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经济师》2019,(1)
农村宅基地退出改革作为农村深化改革、激发三农发展活力的土地系列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面广,实施难度大,要做好"人、地、钱"三主体的政策协同。文章结合制度经济学等理论,对宅基地退出必要性、影响因素、长效机制构建等进行了分析,提出突破薄市场约束,扩大交易半径、加大退地激励等政策主张,提出宅基地有偿退出这一制度创新复制、推广的关键在于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把进城定居农民纳入城镇住房和社会保障体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宅基地退出中的基础作用。  相似文献   

2.
郭正模 《当代经济》2010,(17):28-31
现行的城乡土地二元制度是制约城乡统筹发展的主要障碍。要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的目标,重点是解决农村集体土地产权的市场化、资本化和财产化问题,突破点是实现农户宅基地的财产权流转,从而使农民获得应有的公民权利和平等的市场交易地位。本文以成都试验区实施"三个集中"为切入点,对其中涉及的土地制度问题进行若干理论及政策探讨,提出了若干农村集体土地制度改革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基于供需视角的城乡建设用地扩张与配置的驱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充分、合理地利用城乡土地资源,遏制城镇建设用地的盲目扩张和农村建设用地随着农村人口减少而增加的问题,有必要系统探讨城乡建设用地扩张与配置的动力。文章从供需关系的视角探讨城乡建设用地扩张及其配置的动力,研究表明:居民收入增长、常住人口增加、私人汽车的普及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是城镇建设用地扩张的主要动力;农民收入增长、违法占地风险成本小及宅基地退出机制缺失是农村建设用地扩张的主要动力;而集聚不经济的存在、征地范围的限制、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违法占地成本的提高和宅基地退出机制的完善则有助于约束城乡建设用地的扩张;实现城乡建设用地优化配置必须同步解决好"土地、人口、资金"三要素的城乡互动和配置,使农民真正享受到土地的增值收益。  相似文献   

4.
天津市华明镇通过"宅基地换房"土地开发整理新模式在为中心城市提供了大量城市建设用地的同时,又提供了促进农村城镇化的建设资金。利用案例分析方法,对华明镇宅基地换房背景分析,分析了华明镇模式在农用土地流转、征地补偿、土地集约利用、产业结构优化、城镇规划以及城乡一体化等方面的现实和理论意义,研究认为华明镇模式是目前解决大城市地区农村城市化面临的土地和资金问题可供选择的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行的"城乡二元土地制度",使城市和农村土地存在巨大的价格级差.近几年,土地转让收入成为许多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根据国土资源部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管理办法>,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从以宅基地为主的村庄占地中腾出土地复垦,指标可以用于城市建设用地.各地方政府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掀起了一场"农民上楼"运动.农民出于自身利益,不愿上楼.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难问题,政府出台了各种政策和措施。但在农村中农民除了可以无偿获得集体经济组织提供的宅基地外,几乎得不到政府在住房方面的任何资助;而且这种单一的以宅基地福利为基础的居住保障方式亦已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而面临着难以持续的困境。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农村住房保障体系,不仅是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现实需要,也是贯彻住房机会平等,切实保障农民住房权利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7.
为了推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农村建设用地减少与城镇建设用地增加相挂钩是当前土地管理的热点,也是促进土地集约高效利用、妥善解决用地供需矛盾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在对当前通过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实现减少农村建设用地的同时,增加城镇建设用地相挂钩的经验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的战略构想。然而,宅基地制度的改革,不单纯是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问题,更涉及"城乡公平、区域公平与时际公平"问题,也涉及耕地保护与节约集约利用土地问题。本文在对我国宅基地制度的历史沿革进行回顾的基础上,对我国宅基地改革的典型试点方案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对宅基地放开流转可能带来的"土地资源浪费"、"适用范围小"、"区域不公平"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创新性地提出了"宅基地指标化"模式,即以权利替代实物,并引进市场化的交易机制,实现宅基地指标在全国范围内的流转。研究表明,"宅基地指标化"有利于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在更大程度上体现社会公平,是解决宅基地问题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案。  相似文献   

9.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是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当前各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在土地市场、土地法律体系二元格局的情形下,现行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在许多方面与市场化和城乡统筹发展极不相适应。该文通过比较研究和实证研究,对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法律制度进行了深入探讨。在此基础上,文章认为,现行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的法律困局主要表现在物权效用未得到充分实现,以及政府监管严重滞后。应当从赋予农村宅基地以完整的物权和切实发挥政府监管职能两个方面,解决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的法律困局。  相似文献   

10.
农村宅基地流转具有不同的实践模式。该文基于比较制度分析和逻辑归纳等方法,对比解读各模式的制度特征,表明各地因采取的方法与路径不同所产生的效应及其显著程度亦不同。立足于资源优化配置和农民利益维护,未来农村宅基地流转制度改革应强调以农民为交易主体的市场竞争性原则、突出远距离的跨区域流转、注重政府的引导与规范。具体政策建议是:因地制宜选择农村宅基地流转操作模式,建立科学完善的拆迁补偿机制,强化市场机制,协调政府与市场关系,同时协同相关制度的改革与建设。  相似文献   

11.
“西有榆林,东有赤峰”,这是我国治沙的两个最成功的典范,本文从赤峰生态工程建设看出,国土整治大有可为,并指出:将国土整治,产业重组和加速城市化进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形成三者相推动,良性扩张循环的格局,这是一条十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我国在当前土地征收过程中集中爆发出社会矛盾冲突事件,根本原因是征收制度不合理,改革旧的征地制度是社会稳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这项伟大的改革是离不开理论指导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综合借鉴土地改革比较成功的主要国家的经验,通过深入分析,把握征地制度的一般发展规律,能为我国征地制度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作用。论文系统地研究了当前世界主要国家的土地征收制度,基于此论证了征地制度发展规律符合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理论,比较全面地归纳分析了征地制度变迁的五种路径依赖机制;本文还阐述了征地公平与效率的定义,指出征地公平与效率存在冲突,期望我国的征地制度改革应选择温和的路线。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prohes into the relationship among individual benefits, benefits of the country. common benefits of all humans in land use and land resource security. The following balanced land use model is proposed: the harmonious and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two main bodies of land ecological system, constitutes the mechanism of land resources security; The feedback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is the basis for the land resources security and the core is the relationship among people established for the benefit equilibrium in land use. The conflicts in land use stem from the rarity of land resource and the solution to those conflicts in harmony helps land resource security.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新型城镇化探索与实践背景下,绿色生态城区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结构模式,其中绿色建筑在建筑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决定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变和未来国民经济整体发展的速度与质量,但当前绿色生态城区中的绿色建筑星级比例目标确定缺乏相应的标准与科学依据。为全面实施绿色建筑标准,建立完善绿色建筑示范区建设的技术标准体系,以绿色建筑空间布局为核心,使用地块潜力评价法对绿色建筑分布地块进行评价,通过“四因子”法对高星级潜力地块进行校验,建立绿色建筑星级比例测算体系,对GM新区绿色建筑比例进行测算。研究结果表明,该体系通过定量分析地块潜力,可以科学合理地测算绿色建筑星级比例,为生态城区的建设与绿色建筑专项规划的编制提供参考。该体系的构建有利于为建设绿色生态城市提供技术支撑,体系完善后可在全国绿色建筑示范区建设中进行推广,成为全国建设绿色建筑示范区的借鉴范本。  相似文献   

15.
刘润秋  高松 《财经科学》2011,(2):116-124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中存在严重的资金时差悖论,导致难以利用集体土地本身进行融资,土地整理融资难反过来又成为阻碍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瓶颈性因素。现有流转模式难以协调各种利益,不能对流转各方产生足够激励,变相征地的方式削弱了农民的土地持续收益能力,未能真正实现城乡建设用地"同质、同价、同权"。因此,应根据利益协调的原则创新制度设计,以地权激励引导社会资源投入,促进集体建设用地顺畅流转。  相似文献   

16.
宅基地基本信息库的建设是项耗费时间的繁复工作,为了提高宅基地基本信息库建设的效率并保证基础数据的准确性,通过应用Vlisp计算机程序语言对AutoCAD软件的二次开发,编译了从宅基地数字化地籍图中提取宗地基本信息数据的应用与AutoCAD软件程序命令。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武汉市洪山乡为例,论述了城郊型乡镇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性,分析了城郊型乡镇土地资源的特点及其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城郊型乡镇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8.
我国住房商品化已有三十多年的时间,房地产业渐渐从稳定发展走向了发展过热的阶段。为此,国家出台了大量的土地政策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从土地供应政策的三个角度即土地供应量、土地供应方式和土地供应结构方面分析其与土地价格的关系,可深化研究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机制及其对房地产价格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现行土地制度的全面分析,运用大量事实说明人口盲目增长和耕地资源日趋减少的严峻现实,告诫人们要正确对待这一不客忽视的社会问题。计划生育的重点在农村,土地制度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控制人口增长,离不开土地制度建设。同时提出,要大力加强基本国策教育,正确处理人地关系,促进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采用全局空间自相关模型、Getis-Ord Gi*模型对中国31个省域的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农用地利用效率、土地利用综合效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三者均呈现空间集聚特征,建设用地热点区域面积小于农用地热点区域,建设用地热点区域与冷点区域面积仅占全部研究区面积的1/4,研究区半数省域属于土地利用效率无显著差异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