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清玲  钟伟宁 《现代商业》2007,(10):156-157
“经济分层次增长”理论框架受益于中国传统分层次治理的思想理念,并在成熟的西方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础上,从重视要素转向重视经济体本身,证明了经济体的层次性也是影响经济增长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本文就此理论框架的产生、论证、发展等过程进行综合分析,认同此理论观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并对其未来的发展和应用进行简要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2.
文章采用计量分析法从省域空间层次对中国旅游业是否存在“资源诅咒”问题进行了检验并剖析了其传导机制.研究表明,旅游业对于目的地长期经济增长具有正负两方面的反馈效应.一方面,旅游业的繁荣会提升目的地价格水平,并通过资本转移“挤出”制造业投资抑制经济增长,带来“荷兰病效应”;另一方面,旅游业的发展也可促进目的地经济开放度的提高并有助于提高人力资本水平.受投资驱动型增长方式的影响,旅游业的正反馈作用并未得以发挥出来,使得旅游业发展对于中国现阶段经济的增长作用表现为“诅咒”而不是“福音”.克服旅游业发展的“去工业化”效应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在旅游业繁荣之时,有意识地将发展旅游所积累的财富用于培育竞争性工业.  相似文献   

3.
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具有内在的联系,产业结构的调整演变是经济增长永恒的主题。文章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建立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模型以及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模型,得出广西产业结构演变与经济增长相互作用,产业结构从1990年的“一三二”结构演变到如今“三二一”结构。尽管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高于一、二产业,但产业结构仍处于较低层次。  相似文献   

4.
根据国内外研究成果显示,大部分学者支持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这一理论,但是基于中国的实证检验,在金融不发达时期,金融发展反而阻碍经济增长。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相关研究中,很少有人涉及到更深层次,从行业层面、企业层面出发来研究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经济增长离不开行业的发展,而行业的发展又不断推动经济的增长,因此本文在借鉴以前学者研究的基础上,试图从更深层次探讨金融发展对行业增长的理论影响。  相似文献   

5.
西方的人力资本化理论回眸与我国的人力非资本化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本主义经过百余年积累,西方经济学的“新增长理论”逐渐认识到知识积累和人力资本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增长中逐渐加强的主因子作用。中国自从加入WTO,经济活动正在与世界接轨,主动或被动地接受国际上通行的游戏规则,在这个嬗变期,需要正确理论的指导。考虑到中国特殊的国情,为了适应国际化的竞争和借鉴西方的先进理论,我们有必要对西方的人力资本理论进行一番回顾,并剖析中国的人力非资本化现状,这将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任芃兴 《财经论丛》2015,(11):25-33
债务曾在中国过去长期高速经济增长中被奉为“神明”,又在当前经济步入“新常态”阶段而被斥为“魔鬼”,事实上,债务本身并无“善恶”之分,也不存在各地区普适的最优债务安排,合理的债务规模和结构应该适于经济体所处发展阶段。为探究经济增长目标下的最优债务条件,本文基于1978-201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发现中国的债务规模和债务结构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关系,债务总规模与公共性债务“双重增长”存在“最优解”,在此“最优解”之前无论是债务规模的增长或是公共性债务的增长均会带来经济增长,而在达到这一上限后,要实现经济增长,唯有在降低债务规模或是债务结构调整之间做出权衡。债务规模和债务结构的“最优解”以区域金融结构、财政收支、国有经济投资比重、城镇化率等为条件,稳健性检验再次验证了上述结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李罗力 《全球化》2020,(2):25-39,134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经济一直在“唱衰”声中成长,不但没有崩溃,反而突飞猛进地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唱衰中国经济的很多人只是照搬西方宏观经济理论简单片面地分析和判定中国经济。而中国经济能够奇迹般地高速增长,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具有举世瞩目的产业发展能力、居于世界前列的市场消费能力和潜力无穷的科技研发能力,这三者才是决定中国宏观经济发展乃至长期可持续发展“基本面”的三大决定性因素,是决定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的“新三驾马车”。  相似文献   

8.
强敏 《市场论坛》2007,(4):5-6,4
人力资本理论和新经济增长理论揭示了新经济时代的增长动机机制,并为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所证实;该理论对于我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具有借鉴意义。文章以该理论为基础,结合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利用我国从1985~2005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额、劳动力数量以及不同学历的在校人数数据,来研究我国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的初级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层次上的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是十分显著。初步验证了人力资本投资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从新增长理论看当前我国财政政策存在的不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 0年代中期以后 ,“新增长理论”以罗默的“收益递增的长期经济增长模式”和卢卡斯的“专业化人力资本积累经济增长模式”为代表。新增长理论将创新活动内生化 ,把经济的长期增长归结为对人力资本与新技术投资的结果。这种投资活动不仅能够带来更高的利润率 ,而且具有溢出效应和外部收益。新增长理论所提示的这一增长机制告诉我们 ,如果一国的财政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能有助于刺激一国的创新活动以及人力资本的积累 ,刺激企业把更多的资本投资于研究与开发部门 ,增强国际竞争力 ,便能有效地促进该国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0.
2003年中国GDP保持了9.3%的增长速度,2004年第一季度的增长就达到10.2%。数字表明,中国经济已经处于真正的高增长状态。“高增长、高储蓄”被视为东亚经济体典型的特征,但这并不能概括中国经济的全部现实。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认为,转轨经济体在抛弃新古典经济理论和传统的产权理论后,应该从中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  相似文献   

11.
2001年“博士咖啡”在《财经界》第7期的报告中在全国也许是最早地指出。中国经济“一枝独秀”,在世界经济的寒流中“逆风飞扬”。其后。“一枝独秀”和“逆风飞扬”都成为描述中国宏观经济的流行一时的时尚话语。如何看待当前经济增长的升温,经济增长是否“过热”? 我们的看法是,中国经济增长正面临少有的“三大周期”重迭的增长现象,分别是“世界工厂-国际投资与出口周期”,“城市化-基础设施投资周期”以及“新兴消费品-消费周期”。这三大周期的任何一个增长周期的出现,都足以提供中国经济增长的巨大动力。现在三大周期重迭,同时发力于中国经济,将迅速拉动中国经济进入高涨时期,未来几年中国经济增长有望达到年增长9%以上的高位水平。而且暂不会有明显的“过热”现象产生。穿上红舞鞋的中国将跳出最美丽的经济增长舞步!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全球价值链的主要参与者,但在很多行业、领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仍受制于价值链主导者,迫切需要重构当前国际生产分工体系、提高自主权力。本文基于理论分析,实证研究采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和中国城市数据,并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法检验不同性质国际贸易格局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国际贸易网络整体密度提升对经济增长质量有积极作用,俘获型网络权力集中程度提高、内部分化程度下降对经济增长质量具有消极影响,以“一带一路”为例的自主型贸易网络作用则与此相反。研究结论为中国积极构建国际生产分工新秩序、坚持以内循环为主的“双循环”发展战略提供了支持性依据。  相似文献   

13.
再过30年,中国经济是不是能实现起飞?我想,回答这个问题的分歧会比较小。因为2008年时,中国经济已持续几十年近乎10%的高速增长,也持续了几十年的超高投资。不过,也正因为中国实现了起飞,并在2008年之后遇到新情况、面临新挑战,让我们看到“起飞理论”(罗斯托的增长理论:从极其缓慢的传统经济走向现代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4.
姬卿  傅国华 《现代商业》2012,(30):62-64
文章从分层次管理角度,解读价格理论发展历程,对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学派的价格理论进行分层次分析,阐明在不同的价格理论中价格决定因素及其主要内容体系,对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的价格理论进行了分层次探索。  相似文献   

15.
陆燕 《国际贸易》1995,(1):32-34,18
在当今世界,亚太地区,特别是东亚地区被公认是经济最有活力、增长最快、潜力巨大的地区。同时,亚太区域经济合作也蓬勃发展,区域性、次区域性和“增长三角”等不同层次的经济合作日益扩大。经济增长和经济合作,两者相互交织,相互促进,使亚太地区令世人瞩目。亚太地区经济所呈现出来的增长活力及其所具有的令人乐观的增长潜力,使世界主要国家和集团比过去更加重视同这一地区发展经贸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RTY作为衡量经济增长方式的指标,利用中国2005、2007、2010年的五个具有层次代表性的工业行业(采矿业、化学工业、金属产品制造业、机械设备制造业、其他制造业)的面板数据研究了出口、进口、FDI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了中国工业的经济增长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工业行业特色为粗放型经济并还在持续向此方向发展,而进口部门的扩张有利于改变中国工业经济的方式,具有积极影响。出口对中国经济转变没有显著作用,而中国对外投资的增加,有利于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17.
“两缺口”理论与中国引入外资简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苗芳  勾东宁 《商业研究》2003,(24):47-49
发展中国家的国内储蓄和外汇供给与发展计划目标所需要的资源之间通常存在着缺口 ,被称之“两缺口”理论。发展中国家引进外资比国内资金具有更高的资本产出率 ,有助于促进经济的加速增长。中国引入外资的实践与“两缺口”理论并不矛盾 ,但应依据国情不断调整引入外资政策 ,以更好的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8.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绿色、可持续增长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绿色增长”是一种健康的、合乎科学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能够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方式,对经济转型具有直接带动和间接影响作用。同时,结合中国经济现状,为中国实现经济的绿色增长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中国2010、2011年截面数据,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和空间集聚理论,构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内生经济增长的空间联立模型,实证检验中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内生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增长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都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与异质性,二者具有相互促进的内生关系,但尚未产生拥挤效应。因此,加强省际合作、共同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协调区域发展、合理布局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优化经济增长、充分发挥生产性服务业作用等应成为中国经济规划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20.
宣烨  杨青龙 《财贸经济》2017,(12):159-163
2017年10月14日,由《财贸经济》编辑部、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共同主办的“财贸经济·国际贸易理论前沿论坛”在南京举行,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央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南京财经大学等高校的6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论坛.本次学术研讨会包括“全面开放新格局下的国际竞争力提升”主旨报告会以及“全球价值链”“一带一路”“国际贸易理论前沿”“贸易政策与经济增长”四个主题分论坛等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