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主要从信息网络经济和大数据普惠金融两个维度,研究地方数字经济发展对中国居民消费能力产生的重要作用机理,以中国2017—2021年各省的面板信息发展情况为基础数据,综合评估了中国各地区的数字经济发达程度,并研究了大数据经济发展对中国居民消费能力产生的重要作用。主要研究结果:发展大数据经济,将对提高中国居民的消费能力产生重要影响;而异质性检验结果则表明,虽然中国东部区域的数字经济增长能明显带动地方居民消费能力,但与中国中西部区域相比尚存在着很大差异。所以,地方政府应当推动中国中西部区域数字经济增长,并协同推进地方数字发展战略。从供给侧出发,充分运用大数字经济成长所带来的巨大人口红利,准确把握和研判市场潜在风险,为进一步提升地方居民的消费赋能。  相似文献   

2.
易宪容 《商界》2008,(3):99-99
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最近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以及春节前南方各省几十年罕见的雪灾,这些事件的突然发生,不少人认为国际经济形势已发生了重大的转向。国内经济形势也会随之出现根本性变化。实际上。从目前出台的数据来看,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并没有根本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3.
王岩 《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12):28-30,110
分别以时间序列数据和面板数据对欧盟对华直接投资与中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欧盟对华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总体上具有促进作用。从区域上来看,除了中部地区外,欧盟对华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至少通过了5%的显著性检验;比较分析来看,欧盟对华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明显好于美国、日本和中国香港的对华直接投资。  相似文献   

4.
虽然从指标数据上看,2009年中国和日本的经济规模相差无几,但并不能说明中国和日本经济旗鼓相当,两者之间依然存在巨大差异。  相似文献   

5.
底部之争     
《新财富》2010,(7):28-28
最新宏观经济数据显示,经济增长放缓趋势明显。站在这一时点看中国经济,不论是将经济放在一轮周期的尾声进行分析,还是通过解析经济数据排解市场对二次探底的担忧,总之,大行们将焦点集中到了对底部的探寻上。  相似文献   

6.
代春霞 《中国物价》2011,(10):66-69,58
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不仅沉重打击了西方各工业国家,也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对外贸易上,中国在这一时期的进口贸易大幅下降,但与此同时,国内对一些奢侈品和文化产品的需求却出现了和进口总量相反的变化。文章主要从进口数据的基础上,考察大萧条时期汽车、咖啡、照相及电影材料等这些奢侈品和文化产品的消费变化,以及由此给近代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重大影响,并分析这种消费模式对中国当前消费结构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博达文 《浙商》2012,(14):31-31
从目前看,中国外贸显然没有企稳、美国和欧洲的经济情况比较差、美国近期的各项数据,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济已从全球衰退中强力反弹。官方数据显示,中国今年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7.9%。那些对中国宏观经济数据的准确性持怀疑态度的人,可以核对—下实物数据:6月份,中国发电量同比增长5.2%,扭转了之前连续8个月负增长的局面。  相似文献   

9.
马贤明  叶檀  洪其华 《商界》2011,(7):44-47
对于中国经济的各种争论,必须以实际数据做支撑。如果把中国看做一家大公司,从财务方面看,这家公司的现状与前景不容乐观,已经显示出较多的地雷,这些地雷不除,中国经济将进入危机状态。  相似文献   

10.
《化工科技市场》2006,29(6):61-62
2006年5月9日,记者从国家海洋局了解到,目前,海洋化工产业正在成为中国海洋经济和海洋科技的主攻方向。有数据显示,中国主要海洋化工产业年总产值逾1200亿元,海洋化工经济正在成为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的增长和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应对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具有更为强大的后盾和更大的回旋余地。从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看,每一次大的外部冲击都成为中国经济充分调动各种资源、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中国经济迈上新台阶的重大机遇。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同样也带给中国一次全面推进改革的机遇。面对当前严峻的经济金融形势,中国应当充分调动各种资源,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将挑战转化为推动中国经济迈上新台阶的动力。  相似文献   

12.
很多研究试图解释中国统计数据的虚增问题,但是研究结果与官方数据差异不大,因此认为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是符合实际的。本文认为,中国数据虚增的问题在于价格水平被低估。假定中国1997年来税制无根本性变动,本文通过研究税收变化与物价关系发现中国物价被低估,这说明中国真实产出被高估。物价高涨造成了财政收入与名义产出一致这一假象以及真实实际收入提高缓慢这一现实,因为财政收入与名义产出相关,而真实收入与实际产出相关。这点说明中国对产出的虚增已经从传统上直接虚报产出演变为出于“价格维稳”目的、通过低估价格而虚增实际产出,从而导致官方真实产出数据与现实脱节。  相似文献   

13.
《新财富》2009,(7):32-32
毋庸置疑,各项经济数据都预示着中国经济的回暖迹象。这是否就是经济复苏?复苏的驱动力又是什么?伴随经济复苏预期,通胀预期也如约而至。中外大行围绕逡一焦点问题从通胀可持续性、物价水平、热钱流向、经济政策等不同角度展开各自观点。  相似文献   

14.
经过30年的发展,中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脱眙换骨之后横空“出世”,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开始崭露头角。公开数据显示:从1978年到2007年,人均国民总收入由190美元增至2360美元,按照国际惯例,中国已经脱离了低收入国家的行列;外汇储备由1.67亿美元到15282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一位。经济危机发生之后,尽管中国经济受到冲击,但是仍旧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2008年持续增长9%,到2009年上半年GDP仍然增长7.1%,至此,令世界刮目相看。  相似文献   

15.
《商务周刊》2010,(7):76-77
从2010年1、2月份的经济指数可以看出,2010年,中国经济持续升温。从总体上看,1、2月份的综合数据显示整个经济活动适度放缓,原因可归结为本阶段异常寒冷的天气与限制信贷扩张的政策。但需要注意的是,  相似文献   

16.
自国家统计局公布5月份的数据以来,由于CPI三个月的连续下降、国内银行信贷增长的放缓、FDI近两个月连续下降及国内工业利润下降等,市场上立即掀起了一股风,说什么中国经济开始变冷,中国经济出现通货紧缩的苗头,加上国内各家财经媒体的大量渲染,更是使人感觉到中国经济真正的进入下降的通道,中国进入了由盛转衰时期。面对这样一股风,如何来判断当前的中国经济形势?是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是过热还是过冷,是处于上升的时期还是处于下降的通道,只要对当前的经济生活中一些数据作一点梳理,就不难得出一个明确的答案。  相似文献   

17.
《四川物价》2009,(5):27-28
《经济观察报》报道:种种迹象表明,一季度中国新增信贷将接近4万亿的规模。不过,在这场创纪录的信贷风暴下,全国4000多万家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仍未得到有效改善。全国工商联研究室主任陈永杰说,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上,中央很着急,银监会也采取了一些措施,银行也做了一些工作。但是最后在实际数据上,中小企业贷款的数据在下降。陈永杰刚从重庆调研归来。  相似文献   

18.
非典带来的问题的确非常严峻,其中最要命的是,二季度内因为合同减少而导致50亿美元利用外资和200亿美元外贸出口的“空头(股市术语,相对多头而言)”期权,一旦真的兑现,就要将中国2003年经济增长速度砸下2个百分点!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2003年中国经济的确命系外经贸。正是这些分析出来朴实的数据告诉我们:中国经济面临着一道大坎,甚至我们希望自己的分析是错误的,但我们无法说服自己-当一只鸵鸟,然后把脑袋伸进沙子里。  相似文献   

19.
2013年11月《中国经济雷达月报》数据显示,当月中国经济指数与中国经济增长率之间弹性系数为9.4337(见图1)。其中,中国经济指数为0.7177,环比下降0.0004个指数点,下降0.0557%。同期,中国经济增长率为7.6078%,环比下降0.0065个百分点,下降0.0854%。数据表明,中国经济指数与中国经济增长同步下降。  相似文献   

20.
高善文 《新财富》2010,(11):28-29
实体经济持续表现强劲,通胀高企,在2010年9月宏观经济数据公布前夕,加息如约而至。从大行对9月宏观经济数据和货币政策的解读看,央行近三年以来酋次加息这一收紧货币政策信号,似乎并未改变大行对中国经济的谨慎乐观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