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百业致富     
百业致富水江农民荒山辟财源赣西边远山区的宜春市水江乡农民,特别是新建房的农民纷纷迁居荒坡土岭,大显身手地发展庭院经济。到目前为止,全乡已有400余户农民在荒坡土岭建房,开辟"致富国"。他们有的兴办果园、林场,有的建起了家庭苗圃、家禽养殖场,有的建立了...  相似文献   

2.
“夜明珠”何以不亮张驰"夜明珠",这是山村农民对电灯的亲切称呼,是农民对美好生活憧憬的一个缩影。随着生活条件的逐步改善,今天电灯已进入农村千家万户。然而,一些山区农户不堪重负昂贵的电价,纷纷关掉了曾给他们带来希望和光明的电灯,这不能不令人忧心忡忡。前...  相似文献   

3.
山村农民争当大学生温俊人称"天之骄子"的大学生,如今和宁都县肖田乡的广大农民结上缘份,争当一名大学生正成为该乡农民追逐的新时尚。这个赣南最北的山区贫困乡,从1992年开始,每年都有上百名农民在中国农村致富函授大学怀卷苦读,成为当地令人瞩目的一桩新闻。...  相似文献   

4.
立足山区 注重特色发展县域经济文圣耀江西省宜黄作为一个山区农业县,发展县城经济既有优势和潜力,也有劣势与矛盾。如何有效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加快山区经济的发展,从宜黄的情况看,应以市场为导向,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路子,发展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主导...  相似文献   

5.
靠山吃山奔小康中共江西省吉安地委政研室江西吉安是一个多山的地区,在世纪末的"农业上台阶,农民奔小康"历史性跨越中,占全区总面积70%、总人口84%的山区区域性贫困已成为影响这一进程的关键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山区群众的小康,就没有全区人民的小康。...  相似文献   

6.
“反租倒包”富村富民曾建彬,刘修桢江西遂川县属省林业重点县,山地资源十分丰富。林业"三定"政策,把一部分山场分给各家各户经营管理,一段时间内,对发展林业生产无疑起过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也明显暴露出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一些边远山区贫困村,问题更为突...  相似文献   

7.
"在邵武,如今有一部分农民也可以称之为‘农业工人’抑或‘农民股东’。"福建邵武市工商局副局长李建新这样向笔者介绍。  相似文献   

8.
与荒山争雄     
与荒山争雄宋发永,程春明湖北在连绵起状的鄂西山区秭归县,提起王启宝的名字,人们无不交口称赞,公认他是农民脱贫致富的领头雁。1989年他被湖北省科协授予"湖北省农村科技致富能手"称号;1990年至1991年连续两年被国家科委、团中央认定为"全国农村青年...  相似文献   

9.
连育民的“跨国”行动廖毅一车车白莲、香菇、竹笋,从赣南山区启运,再在广州、上海等地换上副食品和日常生活用品,直达边境转入越南,之后满载八角、胡椒、桂圆等越南土特产返回各大中城市……这一"跨国行动"的总指挥竟是一位江西老区的山里老──一宁都县湛田乡农民...  相似文献   

10.
在希望的田野上李伟平,黄衍平都说务农难成气候,特别是在边远山区县,顶多能图个温饱。但地处山区腹地、交通不便、发展农业的基础相对较差的江西石城县,近几年却以不争事实昭示:以农可"当家",务农能致富。到目前,全县财政收入的60%、农民人均纯收入44%来自...  相似文献   

11.
山区致富与林业建设朱方来,魏兰英人类对森林的认识,是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逐步深化的。"山区要想富,少生孩子多栽树",这是山区人民朴素的回答,是山区人民对森林认识的深化。森林对山区致富来说.具有特殊作用。山区人民为治穷致富,选择以加强林业建设...  相似文献   

12.
希望之光──浙江省泰顺山区“希望工程”建设纪实吴永春浙江失学,一个令人可怕的字眼。当"希望工程"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应运而生时,地处浙南山区的泰顺县出现了新的"震颤":在全省率先推出了"希望工程"实施计划。这对于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来说,无疑是一个希望的"...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市民化是指进城务工的农民逐步转化成为市民、最终扎根城市生活。真正意义上的农民工市民化是农民工从农业到非农的职业转化、从农村到城市的地域转移、从农民到市民的身份转化和从农民文化价值观到市民文化价值观转变的综合变化过程,而农民工介于农民和市民的中间身份,是完成从农民到市民"华丽转身"的关键和支点。黄山市农民工市民化的经济社会效益黄山市作为中部省份的山区地带,经济发展在安徽居于中等,人口偏少。  相似文献   

14.
多想些“销路”冠伍近闻某地一乡村领导趁赴外地出差的机会,帮助农民牵线搭桥,使成群的活鸭"坐"上了火车,成吨的生姜水运海南。可见要想广开财路,帮助农民致富,还得绷紧这很"弦"-多想些"销路"。时下搞市场经济,农民腾出资金和劳力,使多种经营活跃起来了,他...  相似文献   

15.
农民增收是三农工作的重心,增加山区农民增收渠道更是重中之重,当前山区乡镇因特殊的地理、历史、社会等多方面原因,农民收人水平普遍偏低,因此如何缩小山区与平原乡镇的差距,实现山区农民快速增收,值得我们去探索和思考。文章分析了山区农民收入偏低的原因,探索了促进山区农民增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山区鱼塘谨防清水病气候炎热的夏秋季节,山区鱼塘由于周围树木或高山挡住了太阳光线,鱼塘先照时间缩短,使浮游植物的生长和繁殖缓慢,而浮游动物继续大量摄食浮游植物,导致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之间的生产平衡关系遭到破坏,直至整口鱼塘"清澈见底",防治不及,造成鱼...  相似文献   

17.
不能让农民“一盼再盼”傅鹤鸣时下,"七盼"、"八盼"之类的农民呼声,常见诸报端,在民盼的不外乎减轻农民负担、改进领导作风,不打"白条"等等。说句实在话,农民的"盼",件件桩桩都在情理之中,并无过分之求。然而有些单位和领导,总是任你千呼万唤不理睬,把在...  相似文献   

18.
目前看,起码有三部分公民没有均等享受公共产品和服务。一部分是棚户区的居民,另一部分是已进城的农民,还有一部分是农村的农民。  相似文献   

19.
云南省临沧市立足资源特点,发挥山区优势,探索新模式推动山区综合开发,取得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生态良好的效益。2007年,农业总产值达76.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01元。  相似文献   

20.
民族山区经济持续发展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二十年来的运行和国家扶贫治贫工程的强有力推进,已使少数民族山区农村经济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成千上万的贫困农民也因此解决了温饱。问题是,在农民“丰衣足食”、农产品“保障供给”的情况下,如何实现山区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村民收人的有效增长?笔者深刻地感受到,R要少数民族山区传统的产业结构没有改变,无论经营体制和经营方式怎样向纵深方向改革,也不能把山区经济和山居农民的生活推进到一个新阶段,而要改变这种状况,根本的对策就是培育和构造新的经济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l、从量上突破:即推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