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我国社会信用观念淡薄,信用基础脆弱,信用秩序混乱,有人惊呼信用发生塌方.信用秩序已成为妨碍国民经济良性运行的基础性问题.整治信用秩序也已成为国民经济生活中的一大紧迫任务.作为经济金融的"守护人"和最后贷款人,中央银行对于维护正常的经济金融秩序负有重大责任;在这场整治信用秩序的斗争中,其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但应看到,其作用也是有限度的,这还需要社会长期共同努力,才能逐步形成良好的社会信用秩序.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社会信用观念淡薄,信用基础脆弱,信用秩序混乱,有人惊呼信用发生塌方。信用秩序已在为妨碍国民经济良性运行的基础性问题。整治信用秩序也已成为国民经济生活中的一大紧迫任务。作为经济金融的“守护人”和最后贷款人,中央银行对于维护正常的经济金融秩序负有重大责任;在这场整治信用秩序的斗争中,其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但睦,到其作用也是有限度的,这还需要社会长期共同努力,才能逐步形成良好的社会信用秩序。  相似文献   

3.
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信用观念淡薄、信用缺失的现状已经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进程,主要原因是企业产权不明晰、法人的经济活动行为没有相应的制度保障、政府的信用管理职能没有发挥出来.因此,要认识建立社会信用的迫切性,从各方面下大力气加强社会信用建设.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我国信用关系存在问题的分析,认为社会信用关系弱化的原因主要是:产权不明晰是社会信用弱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无序信用关系的形成是各经济主体无序竞争的结果;社会信用基础脆弱,信用观念淡薄;市场参与主体没能及时适应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造成了信用关系扭曲;法制不健全,法律约束存在缺陷.本文并对改善社会信用关系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信用建设须政府先行,以完善立法、严格执法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 一是大力加强社会信用观念建设.综合运用各种新闻媒体,营造诚实守信的氛围,在全社会弘扬"讲信用、守合同"的良好风气.  相似文献   

6.
当前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状况亟待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各地开展的信用村、户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新农村建设发展,公民诚信观念和信用意识有所提高.但是当前农村信用建设状况仍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农村整体信用环境较差、部分农民信用观念淡薄,对不讲诚信的贷户和企业,缺乏有效的诚诫、制裁等措施,导致农村信用环境恶性循环等.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金融支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国家逐步加快了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步伐,为实现社会各类信息,(包括经济信用信息、金融信用信息及社会信用信息的公开与共享),我国从全社会层面研究政策制度,加快各领域的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建设.尤其是在金融信用信息领域,2016年6月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和人民银行双牵头的联合会议确定了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具体措施.人民银行配合2013年国务院发布的《征信业管理条例》继续发布了《征信机构管理办法》、《征信机构监管指引》等相关制度文件.本文将对我国当前银行业征信体系建设现状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8.
我国社会经济正处于向市场经济加速转型时期,社会经济体制、结构和人的观念都在发生巨大变革,新的时期必然有新的矛盾和问题,市场经济的"趋利"心理对人们的价值观念带来了强烈冲击.当前信用问题显得尤为突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呼声越来越强烈.那些违背诚信的种种行为,不仅严重干扰了社会生活的正常秩序,阻碍了经济发展,也扭曲了人与人之间应有的正常关系,造成诸事处处设防,又无防可设的心理压力.构筑社会信用的法律框架,运用法律手段和道德力量,尽快建立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已是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公证,作为一种预防性的法律证明制度,在促进社会信用良性循环中,所发挥的特别作用及其社会效应已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9.
刘薇 《征信》2011,(2):48-50
天津市信用评级市场发展目前面临如下问题:信贷市场信用评级缺乏统一的制度性安排,社会对信用评级产品和服务认可度低,全国范围的、规范的信贷市场信用评级业务监管体系缺乏,企业参与评级的意愿不强等.为解决上述问题,中国人民银行应对信用评级工作进行制度安排,建立规范化、制度化信用评级业务监管体系,协调政府职能部门逐步提升社会对外...  相似文献   

10.
创建信用村镇是建设诚信社会和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人行延安中支所辖富县支行在信用村镇创建工作中,从解决农民贷款难和信用社难贷款入手,以提高农户信用观念为重点,进行了积极探索,创建工作增强了社会诚信意识,增强了农户的信用观念,促进了村风、民风好转,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1.
吴蔚蓝 《甘肃金融》2002,(10):15-16
我们中华民族历来以有几千年诚信礼义的传统而自豪.然而,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传统的信用观念受到了强烈冲击,社会信用缺失现象十分严重,不仅降低了经济运行效率,扰乱了市场秩序,而且已成为阻滞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拦路虎".为此,加强社会信用制度建设,重塑社会信用形象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2.
推进信用和信用文化建设是一个涉及价值伦理观念和制度创新的系统工程。信用体系是金融文化的载体,涉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本文就如何从社会各方面推进区域信用文化建设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解冰华 《甘肃金融》2002,(12):32-33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金融风险也要在经济发展中得以化解.要创建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推进金融安全区建设,必须从防范金融风险和稳定经济大局出发,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甘肃经济发展的高度出发,建立和维护良好的社会信用,倡导诚信守约的道德规范,提高全社会的信用观念.在我国,由于信用缺失,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增长的"瓶颈",其成因错综复杂,但究其根本,还在于我国尚未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这就给打造良好金融环境,建设金融安全区提出了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一)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首先,地方政府要认真引导中小企业加强诚信建设,培育企业经营的观念,提升企业经营者的商业道德素质,营造“诚实守信光荣、造假失信可耻”的良好社会信用氛围.  相似文献   

15.
以个人信用为核心建立和发展信用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鲜明 《甘肃金融》2002,(5):10-11
信用经济发达与否是市场经济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发展,人们愈发强烈地感受和认识到,信用经济和信用制度的滞后,对于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严重负面影响,对于这方面的关注和呼声也越来越强烈.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而市场经济更是法制经济.因此,建立信用经济要有完善的信用制度和良好的信用环境.信用制度和信用环境一方面要求人们要有牢固的信用理念,另一方面则要依靠法律的强制执行做保障,要有软硬两方面的约束.  相似文献   

16.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创建信用农村的背景链接 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信用经济,信用经济的基础是社会信用,社会信用的好坏直接关系着经济发展环境的优劣.江山市历史上一直以农业经济为主,小农思想根深蒂固,加上市场经济不发达、债权保护制度和信用监控体系不健全等原因,一些经济主体信用观念淡薄,信用缺失现象比较严重,农民难贷款和农村信用社难放贷的"两难"矛盾十分突出,农村社会信用一度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信用缺失,不仅破坏了金融运行的安全性,也严重损伤其投资环境和社会形象,对经济金融发展造成了无形和有形、直接和间接的巨大损失.在这种背景之下,该市农村信用社在地方党委和人民银行领导、支持和帮助下,积极发挥部门优势,采取从点到面、由浅入深的方式,于1999年9月份启动了以创建"信用农户、信用村、信用乡(镇)"为主要内容的信用工程.  相似文献   

17.
信用是人与人之间 ,人与经济组织之间 ,经济组织之间 ,政府与社会之间的一种经济互信关系 ,是惯例和约定俗成 ,是规定和法律制度 ,是共识和行为规范。目前我国社会信用状况不佳 ,出现了社会信用观念淡薄 ,信用秩序紊乱的问题 ,已经给社会经济生活造成了极大伤害。整顿经济秩序 ,规范信用行为 ,存在五个“不够” ,重塑社会信用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8.
当前金融支持中小企业面临八个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金融信用强化与社会信用淡薄的矛盾 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这种借贷行为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付出,信任是基础,偿还性是基本特征.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金融信用约束越来越强,金融部门作为债务人时,债权人的合理债权要求必须不折不扣地履行;另一方面,当金融作为债权人时,便遇到了社会信用淡薄问题,这集中体现在:一是拖欠银行贷款本息成为新的信用观念下降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9.
大力加强社会信用制度建设,是“十五“时期金融工作的一个重点,全党、全社会必须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增强信用观念,建立和维护良好的社会信用.这既是针对目前我国信用秩序混乱、信用制度缺损提出的应对措施,也是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战略决策.对于金融部门来说,加强信用制度建设,既是防范金融风险的当务之急,也是改善金融运行环境的关键之举.我们于近期对全辖开展征信建设的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就全市社会信用建设情况有了初步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20.
诚信缺损道德风险与银行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诚信问题在我国金融领域突出表现为信用缺损和道德风险,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制度及观念方面的,即企业机制不健全和缺乏市场经济的诚信理念;二是信息方面的,即银企博弈双方在信息占有上的不对称分布和国家社会化信用服务体系不完善;三是信用管理技术方面的,即我国金融机构管理手段落后.因而在防范对策方面就需要从制度及观念(企业机制、经济伦理)、信息(银行内部信用管理信息系统、社会信用服务体系)和技术(信用风险管理技术)三个方面进行综合治理,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管理水平,防范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