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49~2009年,我国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比重呈倒U型波动。随着所有制结构的演变,中国经济效率变动呈"微笑曲线"形状。明确公有制在所有制结构中的合理比重需要科学的实证分析。总结建国以来所有制比重的演变历程,分析同时期国民生产总值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发现存在一个合理的公有制经济比重区间,在这一区间公有制经济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2.
随着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所有制结构也从“一大二公”的单一的公有制转变到“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不论哪种衡量所有制结构演变的角度和指标,都显示了我国所有制结构演变最基本、最明显的趋势是:公有制经济尤其是国有经济的比重逐年下降,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持续上升。效率与公平一直是我们国家关注的重点。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变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低效率和平均主义,提出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思想。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这才找到…  相似文献   

3.
中国自改革以来经济增长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势头,增长的质量也在不断改善.从产业结构上看,第一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趋于下降,第三产业趋于上升,第二产业基本稳定,而且一直占主导地位;从所有制结构看,中国的所有制结构已从单一公有制的所有制结构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公有制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在不断下降,非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在不断上升.但从效率特性看,公有制经济一直表现出比非公有制经济更强的动态规模效益,是技术进步的主要载体.  相似文献   

4.
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同时期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异 ,有时候甚至出现公有制经济比重低于非公有制经济。这种阶段性差异同产业差异、地区差异一样具有必然性 ,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表现 ,它们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差异理论。  相似文献   

5.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的一元结构被打破,所有制结构向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多元结构演变。所有制形态中除原有的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外,还出现了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建立在农村联产承包基础上的社区所有制、个体所有制等。  相似文献   

6.
公有制经济结构及其发展中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模式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所以,我们必须首先致力解决公有制经济结构及其发展问题。传统的观点认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只有全民所有制经济(其实是国家所有  相似文献   

7.
必须重视马克思主义关于分配问题的基本原理.生产决定分配,分配方式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分配关系是具体的、历史的,不能脱离生产方式抽象地研究分配问题.世界上没有抽象的公平分配.不同生产关系有不同的公平标准.围绕着分配问题兜圈子,是庸俗社会主义.毛泽东批评了分配决定论,强调研究分配问题必须从生产资料所有制出发.交换不能决定分配方式,只能影响分配方式的具体实现形式.不能夸大市场经济的作用,仿佛我国实行市场经济这种运行机制就使得分配领域从按劳分配变为按要素贡献进行分配.我国分配制度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决定了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我国分配制度的演变是由所有制结构演变引起的,不能把分配制度的演变概括为"从按劳分配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8.
一、山西省所有制结构的现状 所有制结构包含着互相联系的两项内容:一是社会所有制结构,二是各种所有制本身内部的结构.从历史上考察,社会所有制结构分两种类型:生产资料公有制和私有制.私有制又分为两种:一种是劳动者私有制,如个体劳动者所有制;另一种是非劳动者私有制,如资本家所有制.公有制也分两种:一种是劳动者公有制,如原始社会公有制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公有制;另一种是劳动者的公有制,如封建社会的公田制和资本主义所有制.  相似文献   

9.
经济上不搞私有化,就必须坚持马克思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在实践上着力于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解决收入差距拉大问题,必须着眼于纠正私有化"改制"造成的公有制主体地位受到严重削弱的不良经济态势;科学地调整经济结构,必须把调整产业结构同调整所有制结构、完善公有制实现形式结合起来;遏制通货膨胀,必须重视市场供求关系与所有制关系的内在联系,振兴公有制经济。  相似文献   

10.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民营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经营领域不断扩大,规模逐渐壮大,企业质量效益明显提高,其工业产值占县域经济总量的比重不断增大,已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  相似文献   

11.
所有制改革,不是要彻底拼弃全民所有制,把国家所有制全部改为另一种形式的所有制,而是要以结构变革为主,缩小全民所有制的范围,降低全民所有制经济所占的比重,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公有制和非公有制,从而使各种所有制相互竞争,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  相似文献   

12.
所有制结构量化评估要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界定所有制的范围.所有制包含全部社会财产所有权,其中包括耐用消费品、住房、借贷资本等,但直接经营性资本起主导作用.所有权的性质要根据生产关系,即财产的占有使用、支配处置、收益分配的状况来判定,其中分配关系及其剩余归属最重要,而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结合的状态是最本质体现.把握所有制结构还要分析居民财产分布、宏观社会收入分配结构、就业的所有制结构.裴长洪研究员在《中国公有制主体地位的量化估算及其发展趋势》一文中得出2012年中国公有制经济资产占经营性总资产55%的结论,其所有制性质界定、统计范围和计量方法等方面存在错误.  相似文献   

13.
苏锡常地区是苏南模式的发源地。集体经济发达、公有制经济占绝对比重的所有制结构是苏南模式的一个重要特点。邓小平同志南方讲话以来,苏南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原有的所有制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无锡市为例,非公有制经济资产占资产总量的比重由1992年低于全国平均4.5%发展到1996年高出2.8%,非公有制经济正在成为苏南地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苏南地区的改革进程中,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至今还存在着种种疑虑和困惑:一是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不是对苏南模式的否定;二是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过高会不会影响社会主义性质;三是苏南地区生产力比较发达,是否更适合于公有制经济。澄清这些认识,对促进苏南的改革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改革前我国所有制经济结构几乎是百分之百的公有制经济。作为公有制经济主体的国有经济比重一直保持在80%左右,其余为具有准国营性质的集体经济。个体、私营经济处于几乎被消灭的状态,外资经济则因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几乎为零。这种结构是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以排斥其它所有制形式,单一的公有制为特征。改革20多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个体和私营经济以及外资经济都有了明显的增长。国有经济大幅度增长,个体和私营经济,从无到有,迅猛发展,外资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也进入高增长阶段。这是我国20年来经济快速增长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5.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最根本的特征 ,在初级阶段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同市场经济体制的结合 ,其运行不仅要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还要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有企业存在的依据与西方市场经济中国企存在的依据不尽相同。我国的国有经济不应从所有竞争性行业和领域完全退出。调整所有制结构 ,国有和公有经济比重下降是必需的 ,但也应是有边界的。不谈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把社会主义基本特征说成是“社会公正 +市场经济” ,笼统提“破除所有制崇拜” ,均不妥。在中国搞私有化 ,搞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是行不通的。  相似文献   

16.
对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的认识———学习党的十五大报告体会刘荣升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要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7.
简新华 《财经科学》2015,(8):112-118
中国经济发展从2012年开始进入新常态,应该进行战略调整,实行新战略,以适应和引领新常态.最重要的三大战略调整和新战略是:在不同所有制经济发展上,由更重视发展各种私有制经济、公有制经济比重不断下降转向更重视壮大公有制经济、公有制经济比重开始止跌回升;在收入分配上,由强调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转向强调合理缩小贫富差距、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在农业改革和发展上,由实现“第一个飞跃”转向逐步实现“第二个飞跃”.  相似文献   

18.
赵振华 《经济》2014,(8):15-15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那么,为什么要发展混合所有制,在"混"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问题,这些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改革开放30多年来,就是所有制不断混合的过程。目前,在政策层面,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已经形成;从所有制结构来看,已经实现了从公有制一统天下,到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有企业、外资企业以及各种合伙制、股份制等都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为什么强调公有经济的“资产比重”,而不是继续侧重原有的“产值比重”指标?这是我国经济体制进一步深化和人们经营观念转变的必然结果。(一)由“企业边界法”到“资产边界法”是所有制微观结构改革的要求对我国所有制结构的计量,《中国统计年鉴》通常采用七种计算方法,即就业比重、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财政收入比重、农业纯收入比重、工业产值比重、货运量比重、商品零售额比重。…  相似文献   

20.
国有企业改革30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30年的改革和制度创新,国有企业不但走出了困境,而且成为具有较高劳动生产率、较强盈利能力和竞争力的市场主体。理论研究与实践证明,很难有最优的所有制结构和股权结构。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框架内通过制度建设来完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