创新,立体推进“三农”工作的构架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6.
人力资本是各类资本的灵魂,农民作为农村的人力资源,一旦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就会转化为宝贵的资源和财富。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集中体现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滞后。农村劳动力数量多、文化程度低、素质不高,影响我国农村的改革深化和跨越式发展,与我国新型农村建设对人力资源队伍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因此,研究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问题,提出科学有效的措施,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时度势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作为一项惠及亿万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肯定需要大量的资源投入,其中人力资源无疑是最宝贵、最重要的。因此,大力开发农村的人力资源,造就大批的“三农”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农村基层干部、农村实用人才、乡镇企业经营管理者、农村文教卫体人员等各类农村人才无疑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和关键。因此,大力加强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应该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苏承英 《特区经济》2005,(12):190-191
世纪之交,国家纵览全局,提出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以推动西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由于西部各省属典型的农业大省,所以西部开发一定意义上就是对西部农村的开发,尤其是西部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因为人力资源是经济资源的核心,是决定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但是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对于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作出了重大部署,这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指导方针和行动纲领,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为此,我们必须始终加强和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快城镇化建设的步伐,推动农村人口的转移。一、加强和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我们要深刻认识这一重要思想,始终加强和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我国人口多,耕地少,而且绝大多数人口在农村。这是我们的基本国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  相似文献   

10.
刘英 《山区经济》2006,(2):44-47
城镇化建设是解决当前“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我国能否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关键在农村,难点在农民。经过20多年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我国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以占世界近10%的土地,养活了全球20%的人口。但由于我国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发展水平低,农民增收缓慢,城市与农村发展差距仍在逐渐拉大,农村还有近3000万左右的贫困人口,6000万人刚刚跨过温饱线,收入还很不稳定。这些都是农村中带有根本性的难题。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具有重要的价值,它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是解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的重要举措;它为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动力;它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生动力,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它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13.
14.
按照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央在“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理论和实践上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公共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现阶段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严重不足,结构失调,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难点和重点问题,迫切需要加以解决。[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刘奇 《浙江经济》2006,(10):10-13
编制完成“十一五”规划《纲要》,仅仅是“万里长征”迈出的第一步,今后实施“十一五”规划的任务更重、更艰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负责地履行好职责,切实做好“十一五”规划实施工作,确保浙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17.
王欣  王挺 《北方经济》2012,(15):78-80
正一、引言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并推动其上升为国家战略,关乎中部崛起的大局,是统筹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大手笔,更是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呼唤。省委省政府要求加快构建中原经济区,应大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大力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推动文化发展繁荣,实现速度与质量、增长与效益、内需与外需、发展与民生、经济与环境等的协调统一。但是,河南的一个基本省情特征是农村人口数量庞大,人均耕地少,工业起步晚,城市化水平低,城乡二元结构突出。  相似文献   

18.
加强农村药品监管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和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是党和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执政理念的体现,是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农民健康素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我省2003年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强化领导,把建立新农合制度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执政为民、建设“和谐山东”、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的重要措施,列入了“十项民心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农民群众受益面逐年扩大.3年共启动了46个省级试点县(市、区),共有1710.48万农民参加合作医疗,平均参合率77.71%,筹集新农合基金2.73亿元,截至6月底,已为339.08万农民报销医药费用9780.55万元.  相似文献   

19.
西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推进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确立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对西部贫困地区来说,要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解决这里的"三农"问题,尤其是西部贫困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西部各省属典型的农业大省,西部开发一定意义上就是对西部农村的开发,更是西部贫困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西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水平极其低下,导致西部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低,进而成为制约西部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加强西部贫困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是加速西部农村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0.
《中国老区建设》2004,(8):45-45
全市统一建立了劳动保障综合服务机构.对失地农民、转业农民、下山移民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并要求征地企业按员工总数30%一40%的比例招用被征地人员。到2005年底,全市已有26500余名农村劳动力接受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