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单独招生考试为高职院校生源多样化及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加强单招考试管理意义重大.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考试管理存在的考试模式单一、考试内容针对性不强、技能考核标准差异较大、考试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考试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单招考试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先伟  唐林 《价值工程》2011,30(17):219-220
作为重庆市五个试点单招考试的高职学院之一,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每年3月份都要组织一次单独招生考试。传统考试的方式有很多弊端:考场占用多、印刷大量的纸质试卷、安排监考老师多等问题,造成人力和物力消耗大,费用高,阅卷难度大等一系列问题,急需改善。而重庆市同类高职院校中还没有一套专门为单招考试服务的考试系统,所以,迫切需要一套单招考试系统,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卜俊利  王有为 《活力》2013,(3):32-32
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考试是经国家相关教育管理部门批准,高职院校单独确定入学标准、单独组织入学考试、单独实施招生录取的招生考试办法。考生参加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考试后,如被所报考的学校录取.则不用再参加全国统一的普通高考;如未被录取,则可继续参加全国统一的普通高考。此项工作的试点运行。拓展了高等职业教育选拔录取机制,是高考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高职生源变化呈现新的变化趋势,对口招生单招规模不断扩大,给高职院校思政课带来新的挑战,本文将从生源变化的特点出发,以学生为主体,从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艺术的创新、实践教学设计、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出高职院校思政课改革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前,高职院校的招生情况不容乐观,为了保证生源招生途径多样化。以濮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2014年单招生占招生总数的50%,还有一部分预科生,学生整体质量下降,再加上严峻的就业形势,迫使高职院校加快课程改革步伐,加强对学生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本文,针对《财务会计实务》这门课程,对其教学改革方案进行了全面论述。  相似文献   

6.
四川省一直致力于高职院校的招生模式改革,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招生考试、招生对象、录取方式、考核内容等问题,本文从四川省高职职业教育招生模式的现状入手,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扩大开展单独招生考试的高等职业院校所数和招生规模、进一步优化不同生源考生的选拔标准、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全面衔接并扩大中职生进高职的比例等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一直致力于高职院校的招生模式改革,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招生考试、招生对象、录取方式、考核内容等问题,本文从四川省高职职业教育招生模式的现状入手,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扩大开展单独招生考试的高等职业院校所数和招生规模、进一步优化不同生源考生的选拔标准、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全面衔接并扩大中职生进高职的比例等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价值工程》2018,(8):251-252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2017全国普通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全部实施分类考试招生,招生计划要占招生总数的一半左右,以后逐年增加,2017年成为主渠道。综合评价生来源比较复杂: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中专、技校等往届应届毕业生,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因此教学必须打破"老师讲课,学生听课"的单一模式,进行教学方法改革。西安外事学院被省教育厅批准为"高职综合评价招生试点"招生录取学校,2015、2016、2017学院高职综合评价生逐年增加,工商企业管理学生增势迅速。如何打破传统教学方法,探究新的教学方法已经迫在眉睫。如何把学习基础相对比较落后,学习能力不足,自控力欠缺,思想活泼又不愿意受约束的高职综合评价生"拢进"课堂?本文以《西方经济学》为例探寻一些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9.
<正>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生源途径及趋势1.生源的来源。由于生源紧缺和生源的总体质量较前几年有着较大的差别,众多高等职业院校审时度势地采取了多途径招生,招生途径主要有中职注册入学、中高职衔接、对口单招、高职本科衔接、提前自主招生、高招录取等几种。甚至有的高职院校与潜在的生源学校进行深入合作,以保证招生数量在一定规模之上。2.生源的趋势。各高等职业院校吸引生源的竞争力有着明显的差距,且高等职业院校的地理区位优势也各不相同,导致了职业院校间的"生源大战"愈演愈烈。处于优势的高职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西安翻译学院在高职学生中开展"高职考试形式改革实验"的问卷调查结果、平时成绩记录、期末测验成绩分析等为基础,试图探讨:①突出过程性评价的高职高专考试形式改革改革的必要性和意义;②高职高专院校既有的考试模式的现状与弊病;③实验结果分析;④改革的途径选择。期望本文的研究能为我国高职院校的考试改革有一定借鉴意义,为提升高职院校的竞争力,推动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起到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2019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要求"高职院校大规模扩招100万人",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目前并不完善,需要进一步健全,不仅让应届高中毕业生报考,也要让更多的农民工、下岗职工和退役军人参与到高职院校考试中。高职院校在不断扩招,生源逐渐多元化,高职院校如果要培养出优秀人才,学生管理工作不容忽视。文章根据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分析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不足,积极探索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当前高职院校考试评估体系,影响了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和学校的教学管理,不利于人才能力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本文剖析当前高职院校考试评估体系中存在的一些弊端,结合西方国家(澳大利亚)一些高职院校的做法,对推进高职院校考试评估体系改革提出几点探索。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改革工作不断推进,教学质量和教学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整体高职院校的招生规模也在逐年扩大当中。不断降低的招生门槛和逐渐增大的招生规模,对于现有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并且学生自身素质水平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本文对于现阶段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自主学习模式应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一带一路"建设构想的提出,给高职院校来华留学生招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江苏高职院校来华留学生招生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文章积极探索江苏高职院校自身特色的来华留学生招生管理模式,提出江苏高职院校来华留学生招生对策,从而推动江苏高职院校来华留学生招生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15.
葛晓忠  项芳 《价值工程》2012,31(35):259-260
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分析传统考试存在的弊端,指出了高职课程考试改革的重要性,提出了"工学结合"课程考试的评价方式,并结合《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课程对考试改革实践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6.
黄艳 《民营科技》2013,(3):130-130
对高职院校《建筑结构》课程考试方法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建筑结构课程考试改革方法,简述了考试模式的实施过程,以及考试改革的创新点与启示。  相似文献   

17.
《价值工程》2017,(31):225-227
招生是目前高职院校一直都不敢掉以轻心的事情,关乎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是摆在高职院校面前的头等大事。深入招生调研,辨析招生形势,掌握招生变化和规律,制定精准的学院招生政策,探索合乎学院实际的招生方式和方法,保证足够的生源,是高职院校招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就湖南省近年来的高职招生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指出学院声誉、专业声誉等软实力是影响高职招生的重要因素,并就当前招生工作提出了建议,希望能够为相关高职院校的招生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一、1998年度全国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湖北省情况分析:1998年湖北省共有889人报名参加全国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实际参考人数650人,综合出考率73.2%,合格人数为199人,综合合格率为30.6%,报考人数、参考和合格率比1997年均有较大提高。二、1998年全国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命题特点:1、命题范围紧扣考试大纲。根据对考试试题的分析,其内容均在大纲规定的范围之内。2、命题的难易程度把握适当。经分析,1998年度考题的难易程度均符合全国考办及命题委员会关于出题的目的要求。审计师、助理审计师综合知识试题难度基本上与1997年持平;实务试题难度略高于1997年,未出现偏题、怪题和高难度试题。  相似文献   

19.
孙勇 《价值工程》2014,(27):252-253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招生制度改革不断推进,高职院校生源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生源多样化的状况使得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难度越来越大。本文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生源多样化学生的现状和特点,并对当前高职院校学风现状进行了认真梳理,积极探索适合高职院校特点的学风建设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课程考试试题质量定量评价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枫朝 《标准化报道》2001,22(1):27-29,36
依据教育测量学原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原理,通过对课程考试命题原则和课程考试既定目标的深入分析、从理论上确定了课程考试试题质量评估的目标,给出评估课程考试试题质量的充分条件。根据所确定的充分条件,运用假设检验和参数评估理论构建了课程考试试题质量评价的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