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借鉴Frankel(1999)的最优货币区内生性假定和动态博弈的相关内容分析货币合作问题,从理论层面上研究两岸四地各经济体之间满足最优货币区的内生性假定,笔者认为各经济体应以动态博弈推动货币一体化;然后文章通过实证检验两岸四地货币合作是否存在“内生性”,结果表明,两岸四地符合货币合作的内生性假定.  相似文献   

2.
两岸四地建立中元区的可行性研究——基于OCA指数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最优货币区理论和最优货币区指数方法的基础上,本文创建了两岸四地最优货币区指数模型,并对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1992-2003年间的实际情况进行检验,指出影响两岸四地双边汇率波动的主要因素是实际产出增长率差异、双边贸易联系和通货膨胀差异。在这个基础上,综合评估了两岸四地实行货币合作的经济成本。结论为在两岸四地建立中元区是可行的。文章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世界经济趋势对东亚货币合作提出了迫切要求,东亚国家在金融领域暴露出的金融体系脆弱性也要求加强东亚货币合作。在当今世界上三个最重要的区域经济集团中的两个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区域货币体系的情况下,建立东亚货币区应该成为东亚货币体系改革的长远目标。本文首先介绍了最优货币区理论及其最新发展,进而指出目前世界上存在的三种区域货币合作模式,最后着重阐述东亚货币合作的模式及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4.
泛珠三角区域金融合作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自2004年启动以来取得了重大进展。随着经济合作的推进,迫切需要加强金融领域的合作。通过区域金融合作,将能促进资本在区域内的有效集聚,实现金融资源在区域内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最终实现区域内经济与金融的联动发展与合轨运行。但是,目前泛珠三角各省市在金融发展程度、金融联系程度等金融条件、行政区划、金融监管等制度条件上都存在制约金融合作进一步开展的因素。因此对泛珠三角地区的区域金融合作问题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2010年ECFA的签署为海峡两岸经贸交流的开展提供了新的契机,然而,在两岸经贸关系突飞猛进的背景下,两岸金融领域的合作却显得相对滞后。“大经贸,小金融”的不平衡发展格局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两岸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阻碍了两岸金融业向更高层次迈进的步伐。本文通过对ECFA签署后两岸经贸关系和金融合作现状的阐述与分析,从银行业、保险业与证券业三个核心领域和两岸货币清算机制等方面提出了促进两岸金融交流与合作的建议,展开对两岸金融合作进程的探究。  相似文献   

6.
中国与东盟国家进行区域货币合作,有利于建立区域金融危机的预警、解救机制,解决CAFTA各经济体的汇率制度选择困境,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各国的贸易规模和区域内经济一体化。由于中国与东盟区域货币合作具备了一定程度的金融基础,经济基础和贸易基础,应当克服中国-东盟经济一体化程度不高的障碍,加快金融体制改革,逐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强与东盟国家的区域货币合作。  相似文献   

7.
两岸四地贸易关系的依存性、互补性和因果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以来,随着内地与港澳地区CEPA协议的签署,以及中国大陆和台湾相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两岸四地经贸关系发展进入了新阶段。本文探讨如下三个问题,一是以贸易依存度指标探讨两岸四地贸易的依存关系,二是以贸易竞争指数指标探讨两岸四地贸易的互补关系,三是以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探讨两岸四地贸易的因果关系。分析结果显示,两岸四地贸易依存关系紧密,贸易互补性强,并且具有一定的因果性。因此,进一步加强两岸四地贸易合作,发挥各自优势,构筑互动发展格局,是两岸四地贸易持续稳定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两岸四地经济合作也越来越频繁,深入研究两岸四地经济的发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使用1982-2009年服务贸易面板数据,利用SUR方法研究了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服务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提出两岸四地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进出口总额分类、进口和出口分类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祝小兵 《商业科技》2008,(18):353-354
本文介绍了区域货币合作的主要理论——最优货币区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历程,并通过对欧、美、非三种区域货币合作的动因、模式、汇率制度等方面的比较后,得出启示:区域货币合作是今后一段时间内亚洲货币金融合作的重点,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是区域货币合作稳步推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0.
祝小兵 《商场现代化》2008,(18):353-354
本文介绍了区域货币合作的主要理论——最优货币区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历程,并通过对欧、美、非三种区域货币合作的动因、模式、汇率制度等方面的比较后,得出启示:区域货币合作是今后一段时间内亚洲货币金融合作的重点,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是区域货币合作稳步推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1.
龚宁 《中国物价》2014,(6):33-35
本文采用OCA指数模型,分析在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建立货币联盟的可能性。该模型反映了1991年至2010年两岸四地汇率相对波动与一系列基本经济因素的关系。回归结果显示,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相对汇率波动比较大。目前还不适合建立与欧洲一样的货币联盟。未来货币一体化的进程,需要四地进一步开展双边贸易并且深化财政合作。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区域货币金融合作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区域经济、金融合作日显重要。旨在建立货币联盟、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各经济区域纷纷建立。虽然欧洲债务危机的爆发暴露了全球经济失衡,引发了对欧元区的质疑,但注重实质、符合区域发展状况,形式可灵活应变的区域货币金融合作,将无疑是未来全球竞争的主要形式。加快亚洲金融经济合作,以调整经济结构、深化资源有效配置、将未来的亚洲从制造中心向真正的经济中心转换,将是亚洲需要努力探索推进的。  相似文献   

13.
基于最优货币区(OCA)理论的传统标准,本文对RCEP各国的要素流动性、贸易开放和结构、金融一体化和通货膨胀率相似性进行了分析和对比,探讨RCEP组建最优货币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加强区域人员流动、健全和完善区域金融市场体系、加强人民币与区域其他主要货币的合作等具体对策建议,通过货币金融渠道促进RCEP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4.
金融合作是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纽带。近年来,两岸金融管理当局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协议,放松了两岸金融业机构互设的管制,两岸金融业界也广泛开展了合作交流活动。今后,两岸金融业应抓住机遇,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不断提升合作层次、扩展合作范畴,服务于两岸经贸往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借鉴先进的区域金融合作经验,结合泛北部湾金融合作的实际发展情况,泛北部湾区域金融合作,应从政策协调、必要性、可行性入手,通过规范制度建设、增强金融稳定性、开发区域核心带动力等途径,逐步推进区域金融合作,即有效建立清算同盟,以区域汇率协调机制及区域货币合作机制等合作模式,满足快速发展的区域贸易需求,确保区域内的金融稳定发展,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稳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索了如何突破两岸金融合作中的种种障碍并在现实背景中推动两岸金融合作进入新阶段的可行措施。本文认为,在现阶段下,两岸金融合作的突破点包括:促进双方金融机构进入对方市场,建立两岸的信用体系以及设计适合的金融监管合作制度。  相似文献   

17.
构建入世后“两岸四地”自由贸易区的基本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入世后我国两岸四地的经济发展将面临新的挑战,在两岸四地间构建自由贸易区则是回应挑战、促进发展的有利措施。本文在分析建立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和法律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一些关于建立两岸四地自由贸易区的原则、基本制度、措施及步骤的构想,并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障碍以及消除措施。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东亚地区投资和贸易规模逐渐扩大、相互依存性更强,尤其是亚洲金融危机后,东亚各国(地区)更加意识到,加深区域金融合作对于整个东亚经济的长远稳定和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因此,在各国积极参与和推动下,东亚区域金融合作日益深化,并且已成为影响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因素.笔者以下通过对东亚金融体系总体特征的描述,分析了东亚区域金融合作深化的必要性,并提出了进一步深化东亚区域金融合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两岸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日益加深,“两岸共同市场”模式成为同时符合WTO框架、两岸关系和现实基础的合作模式。在两岸“三通”基本实现后,虽然还存在大陆对台湾贸易逆差大,基本没有投资,两岸要素流动受到限制、政治上有分歧等问题,通过解决政治分歧,加强金融、旅游等领域合作等途径,使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最终达成两岸共同市场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目前,随着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亚洲许多国家或地区纷纷加强跨国间的货币合作,以期早日实现亚洲经济一体化和货币一体化。但是区域货币一体化是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从经济角度来看,根据最优货币区理论,东亚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度与欧盟各国相比还存在差距,但差距不大。本文通过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几个主要标准分析了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与建立货币区存在着一定的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