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海滨旅游产品深度开发思路探讨--以大连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滨旅游产品在世界范围内已经过数年蓬勃发展,在第一轮开发热潮过后,现时的任务是在原有程度上进行更深层次的开发.以大连市为例,在分析现状、寻找阻碍海滨旅游产品深度开发因素基础上,探索性地提出了大连市海滨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2.
以居民唤醒域中目的地的空间分布特征、形象认知属性及其评价为研究对象,在问卷调研基础上。分别从长假和短假行为角度。分析江苏省居民国内旅游需求的空间模式.研究结果显示:长假目的地选择有省域、城市和风景区3类,唤醒域以1~2个目的地为主,分布以西部原生态地域为主,其次是东部海滨地域和国际化都市。居民偏好的省域和景区旅游形象是原生态自然风光、或兼有民俗文化特征、探险和刺激、能够参与运动项目及美食品尝等特征的自然风光区,偏好的城市旅游形象是有文化、能体验购物和有海滨属性特征,部分兼有美食特征.短假唤醒域主要由1个城市或景区目的地构成,且以江苏省内和周边上海、浙江、安徽、山东的城市和景区为主。偏好的旅游形象为园林特色、娱乐或休闲特色、历史或现代文化特色、环境优美和美食特色等.对周边海滨城市形象、以及可以体验登山运动的风景名山也比较偏好.  相似文献   

3.
旅游偏好是影响居民旅游决策的重要因素,了解居民偏好不仅有利于预测居民的旅游行为,而且有助于规划和营销居民喜爱的旅游产品。以国家节假日新调整为背景,以长沙城市居民为对象,通过随机抽样调查方式研究节假日调整后居民旅游偏好的新动向,发现城市居民受节假日调整影响最大的因素为时间与距离,居民出行受传统文化、探亲与健康的因素影响显著,居民出行范围以中短途旅游为主,长途旅游为辅。因此需要从调整旅游产品结构、策划旅游产品内容和改进产品营销方式等方面来满足城市居民旅游偏好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4.
女性旅游市场开发潜力巨大,小城市女性旅游需求呈上升趋势。运用因子分析方法,以河南省孟州市为例,对小城市女性的旅游偏好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小城市女性在旅游方式上偏好与亲朋一起出游,多乘坐大巴、火车等日常交通工具,旅游时偏好购买纪念品,旅游动机以愉悦身心为主,其次是品味自然与感悟生活,信仰与追求的动机最弱。  相似文献   

5.
珍贵的自然山水已成为现代社会不可再生的旅游资源,也是不可再生的地区或城市形象要素之一。近年来,无锡始终走旅游文化发展的道路,将自然山水与历史文化相结合,成功打造了"太湖旅游文化品牌"。笔者在对城市山水文化形成要素分析的基础上,研究无锡城市的山水文化内核,发现无论地域要素、经济要素,还是人文要素,都与山水文化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6.
生活形态是当前市场营销研究的一个高度关注点.旅游是一种生活方式,表明着一种生活态度.高频次出游的旅游喜好者,是旅游目的地市场营销的重点对象,研究意义重大.以城市居民旅游行为特征为主要研究内容,通过长沙市建成区的抽样调查获得基础数据,抽出旅游喜好者样本,用对比分析法对旅游喜好者样本进行分析,发现其旅游行为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以舒缓压力为主、网络信息突出、亲情友情彰显、省外旅游多、短时段色彩浓、消费水平较低、偏好山水景观、出游时段分散、追求快捷方便的交通方式.用交叉分析法分析得出:年出游次数与消费水平、信息渠道具有显著的关联,与出游目的、景点偏好、出游方式的关联度不大.  相似文献   

7.
朱启钤是近代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建筑学专家,买业家他对北戴河海滨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既具有历史的意义,又不乏时代的价值。他所处的时代历史背景和本人所具有的人文素养、实践理性、爱国情怀,构成了开发北戴河海滨旅游的原因。而从他开发北戴河海滨所折射出来的旅游理念,对于我们今天旅游事业发展呼唤“以人为本”、注重自然与人文和谐统一、强调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具有发人深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旅游成为旅游开发的热点之一.大连是全国著名的海滨旅游城市,海洋旅游发展取得了嘱目的成就,但随着沿海地区旅游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即使大连海洋旅游现状和发展前景良好,也日益暴露出不少同题.建议通过提升旅游地形象和利用海洋资源来发展大连海洋旅游产业.  相似文献   

9.
海滨旅游是世界上旅游休闲度假的主要产品之一,旅游者的满意度对滨海旅游地的资源开发、产品设计具有重要意义.选择北戴河作为案例研究区,通过实地调查获取数据资料。利用模糊数学理论与层次分析法,再结合旅游业。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和海滨旅游的特点设计出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的3层结构,通过因子分析法为各层次指标赋权,计算出各评价因子的满意度得分和总体满意度得分.从而针对该旅游地特点和资源情况,提出滨海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文化人在我国旅游史上是一个重要的旅游群体,他们有着悠久的旅游传统、独特的景观审美偏好和旅游风格,并创造了大量优秀的旅游文化产品,给景观名胜增添了深厚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生态旅游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抓手,做好生态旅游市场调研有利于旅游企业掌握游客需求,设计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产品。方法/过程以重庆武陵山地区为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研究了旅游者的人口学特征、消费偏好、生态旅游认知,以及旅游者的心理期望与景区热度。结果/结论结果显示:重庆武陵山片区男女游客比例为4:6,游客中85后群体占比较大,达38%;大部分游客每次生态旅游人均花费在1001~3500元之间,逗留时间多数在1~2天;游客最喜欢自然观光和徒步活动;选择的热点景区是武隆仙女山、丰都名山、武隆芙蓉洞和天生三桥。总体来说,生态旅游的游客呈年轻化,但是大部分只能被认定为一般生态旅游者;游客对获得荣誉称号的景区并没有特别的偏好,仍然将生态观光游作为主要选择的产品。  相似文献   

12.
南宁市城郊农业生态旅游主要包括观光型农业生态旅游,品尝型农业生态旅游,休闲体验型农业生态旅游等。他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旅游产品开发层次低、缺乏特色,部分景区的交通条件亟待改善,景区管理机制不够规范,旅游产品宣传促销不够。南宁市城郊农业生态旅游业应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管理、丰富宣传促销手段、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等发展对策,以促进南宁市城郊农业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旅游景区标准化服务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旅游服务、标准化服务、旅游景区及旅游标准化几者关系的角度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分析了景区服务质量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得出结论:旅游景区服务质量的提升只有通过构建标准化服务模式的途径来实现。通过景区服务质量标准体系的确立,建立一套适合目前我国旅游景区管理的标准化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4.
中国名山风景区的政治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名山风景区是旅游资源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其准确的透视理解将影响到对整个旅游资源的全面准确把握。传统观念多从其自然崇拜、宗教信仰,山水审美方面来分析。通过深入研究,发现名山风景区还包含了极其丰富的政治理念并从这一全新的角度来解析中国名山风景区。从君权神授、九州与五岳的空间秩序和古代士人的归隐与显达3个主要方面来阐述这一观点以期为全面理解中国名山风景区的内在蕴涵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桂林山水是作为客观物质实体存在的审美对象,桂林山水美则是审美主体对桂林山水进行审美而生成的美的形态。不是先有桂林山水美而后才有对桂林山水美的审美欣赏,而是先有对桂林山水的审美欣赏而后才有桂林山水美的生成。因为山水审美的主体条件大体上表现为高低深浅两个层次,所以桂林山水美也相应地具有象形美和意蕴美两个基本层次。  相似文献   

16.
红色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色旅游产品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人力资源的支持。目前,我国红色旅游核心人力资源专业化程度低、薪酬待遇相对较差、从业人员的工作满意度低、后备队伍的专业结构不合理;旅游教育师资力量薄弱;红色旅游景区周边居民缺乏有效组织,呈无序状态。本文在对井冈山、韶山、重庆、遵义、延安、西柏坡等六大红色旅游地进行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对红色旅游人力资源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红色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7.
从农村居民社会亚文化特征、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及来源、农村居民出游时间、旅游目的地价格、旅游者偏爱、旅游信息及旅游广告来源、旅游目的地信息等7方面对浙江农村居民旅游目的地选择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旅游企业应面对旅游交通变化的新形势分析高速铁路与高速城际轨道交通等高速旅游交通工具的兴起对农村居民旅游市场开发的重要作用,构建基于高铁背景下的农村居民旅游市场开发战略与设计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旅游目的地可以针对农村居民专门设计经济型旅游线路,使用经济型旅游交通工具、经济型旅游饭店等来降低农村居民旅游产品的价格等相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浅谈山岳型旅游资源的审美标准——以川西贡嘎山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国家地理》的一次“选美中国”活动,引起了人们对旅游资源“美”的广泛思考。山岳型自然资源美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对山脉的特征和人们的审美认知进行了阐述,并按人的审美过程对川西贡嘎山进行了美学分析,从而提出新的审美标准。  相似文献   

19.
在回顾发展现状、相关研究,分析中国部分景区游客中心特色和问题的基础上,采取比较分析和归纳研究方法,结合《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与划分》国家标准,对游客中心人性化内涵进行了解析。研究表明:1)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方面,游客中心人性化内涵和相关要素较少受到关注。2)游客中心人性化要素包括功能要素、布局要素、服务要素和形象要素4方面。3)通过上述4要素,游客中心实现对游客认知、集散和游览的引导与调控,体现服务效用和特色,增强景区文化认同、激发游览兴趣。4)通过4要素的有机结合,游客中心达到满足、引导游客需求,提高体验满意度的总体要求。针对游客中心发展存在的弊端,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