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中国区际贸易壁垒及其对国际竞争力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王雷 《财贸研究》2003,14(5):22-28
区际贸易壁垒会通过影响一国经济整体内部的协调而阻碍国际竞争力的提高。本文就我国区际分工和贸易壁垒问题的现状结合近年来的数据进行了实证考察 ,发现我国整体的区际贸易壁垒虽然仍较高 ,但有降低的趋势 ,东西部的经济差距对国内经济协调有着较大的影响。同时发现我国区际贸易开展的空间还是很大的 ,无论是产业间的还是产业内的贸易。通过对区际贸易壁垒形成机理及其与国际竞争力相关度的分析 ,发现制度因素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尤其是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加快将大大推进我国区际贸易的协调和全国专业化分工及规模经济的实现 ,进而可以有效促进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大国的国内区际贸易可以为该国产业和企业在国际市场提供竞争力支撑。我国作为一个大国,区际贸易因贸易壁垒的广泛存在而受阻,难以为我国产业和企业在国际市场提供竞争力支撑。本文分析了不完全竞争产业区际贸易壁垒存在的经济驱动力,其基本结论是:区际贸易壁垒不仅有利于本地区厂商在本地市场中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即地方保护效应),而且还可以增加本地区厂商的利润(即利润转移效应),并增加本地区的福利;但当所有地方政府都采取贸易保护政策时,会导致所有区域福利水平的降低,从而导致一国整体国民福利的损失。这一结论为中央政府采取相应的措施协调国内区际贸易政策以消除国内市场分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国家税收政策的变化,各行各业迎来了减负的利好。交通运输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产业,也享受着政策带来的优惠,但由于交通运输业的跨区域特点及与其他产业的关联关系,使其在受到税收政策影响的同时,还受到自身内部特征、外部环境及产业整合程度的影响。通过以交通运输业营改增为例,将全国划分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区域,从市场整合视角,采用双重差分方法评估了税收政策变化对不同区际内交通运输企业财务效益及税负的持续影响,区际间的差异及产生差异的原因,以期能够为不同区域的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和国家有关部门制定宏观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区际贸易与市场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韦伟 《财贸经济》1994,(9):42-47
中国业已存在的、且有逐渐扩大趋势的区际差异已引起越来越多国内外学者的普通关注,缩小区际差异,促成各区域间协调发展,是目前及未来一段时期中国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就区际贸易及市场建设在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谈点个人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本文旨在强调国内目前区际分割的历史原因,及不利于入世后的世界经济趋势现况,并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应为建立统一市场做出政策努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旨在强调国内目前区际分割的历史原因,及不利于入世后的世界经济趋势现况,并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应为建立统一市场做出政策努力.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区际劳动力流动对区域差距的影响,并对中国现阶段区际劳动力流动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8.
彭荣胜 《商业研究》2007,(10):18-23
准确把握区际关系,是科学认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机制的前提与基础。在区域发展差距持续扩大时,区际关系会发生重大变化并对先发区域经济发展构成影响:将引致区域消费结构断裂,先发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会因此受阻,经济增长速度也会因市场需求不足而减缓;后发区域会在劳动力供给方面对先发区域的经济增长形成桎梏;产业的梯度转移延迟,降低了先发区域产业结构升级换代的动力和压力;地方保护主义、区域市场分割和产业同构现象进一步加剧,大大弱化了区域间的经济联系,从而导致先发区域建立在区域分工基础上的经济快速增长的势头受到遏制。因此,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先发区域经济持续增长的内在需求,先发区域应当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中承担更多的责任。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区际经济水平不断快速发展,但仍存在发展不均衡现象.为促使区际经济均衡、高质量发展,还需从提升流通业发展质量入手,通过流通业将各区域联合起来,强化区际协同发展动力.基于此,本文将通过实证分析检验流通业发展质量对区际经济协同发展的影响,旨在为各区域制定流通业发展政策提供参考依据.分析结果表明:我国31个省市区以...  相似文献   

10.
《财贸经济》1993,(5):45-50
一、引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自然、体制等因素决定了中国的大国区域经济特征。不仅市场发育、市场运行的过程中会形成区域市场,而且商品流通中也要发生区际贸易。尤其是后者,在中国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下,不可避免地要表现为“省际贸易”。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空间经济学相关模型的基础上加以拓展,分析区际知识溢出不对称对产业区位及长期经济增长率的影响机制。不同区域知识资本存量、吸收能力不同,使区际知识溢出呈现不对称特征,直接影响区域新资本创造成本,引致长期经济增长率出现差异。区域本身知识积累存在溢出效应,而且可以获取区外的知识溢出。空间因素在知识创造与知识溢出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知识溢出效应的强度随距离衰减,对于毗邻区域,越是邻近知识创造中心的区域,获得的知识溢出效应就越强,但同时还受到自身吸收能力的制约。对于知识资本禀赋不具优势的区域来说,增强自身对区际知识溢出的吸收能力、充分开展与创新中心的合作,将会提高经济增长率,进入循环累积的正反馈过程。  相似文献   

12.
张同斌  周宗莉 《财贸经济》2022,(10):146-160
本文构建了包含两地区两部门的一般均衡模型,结合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数据模拟分析了边界效应对区域经济结构的影响特征,研究了贸易成本通过产业垂直关联影响区域经济结构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区域间贸易成本上升使得边界效应增强从而扩大了沿海与内陆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不同区域内部贸易成本变动对产业分工和经济结构的影响具有异质性,沿海地区内部贸易成本上升通过降低边界效应促进了区域间的分工协作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内陆地区内部贸易成本上升则强化了边界效应、阻碍了区域之间的产业转移,从而加剧了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机制检验结果显示,区域间技术差距的扩大和产业间垂直关联的增强,进一步放大了贸易成本对区域内产业结构以及区域间经济结构的影响效应。降低自然地理的市场分割与弱化行政制度的市场分割,有助于建设一体化市场并畅通国内大循环。  相似文献   

13.
"逆全球化"趋势下,面对国际分工格局不确定性的增长,中国重新审视其不同空间尺度价值链分工联系的重要性凸显。本文通过构建嵌套进世界投入—产出表的中国八大区域投入—产出序列,在统一框架下,借助生产分割阶段数测度并将其解构为域内、国内域外和国际域外生产分割,探讨了八大区域在不同空间尺度下的价值链分工联系水平、演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异质性。定量考察域内、国内域外和国际域外价值链分工联系的主体构成特点,结果表明国内域外生产联系呈日益增强的特点。进一步研究证实:就我国八大区域而言,相比其国内域外和国际域外分工联系的拓展,域内分工联系拓展的多因素驱动特点更加明显;无论域内、国内域外还是国际域外价值链分工联系拓展,它们在大空间尺度彼此间主要呈现"替代"关系。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生产体系下,我国区际间的产业转移和中西部地区的产业承接是影响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动力,而商务成本的地区差异又是影响产业转移的重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人力资源和资本要素的区域流动,从而会影响到产业转移的实现。我国中部和西部地区要实现产业转移和产业承接,应该积极的降低交易成本,加大人才和外商直接投资引进的力度。  相似文献   

15.
资本区际流动的根本动因是逐利和避险,廉价的原材料和生产要素、新的技术以及税收、土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都可以成为资本区际流动的动因,而且资本区际流动还可以降低风险,使资本流出地区和流入地区的资源配置接近帕累托最优的状态。本文运用国际资本流动模型,在新古典经济学理论框架下分析了资本区际流动效应,研究表明在一个国家内的资本区际流动会给流出和流入地区带来净利益,且要比同样规模的资本跨国流动给该国(无论该国是投资的东道国还是母国)增加的净收益多。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一国两制的提出与港澳相继回归中国,中国国内的区际法律冲突及其解决途径已作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摆在中国法学界面前。中国区际法律冲突不仅是不同法系间不同法域的法律冲突,也是不同社会制度下不同法域的法律冲突,还是在国内没有统一的最高司法机关加以协调的法律冲突。解决中国区际法律冲突有立法、司法,沿用国际私法以及国际条约,平等协商签订区际法律协议等途径。  相似文献   

17.
论实现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共同市场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显著特点,其本质就是通过建立区域共同市场,实现区域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的地区分工并推动全国统一市场建设。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应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建立经济区内统一的劳动保障制度,以形成区域劳动力市场,实现劳动力自由流动;推进区域金融服务一体化,弱化地方政府对企业的干预,制定统一的吸引外资政策,以建立统一资本市场,推进企业跨地区投资;消除商品跨地区流通障碍,建立共同商品市场,实现地区合理分工;在区域共同市场建设中还要注意区际利益分配、区域市场与全国统一市场的关系以及区域制度建设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末以来,我国推出了一系列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经济开放程度有所提升,区际贸易得到发展,尤其是东西部地区的经济联系得到加强。但是,东部地区的经济开放程度仍然高于中西部地区,形成全国统一市场仍然存在多重障碍。  相似文献   

19.
一、加强外贸企业对外宣传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外贸企业是面向国际市场,积极参加国际分工、国际交换和国际竞争的企业。它在对外商品流通过程中,必然涉及到国內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国内市场和世界市场、国内价格和国际价格、本国货币和国际货币、本国语言和外国语言等极其复杂的关系,所以其生存和发展,除了必须适应世界市场的客观经济规律外,还必须借助强有力的对外宣传工作,以便加深市场对企业的认识,赢得客户对企业经销商品的心理效应,取得在国际“商战”中的主动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建立制造业区际转移动态面板模型,依此对FDI区位变迁与中国制造业区际转移的相关关系、作用效果、地区差异性和行业差异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FDI区位变迁和中国制造业区际转移均呈现出"东出西进"和"就近转移"两种趋势;从全国层面来看,FDI区位变迁是影响中国制造业区际转移的重要因素之一;从区域层面来看,FDI区位变迁对中国东部地区的制造业规模具有扩散作用,对中西部地区的制造业规模具有集聚作用,且在中部地区的集聚作用更强;从行业层面来看,FDI区位变迁对于促进大部分制造业行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食品饮料加工制造业和造纸及纸制品业向东中部地区转移、医药制造业向东部地区转移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