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协商民主是20世纪90年代在西方兴起的一种民主理论.协商民主一般被认为是公共协商过程中自由平等的公民通过对话、讨论,审视各种相关理由而赋予立法和决策合法性的理论.其主要特征为:协商民主实践大多存在中心权威的主导,这符合我国“一核多元“的现实政治格局;表现出明显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具有从保持型民主向治理型民主转变的特征;建立了政府与社会及个人之间的新型关系.目前面临的困境有: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持和指导;行政集权的政治现实使得公共行政领域的协商民主实践缺乏必要的平等条件;缺乏法制保障;缺乏有效的反馈与监督机制,社会组织化程序还不是很高.现阶段推进我国公共行政领域协商民主实践应采取以下对策,第一,强调协商民主理论与协商民主实践的交互作用,探索有助于我国行政改革的协商民主机制;第二,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使协商民主实践获得一个良好的社会政治环境;第三,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为我国公共行政领域的协商民主实践提供可靠的法制保障;第四,完善监督与反馈机制,确保协商结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虽然协商民主号称是民主理论的“协商转向”。但是协商民主在理论和实践上都面临着诸多限制。协商民主强调以共同善为依据达成共识,但是共同善常常无法达到;协商民主强调以理性对话为主,但是参与者的理性能力是有限的,即使能够完全按照理性来进行协商,也未必能够保证公共利益最大化;协商民主主张由一般民众在公开、透明、平等的情况下进行讨论,但来自政治精英、经济优势阶级、专家学者、媒体的政治操弄始终无法避免。由于这些限制,协商民主无法替代代议民主,它的价值在于培养公民的共和精神和包容、参与、平等的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3.
协商民主理论强调公民通过自由、平等的理性对话、辩论、协商、审议等方式来参与公共事务,赋予立法和决策以合法性,对预算审议有着重要意义。巴西阿雷格里市和中国温岭的参与式预算实践是协商民主理论的典型体现。借鉴协商民主理论和参与式预算实践,完善我国预算审议制度,应着力健全法律体系、构建程序机制和提升民众参与自治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随着两岸经贸合作的趋势进一步加深,两岸协商合作已经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两岸之间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动态协商机制,是解决目前两岸协商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的有效路径。本文立足于协商民主理论,深入分析协商民主对构建两岸协商机制的历史依据和现实意义;并进一步探讨在协商民主视角下构建两岸协商机制的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5.
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工资分配共决的有效手段。中国在推进集体协商过程中存在协商主体的代表性和独立性缺失、集体协议流于形式、有关各方对集体协商认识不到位以及企业信息披露不充分等问题,建议要明确政府角色,确保劳资双方的协商主体地位;完善相关法律政策,增强集体协商主体的代表性和独立性:加强舆论宣传和学习培训,提高各方对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认识;积极推进企业民主管理,建立与集体协商相关的财务信息披露制度。  相似文献   

6.
中国基层协商民主实践以参与包容性、讨论平等性、制度权威性等鲜明特征,大大增强了公共决策的合法性,提高了公民参与公共协商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了公民对共同体的认同感、责任感,提升了社会整合水平.近年来,我国基层协商民主出现了公民参与意识不高,协商真实性缺乏保障,协商制度亟待完善等问题.十八大报告站在协商民主的高度,对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做出了系统性回答.鲜明地指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强调“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  相似文献   

7.
协商民主是20世纪末期西方政治学界兴起的一种新的民主理论范式。从结构政治学的视角出发,结合地方民主实践,从价值、程序、制度的三维角度对协商民主进行了论述,阐述了协商民主的深层内涵和价值意蕴,分析了协商民主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政治选择。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民主政治实践中具有独特优势,进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化建设是推动我国民主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协商民主制度化发展是漫长的历史过程,这就要求实践中必须统筹兼顾多方入手,充分考虑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中的实际状况与制约因素,要循序渐进、不断完善,以确保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得到有效的贯彻与执行。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选举民主是一项存量民主,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我国广大农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在我国乡村自治过程发挥基础性的政治作用;我国农村的协商民主是一项增量民主,可以保证广大村民在乡村政治活动中,平等参与、自由表达、充分协商。农村选举民主和农村协商民主共存于我国乡村民主政治中,二者不是非此即彼与零和博弈的关系,而是互相支撑,互相配合,互相存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作为实践理念的协商民主具有提高公共政策的合法性、决策的科学性、政策的执行力,培养和发展公民的治理能力,提升社会资本存量等价值。而规范的制度形式是实现协商民主实践价值的重要途径和有效保证。西方各国在长期的理论研究和反复实践中创造了公民陪审团、协商民意测验等典型的协商民主实践形式,对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民主化是人类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几年,中国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凸显期"特征越来越突出,既有的体制机制在解决新矛盾、新问题时也越来越不适应,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民主治理模式,而照搬别国的民主模式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必须根据国情来选择自己的民主化道路。群众路线和协商民主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进民主政治的生动实践,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民主政治的一条可行途径。新时期、新阶段,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必须突出群众路线这个灵魂和主线,在坚持党的领导、完善政府决策、化解社会矛盾中,坚持和体现群众路线,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之路。  相似文献   

12.
协商民主理论倡导协商主体通过自由平等的对话、讨论、审议等方式,参与公共决策和政治生活。文章认为,协商民主理论为解决当前高校民主政治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新路径,具体包括,培养公共精神,推动高校民主建设"去行政化",全面深化校务公开,加强民主制度建设,完善民主监督机制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医学英语"协商"式课堂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通过教学参与者之间的互动、合作和交流,最大程度地实现课堂教学的目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作为现代民主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中西国家各自的协商民主在产生与发展过程当中既有着相同的方面,也有着相异的方面。从相同的方面来看,在社会功能上主要表现为塑造合格的公民,政治上主要表现为获得合法性支持,文化上主要表现为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从相异的方面来看,中西协商民主产生的历史条件、发展进程、地位功能等都有着一定的差异。正确认识中西协商民主的异同,对于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树立制度自信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协商民主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政治学界兴起的一种民主理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大特色,其在我国的成功实践证明了协商民主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既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又是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现实要求。以坚持党的领导、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着重发挥人民政协的作用以及完善基层民主制度为基点,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协商民主理论20世纪80年代兴起于西方,在我国具有现实可行性,在社会转型与和谐社会建设的现实背景下,重视和积极发展协商民主,探索协商民主的新形式,将会有力地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17.
体制转型与社会转型期的当代中国,基于利益矛盾导致的社会冲突时有发生,维稳成为地方政府的重要工作内容。在民众与地方政府对社会冲突的异向认知境域下.协商民主可以使得民众与地方政府做到经济上的牺牲或让步,并使双方达到程序性的同意,通过将程序性同意上升为普遍利益,最终解决了利益矛盾,维护了社会的相对稳定。但必须考量启动协商的主体、时空等条件.在理性选择协商代表下实现充分的讨论,才能发挥基层维稳中协商民主的应然价值。  相似文献   

18.
协商民主理论是民主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它不是对现有民主理论的否定,而是应对社会发展变化而做出的补充和发展.本文分析了协商民主的概念和特征及中国协商民主发展应注意的原则,指出按照协商价值对我国民主政治制度及运行机制进行调整和完善.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公共政策的视角,以1994~2008年中国大陆23个省份跨地区数据为基础,分析中国协商式民主以党派、界别促使公共政策影响经济增长路径、机理和绩效,研究发现中国协商式民主在短期可以通过公共政策明显正向影响中国的经济增长,而随着民主进程的深化可能影响经济增长的速度,呈现"U"状况,但是从最终可以实现我们希望的两者并驾齐驱的结果,并给出了三点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0.
意义协商是口语交际过程中为解决理解困难所进行的交互活动,在二语习得研究领域受到广泛重视。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对大学英语课堂生生互动中引发意义协商产生的问题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引发意义协商的问题源不但有语言方面的因素,也有非语言方面的因素。该发现对教师了解课堂中学习者的理解困难和改进课堂教学实践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