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内扫描     
《中国经贸》2014,(10):11-14
国务院部署支持外贸稳增长工作 日前,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支持外贸稳定增长和优化结构有关工作会议认为,外贸发展不仅对稳增长、保就业至关重要,而且有利于促进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2.
一、2014年前三季度对外贸易运行情况 2014年,世界经济继续温和复苏,增速总体弱于预期,不同国家间增长态势分化明显。在结构性矛盾突出、地缘政治紧张、金融市场波动等因素影响下,一些国家经济增长明显下滑。中国经济在新常态下运行平稳,但经济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中国政府及时出台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政策措施,着力优化外贸结构,改善贸易环境,增强企业竞争力,推动了进出口增速逐步企稳回升、质量效益进一步提高。前三季度,中国对外贸易运行呈现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3.
商务部外贸政策基调调整 在1月举行的2008年全国商务工作会议上,商务部长陈德铭在其所做的工作报告中,将今年中国外贸工作任务描述为“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保持出口稳定增长,优化进出口结构,更加重视扩大进口”。商务部长着重强调保持出口稳定增长是中国外贸政策基调的一个重大转变,因为商务部在2007年工作报告中将削减贸易顺差列为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新年伊始,陆续召开的各地方两会已透露出2014年中国可能的经济走势。据了解,全国各省份新一年的外贸增长目标以及对外发展战略已基本敲定,新一轮商机展现的同时,中国的对外经济开放也开始变轨前进。  相似文献   

5.
2014年1至11月,中国货物进出口总值3.90万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4%。全年预计将达到4.27万亿美元。预计2015年中国外贸总体上仍将是缓慢增长态势,但是转型升级将继续推进,外贸将实现更协调和可持续增长。两大因素致2014年外贸增长低于预期中国外贸总体竞争力未下降2014年中国进出口增长低于预期,除了世界经济复苏比年初预想更为缓慢以外,很大程度上是受了进口低迷甚至负增长的拖累。2014年前11个月累计,中国出口增长了5.7%,并不比预期低很多,而进口仅增长0.8%。11月当月,进口更是出现6.7%的负增长。货物贸易前11个月的顺差达到3324.8亿美元。2014年以来,进口增长始终疲  相似文献   

6.
按惯例,海关总署每年7月都会公布各省份上半年外贸成绩单。2014年全国31省(区、市)上半年外贸"成绩单"如期而至。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上半年外贸进出口总额为12.39万亿元人民币,相比2013年上半年外贸进出口总额下降了0.9%,《中国经济周刊》对2014年上半年31省份进出口统计数据进行了分类梳理。  相似文献   

7.
外贸向下投资补上 2月,中国经济是外趋冷、内复苏。 3月11日,海关总署公布了2月份进出口数据,2月份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比去年同期下降24.9%。“数据远弱于预期且创下有史以来最大降幅。”野村证券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孙明春在报告中指出。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实现了持续超高速经济增长,年均增长率接近10%。然而,自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经济开始出现了拐点,人口红利、资源红利、外贸红利、环境红利等均已走到尽头。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新四化”——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给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新方向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衰退期间,偶然出现一个或几个数据亮点完全不能说明什么。2010年,仍然是国际经济水深火热的一年,中国经济任务之一也仍是确保经济稳定增长。而对于通胀,实在不要过于害怕和恐惧。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在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力量当中,外贸始终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这就使得我们的经济决策者对于外贸的增长,尤其是出口的增长特别关注.希望出口量越大越好。  相似文献   

11.
邱慧 《中国报道》2023,(4):66-67
<正>吸收外资、拓展国际市场等词汇或将构成今年我国稳外贸的关键词。在商务部最新公布的数据中,2022年我国外贸规模首破40万亿元关口。这意味着,在全球经贸环境动荡的大背景下,中国外贸顶住多重超预期压力,实现了稳定增长。但同时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全球经济衰退风险上升、外需增长持续放缓,这依然是中国外贸面临的严峻考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的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显示,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预计将从去年估计的3.4%放缓至2.9%。世界贸易组织(WTO)报告也指出,  相似文献   

12.
2012年,中国外贸在国际经济持续低迷振荡的局势下,仍保持了稳定增长;最重要的是,我国在全球市场上的贸易份额有望保持稳定甚至有所上升。展望2013年,中国外贸发展仍存压力,正如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所说,2012年我国外贸所背负的三座大山,今后还将继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王红茹  金倩  翟揆弟 《发展》2014,(10):28-29
正广东蝉联总量第一,陕西增速夺冠;东部拼总量,西部比增速。按惯例,海关总署每年7月都会公布各省份上半年外贸成绩单。2014年全国31省(区、市)上半年外贸"成绩单"如期而至。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上半年外贸进出口总额为12.39万亿元人民币,相比2013年上半年外贸进出口总额下降了0.9%。《中国经济周刊》对2014年上半年31省份进出口统计数据进行了分类梳理。光看进出口总额排名。排名前10  相似文献   

14.
2014年伊始,中国经济态势成全球关注焦点。中国经济的走势究竟向何处去,如何不被“破产”和“高增长”等各种偏颇的噪音误导,关键在于按照经济规律正确认识国际经济的影响和中国经济现阶段的特点,尊重经济规律,把握政策的稳定,坚持产业结构的调整,坚定执行改革释放新的生产力的既定方针。可以说,中国经济今年能够延续过去两年的稳定增长态势,并在未来五年持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相似文献   

15.
10月23日,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进口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4]49号,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日前,商务部对外贸易司负责人对《若干意见》进行了解读。 一、《若干意见》出台的背景和政策目标是什么? 答:今年以来,我国外贸形势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增速放缓。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审时度势,及时出台了关于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政策措施,对提振企业信心、激发市场活力、促进进出口平稳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宏观·国际     
《首都经济》2014,(5):9-9
世界银行下调中国及东亚增长预期 世界银行4月7日发布的《东亚及太平洋经济更新报告》预计,东亚发展中经济体今年的经济增长率将低于预期,中国的经济增速将放缓至7.6%。 根据报告,世行认为:“中国已经展开一系列有关金融、市场准入、劳工移动性及财政政策的改革,以提高增长效率并提振内需。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措施将令经济具备更稳定,更具包容性及可持续性的立足点。政府已宣布的一些措施也可能在短期内刺激经济增长,例如税改和降低民间投资的障碍。”世行将2014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由去年10月的7.7%降至7.6%,同时维持对2015年中国经济增长7.5%的预期不变。  相似文献   

17.
国际扫描     
《中国经贸》2014,(12):7-9
联合国下调对世界经济形势预测 中国驻印度经商参处消息,联合国日前更新《2014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预计全球经济在2014年和2015年将有所增强,增长率将分别为2.8%和3.2%,但这比联合国在2013年底所作的预测分别降低了0.2和0.1个百分点。下调原因是出现超出预期的变化因素。报告显示,全球经济在2014-2015年继续向好的方面发展。预计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在2014年和2015为2.0%和2.4%,比前两年的增长高出约一个百分点。这是2011年以来,所有主要发达国家第一次同时呈现增长,有望形成良性循环,相互促进各国复苏。  相似文献   

18.
《现代乡镇》2009,(1):42-45
年终,不断有国际著名金融机构和经济评级机构对中国经济形势发布报告,各有侧重地对中国在全球经济放缓的背景下经济增长、投资、消费、外贸等各方面情况和前景做了深度分析。而对于中国近期宏观经济形势及2009年全国宏观经济走势作一个基本的判断和预测,也是各级经济工作者和研究部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胡少维 《开放潮》2002,(1):19-20
2001年以来,尽管世界经济环境不好,中国经济仍保持了比较高的增长。但由于世界经济发展形势不容乐观,不确定性因素大大增加,如果2002年中国扩大内需的政策力度没有增大,市场化改革不能取得实质性进展的话,2002年中国经济增长很可能出现下滑势头(比2001年),因此,为避免经济增长速度下滑过快,保持经济的平稳发展,需要在体制、制度和政策上做出必要的改进和调整。2002年要维持我国国民经济稳定增长的格局,应该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并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在千万百计扩大出口需求的同时,又要着力于开发国内需求,…  相似文献   

20.
2008年下半年以来,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中国经济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滑坡。为克服金融危机带来的消极影响,确保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中国决定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这些政策的推动下,一些重要指标显示中国经济已出现止跌回升的迹象。国外许多权威媒体、著名金融机构以及国内许多经济学家认为这是中国经济走向复苏的重要信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