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晓慧 《新财经》2008,(8):32-33
自我评价 中国企业第一次参与世界上最昂贵的“营销消费”,尽管投入巨大,尽管没有经验,但它们还是以自己的方式为自己的品牌打上了奥运的烙印。还有,那些与奥运赞助擦肩而过的企业,也在与奥运营销的若即若离中快乐着  相似文献   

2.
渝京 《新财经》2008,(4):84-85
当企业无缘赞助奥运时,并不意味着奥运营销之路已被堵死  相似文献   

3.
奥运"隐性营销"是奥运经济中值得关注的现象,结合北京奥运会对"隐性营销"的应对策略,对奥运"隐性营销"的含义进行辨析,对其价值取向、实质及致因进行分析。对非奥运赞助企业的"隐性营销"提出建议,认为"隐性营销"未必是非赞助企业最好的选择,应慎重使用,非赞助企业同样可以合理利用奥运资源,也可以尝试"非奥运营销"。奥运会结束后的一段时期,仍需防范"隐性营销"。  相似文献   

4.
在奥运营销如火如荼进行的背景下,文章从企业战略的高度分析奥运营销的特点,对整个过程进行科学规划;并通过探讨奥运营销的成功先例和现阶段各企业的营销策略,为企业开展奥运营销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5.
非奥运营销     
自从1984年洛杉矶奥组委主席尤伯罗斯以超常智慧缔造了现代奥运会营销模式后,奥运会便不再仅仅是一个运动员展示的舞台,同时也成为那些渴望通过奥运会实现更大品牌影响力的企业的大舞台。到目前为止,赞助奥运似乎只是少数行业巨头的游戏,对于那些没有能  相似文献   

6.
田宝山 《特区经济》2007,(12):261-263
文章通过分析奥运营销与奥运精神契合的原理和原则,目的是使商家的奥运营销,更具有穿透性。  相似文献   

7.
曾朝晖 《新财经》2007,(10):94-95
奥运,即意味着巨大的商机。无论是奥运赞助企业还是非奥运赞助企业,都铆足了劲,誓将奥运商机发掘到底。然而,硬币总有两面,很多企业巧借奥运东风一炮走红,但也不乏付出巨大代价后,却一无所获。从本期开始,到2008年8月北京奥运召开,本刊将陆续推出奥运营销成功或失败的案例,同时推出奥运图片故事,讲述2008北京奥运背后的故事。本期选取的是与奥运有着不解之缘的中国运动品牌——李宁。  相似文献   

8.
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于所有品牌企业都是千载难逢的体育营销机遇,赞助奥运会成为奥运合作伙伴和赞助商,无疑是借助奥运推广企业品牌,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大手笔。CTR市场研究今年5月底的调查数据显示,在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武汉、长沙、西安、天津、青岛、沈阳等10个大城市2000名受访者中,有七成的受众认为奥运合作伙伴或赞助商的产品是可以信赖的品牌,  相似文献   

9.
汤平 《首都经济》2008,(1):102-103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所有赞助奥运的品牌最大的心愿就是,通过赞助奥运能够被世界所熟悉。很多企业认为,赞助奥运为企业提供了与世界知名企业同台竞争的机会,奥运赞助作为企业市场营销的载体,在世界上有广泛的影响,因此企业赞助奥运趋之若鹜。  相似文献   

10.
赞助奥运并不是企业的最终目的,其目的是利用奥运背景实现与消费者的沟通,提升品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