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6 毫秒
1.
<正>综观两批股权分置改革试点的对价,可以得出这样的一种结论,那就是对价并没有如投资者所愿提高应有的补偿水平,反而成了大股东任意揉捏的橡皮泥。第二批试点虽然有多达12家每10股送股的对价提高到4股以上,但是,  相似文献   

2.
股权分置改革是我国证券市场发展进程中一次重大制度性突破。股权分置的解决,克服了我国证券市场原先存在的同股不同权的缺陷,为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输入了活力。从成熟证券市场发展经验看,后股权分置时代下公司治理的改善将会是推动下一步市场上扬的重要动力之一。文章拟从全流通后公司治理面临的新问题角度,重点分析后股权分置时代如何加强和改善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全面提升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改善上市公司资产质量,促进证券市场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由于一个公司业已形成的公司治理原则和实践会影响股权分置改革中对价的确定,因而股权分置改革中的对价确定为我们从新的角度检验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机制的有效性提供了机会。本文基于股权分置改革对价确定这一特殊的公司治理事件,从新的角度检验了我国上市公司现存公司治理机制的有效性,从而为判断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现状提供了新的证据。本文的研究表明,在我国上市公司现存的公司治理机制中,控股股东之外的积极股东的存在成为目前阶段较为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而发行B股或H股、债务融资对经理人挥霍自由现金流的约束以及董事会的治理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由于一个公司业已形成的公司治理原则和实践会影响股权分置改革中对价的确定,因而股权分置改革中的对价确定为我们从新的角度检验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机制的有效性提供了机会。本文基于股权分置改革对价确定这一特殊的公司治理事件,从新的角度检验了我国上市公司现存公司治理机制的有效性,从而为判断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现状提供了新的证据。本文的研究表明,在我国上市公司现存的公司治理机制中,控股股东之外的积极股东的存在成为目前阶段较为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而发行B股或H股、债务融资对经理人挥霍自由现金流的约束以及董事会的治理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4.
由于历史原因,中国证券市场存在流通股与非流通股对立的"股权分置"问题,严重影响了证券市场的发展.2005年4月29日,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正式启动,截止2006年10月股权分置改革工作已进入了"收官"阶段.本文分析了股权分置问题出现的原因,揭示了股权分置问题给中国证券市场带来的负面影响,运用理论与数据客观评价股权分置改革的成果,揭示了"全流通"对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目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志 《经济论坛》2006,(3):119-120
从2005年4月29日,我国开始推行股权分置改革(以下简称“股改”)。随着第三批的武钢股份、新钢钒、新兴铸管和北方国际等国际公司纷纷亮相,拉开了中央企业全面股改的序幕;10月份,含B股的上海永久和深万科进入股改程序标志着含B股公司的股权分置工作开始启动,股改向前迈出了极其慎重而重要的一步;11月7日,进入股改的深振业在股改方案中首家推出了认沽权利,中海发展则成为沪市第一家含H股的股改公司。截至目前,共有223家公司已完成或正在进行股改,虽然相对沪深两市1400余家上市公司而言尚属少数,但根据对试点及全面股改后前几批公司的总结,股…  相似文献   

6.
股权分置就是指中国股市因为特殊历史原因和在特殊的发展过程中,中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内部形成了"两种不同性质的股票"(非流通股和社会公众股).这两种股票形成了"同股不同价、同股不同权"的市场制度与结构.股权分置给中国证券市场带来一系列问题,从2005年5月启动的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到目前为止已经进入攻坚阶段.股权分置问题的解决必将对我国证券市场产生一系列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自2005年4月份以来,我国的上市公司开始实行股权分置改革,至2007年底已基本完成。股改的实质问题是上市公司非流通股东和流通股东间的利益分配,我们主要通过分析股权分置改革中,非流通股东向流通股东支付的对价水平来研究其公平性的问题。我们使用了常用的对非流通股定价的原理,得出的结论是,流通股股东每10股就少得了1.501股对价支付,绝对不平等率达50%左右。  相似文献   

8.
股权分置就是指中国股市因为特殊历史原因和在特殊的发展过程中,中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内部形成了“两种不同性质的股票”(非流通股和社会公众股)。这两种股票形成了“同股不同价、同股不同权”的市场制度与结构。股权分置给中国证券市场带来一系列问题,从2005年5月启动的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到目前为止已经进入攻坚阶段。股权分置问题的解决必将对我国证券市场产生一系列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向文波     
《经济》2005,(10):15-15
向文波,中国全流通第一股“三一重工”执行总裁,亲历并主持了中国股权分置改革的破冰之旅。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11月成立,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最具影响力的公司。2003年7月在上海交易所成功上市(股票代码600031),成为180指数样本股。  相似文献   

10.
高明华 《经济与管理》2006,20(11):65-68
股权分置改革的实质是一种强制性的制度变迁。在这一制度变迁过程中,通过对价弥补制度安排对参与方造成的损失并获取良好的整合效果是改革成败的关键所在。对价问题是股权分置改革的核心问题,研究并掌握对价相关理论与实务是保护投资者利益、促进证券市场稳定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股权分置改革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康鹏 《经济论坛》2006,(10):113-114
一、前言自中国证监会于2005年4月29日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宣布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以来,截至2006年2月,已经有21批共586家上市公司进行了股权分置改革。这些公司均采用非流通股东向流通股东送股、认股权证或支付现金的“对价”方式。“对价”(consideration)原本是英美合同法上的效力原则,其本意是“为换取另一个人做某事的允诺,某人付出的不一定是金钱的代价”,也许是“购买某种允诺的代价”。可见,股权分置中“对价”是非流通股股东为了非流通股的流通,向流通股股东所支付的代价。本文将从历史根源…  相似文献   

12.
所谓股权分置,是指中国股市由于特殊历史原因和特殊的发展演变中,在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内部普遍形成了“两种不同性质的股票”(非流通股和上市流通股),这两类股票形成了“不同股不同价不同权”的市场制度与结构。其产生的根源在于早期大家对股份制和证券市场的功能和定位不统一。随着我国证券市场体系的发展,股权分置已成为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的一个重大障碍,形成国内证券市场的痼疾。“股权分置”问题的解决在历经8年争论之后,终于在去年走上破冰之旅。从目前运行的效果看,共有768家上市公司完成或进入股改程序,已经占到沪深两市1349家应…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中的锚定效应研究   总被引:33,自引:5,他引:28  
许年行  吴世农 《经济研究》2007,42(1):114-125
股权分置改革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中一个独特的经济问题。本文收集526家实施股改公司的相关资料,运用行为心理学著名的“锚定效应”理论,对股权分置改革中对价的制定和对价的影响因素两大问题进行分析、检验和解释。  相似文献   

14.
范歆 《财经科学》2006,(9):37-43
本文将股权分置改革中的对价方式归纳为股本调整类(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送股、非流通股缩股、流通股扩股)、现金对价和权证对价三大类,通过归纳两类股东的对价水平评价指标,以及两类股东的对价效用函数变量在一定条件下的相等,通过7个命题依次证明了股本调整类对价方式的完全等效性,以及在忽略一些次要变量的情况下股本调整与现金对价、现金对价与权证对价的等效性,由此得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将股权分置改革中的各种对价方式统一起来、以一种单一对价方式表示,以及不同类或者混合的对价方式之间可以比较对价水平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对价支付影响因素的理论和实证分析   总被引:36,自引:4,他引:32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成功与否关系我国证券市场未来的发展。本文根据财务理论,结合国情构建6个研究假设,并以330家实施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应用实证研究方法,探讨非流通股东的对价送出率及流通股东的对价送达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股改工作中所采用的市场化博弈机制可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对价方案的合理性和两类股东的利益,但仍存在诸如机构投资者未发挥议价能力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股权分置改革、资产减值准备与盈余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2005年、2006年进行股权分置改革的1 275家上市公司在股改前后资产减值准备的变动进行研究,采用了修正的Jones模型对资产减值准备变动的效果进行衡量,并对其变动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为了降低股权分置改革方案中非流通股股东支付给流通股股东的对价水平,当年进行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降低股改前一年度盈余的动机和程度显著大于其它上市公司.为了维持投资者的信心,当年进行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增加本年度盈余的动机和程度显著大于其它上市公司.研究表明,股权分置改革为上市公司监管和盈余管理控制带来更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公司治理与股改对价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构建了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指数,以截至2006年7月31日已经完成股权分置改革(以下简称股改)的890家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考察了在股改对价的确定过程中,流通股东是否考虑了公司治理水平的因素。研究结果发现:公司治理水平高的公司,流通股股东会要求较低的对价水平;同时,对于大股东和机构投资者降低对价水平,侵害中小投资者利益的"合谋"行为,公司治理水平高的公司能够显著地降低这种"合谋"带给中小投资者的不利影响。本研究的结论和文献一致,公司治理能够降低对中小股东的剥削,投资者能够对公司治理进行适当的定价。  相似文献   

18.
本文构建了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指数,以截至2006年7月31日已经完成股权分置改革(以下简称股改)的890家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考察了在股改对价的确定过程中,流通股东是否考虑了公司治理水平的因素。研究结果发现:公司治理水平高的公司,流通股股东会要求较低的对价水平;同时,对于大股东和机构投资者降低对价水平,侵害中小投资者利益的“合谋”行为,公司治理水平高的公司能够显著地降低这种“合谋”带给中小投资者的不利影响。本研究的结论和文献一致,公司治理能够降低对中小股东的剥削,投资者能够对公司治理进行适当的定价。  相似文献   

19.
股权分置导致流通股股东和非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发生冲突,割裂了大股东财富增长的正向激励机制,加重了大股东的利益输送行为。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实施将实现所有股份的全流通,使大小股东的利益趋于一致,对于我国证券市场来说是一次重大的制度性变革。那么,股权分置改革的成效究竟如何?采用2003-2008年在沪深股市进行交易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金字塔股权结构下终极控制者的视角出发,设置股权分置改革虚拟变量,利用面板数据对股权分置改革和公司绩效进行检验后发现,股权分置改革确实提高了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并影响了终极控制者的行为,使其利益取向回归于公司价值本身。  相似文献   

20.
股权分置改革被称为中国证券市场的第二次制度革命,它通过流通股股东与非流通股东之间的对价制度设计使得非流通股东获取了流通权,从而形成了两者共同的利益目标,改变了上市公司利益冲突的现实状况,是上市公司有效治理的重要前提.然而,中国上市公司治理问题的复杂性决定了股权分置改革并不能够解决我国所有的公司治理问题,只有通过积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配套相关法律法规,才能使上市公司获得长远健康发展.本文在肯定了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治理的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后公司治理所面临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