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贵远 《经济师》2009,(7):193-194
文章针对劳务用工在劳动关系、工资待遇、社会保险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规范劳务用工劳动关系、社会保险,实行同工同酬等对策。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市场化,劳动关系也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这表现在不同性质和不同形式的经济组织并存,用工形式多种多样,如劳务工、农民工、小时工、外采工等等。这些新的用工形式因为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而呈现出一种各自为政的混乱局面,在这些新的用工形式中劳动者的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原有的劳动合同制度已不能涵盖这些新的用工形式,急需制定一部规范劳动合同制度的专门法律,才能解决我国劳动用工制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企业劳动用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了规范的劳动用工策略,探讨了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对提升劳动用工效率,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有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企业劳动用工管理存在诸多不规范之处,不仅制约着企业和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而且劳资关系中的矛盾和争议甚至影响到和谐社会的构建。为了进一步规范企业劳动用工管理,依法执行各项相关法律法规,企业必须构建协调、稳定的劳动用工关系,满足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需求。本文对企业劳动用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新修订的《劳动合同法》将于2013年7月1日起施行,本次修订主要内容为规范当前社会争议较多的劳务派遣用工。本文试图探讨在这一新形式下,针对施工企业特点如何规范企业劳务派遣用工的管理,做到服从国家的法律法规要求,又满足企业的利益与用工需求,对施工企业规范劳务派遣用工管理提出了转变观念、把握范围等方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虚化的劳动关系是一种不规范的劳动关系。它的存在不仅损害了劳动者合法权益,损害了用人单位的利益,而且干扰了国家对劳动用工的宏观调控。因此,我们必须从劳动关系的内容和形式入手,充实虚化的劳动关系,协调劳动者:用人单位和国家三方利益。  相似文献   

7.
浅析中国劳动用工短缺问题的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部分地区出现的劳动用工短缺问题:对经济发展的制约日益突出。使企业面临困境。中国劳动用工短缺问题的成因主要有企业用工需求迅猛扩张,来源短缺,用工待遇与条件的反差,用工企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结构性短缺。  相似文献   

8.
劳务派遣作为一种新型而较为灵活的劳动用工形式,其具有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但在用工管理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就如何加强劳务派遣用工管理提出一些建议和措施,旨在规范用工行为,防范用工风险,保障派遣工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9.
汤杰 《经济师》2014,(2):76-77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决定》,从设立经营劳务派遣业务许可、进一步界定"三性"工作岗位范围、严格控制劳务派遣用工数量、落实被派遣者同工同酬权利和加重违法行为法律责任等方面作出了新的法律规定。决定实施后,国有电解铝企业大量使用劳务派遣工的法律依据将不复存在,需要根据国家法律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劳动用工结构,严格规范劳务派遣用工管理,防范企业用工法律风险,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10.
钱卫东 《时代经贸》2014,(6):503-503,505
劳动合同是整个劳动关系的核心。劳动合同法是调整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等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供电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用工行为等劳动法律关系也受到劳动合同法的调整。随着劳动合同法的修订,劳动者维权意识日益加强,因而,供电企业面临着劳动用工的法律风险。为此,笔者重点分析劳动合同法修订的主要内容,并提出应对措施,以防范和降低供电企业用工法律风险,促进供电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劳务派遣暂行规定》的正式公布,"廉价用工时代"和"用工单位零风险时代"彻底退出历史舞台,企业用工风险急剧加大,如何在规范用工的同时获取企业利润最大化成为所有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企业,尤其是使用劳务派遣用工数量偏多的建筑企业,必须要适应法律环境的新变化,及时改变和调整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实行全元化用工,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正视规范用工,迎接挑战最终达到激活用工制度、降低人工成本、规避用工风险、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率等多种目的 。  相似文献   

12.
张责远  李庆 《经济师》2009,(5):277-277
文章结合油田施工企业规范劳动用工的实际.阐述了对非主营业务实行外包的可行性与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论机关事业单位编外员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合同法》自2008年1月1日起实施以来,为确保《劳动合同法》在市机关事业单位的贯彻落实,市政府办公厅于2008年底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机关事业单位编外用工管理的通知》,该文件的出台对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编外用工的管理,降低行政成本,依法保障单位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稳定和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政兴公司作为服务于编外员工的主体单位,自2009年至今4年多来全心致力做好规范管理与服务工作,近距离与用工单位和编外员工的接触,更深入地了解到编外用工供求双方的共性和需求,收集了现阶段显现出来的问题及矛盾,现就某些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问题专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詹娟 《经济师》2008,(11):84-84
文章对在贯彻《劳动合同法》过程中,企业和员工应认真把握好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要正确理解《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宗旨,尊重员工的劳动价值,规范企业的劳动用工,重视员工就业,从而调整好“国企情结”,积极应对新的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15.
随着《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企业在劳动用工方面管理越来越规范,同时也为人员流动提供了有利条件,各类企业处在同一起点上,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成为国有企业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6.
《经济师》2018,(5)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推进非核心业务外包工作是调整公司经营方式、突出公司主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措施,是规范劳动用工和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有效途径。在用工总量逐年减少的情况下,通过努力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充分立足内部挖潜,积极盘活用工存量,达到降本降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用人单位为了在社会竞争的过程之中取得有利的地位,往往会采取降低人工劳动成本,予以获得相关利益。在这过程之中,劳动者的权益受到了相当大的侵害,存在许多问题。因此通过对劳务用工在劳动关系、薪酬待遇、社会保险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提出了规范劳务用工、协调劳动关系相应对策。予以有效的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进而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8.
《经济师》2017,(9)
地勘单位由于工作性质的特殊性,一线职工常年野外作业,工作环境相对艰苦,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比较恶劣。随着生产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劳动力的需求也日益增多,用工模式更为多元。对地勘单位劳动用工模式分类研究,寻找风险点,对降低生产经营风险、规范劳动用工管理具有重大意义,有利于在经济新常态之下灵敏应对市场变化,精准把握机遇。文章通过对地勘单位现有的用工模式分类分析,结合劳动法、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找到风险点并予以转移、规避,使管理工作合法合规,实现科学化管理。  相似文献   

19.
经济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利益矛盾日益凸出,劳动争议纠纷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要坚持以人为本、依法依规进行规范劳动用工,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20.
矿山企业劳务用工管理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旭东 《经济师》2008,(11):187-188
文章以某矿山企业为例,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针对企业劳务用工历史、使用原因、用工来源、性质及岗位分布、费用情况等进行了充分调研,指出了目前劳务用工中存在的安全、劳动纠纷、绩效等问题及隐患,结合企业发展状况从规范劳务外包管理、加强劳务工的保障和激励等方面,提出了企业劳务用工管理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