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宇 《大经贸》2000,(8):32-37
20世纪最后几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国际资本的跨国流动日趋活跃,并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1999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继续保持向上的态势,其中吸收外资总量8270亿美元,在上年6600亿美元的基础上增长25%。国际投资,特别是外国直接投资,在不断自由化和全球化的世界经济中正在发挥着日趋重要的作用,成为世界经济中极其活跃的组成部分。外国投资对各国的经济、社会生活产生着广泛、深远的影响,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则尤其显著。  相似文献   

2.
下一阶段我国吸收外资实行新的项目规模策略,以吸收大型资本为重点,促进外资项目规模向大型化发展,进一步改善外资项目的规模结构。为此,须大力宣传这一策略,加强外商投资项目之间配套发展的政策导向,切实办好现有的外资企业,引导其向大型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4.
曾凯章 《大经贸》2003,(2):90-92
我国吸收跨国公司投资遵循积极鼓励、加强引导的基本方针,具体原则包括:坚持外资政策的中性,即对国内外企业、跨国公司与中小企业做到一视同仁,给予他们平等的竞争机会;保持市场的竞争性,形成跨国公司间、跨国公司与中小企业间、国内外投资地区总部企业间的竞争,保持市场效率;为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国际竞争力的增强服务;在与跨国公司的合作中应注意培育内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对外经贸研究》2001,(7):14-21
过去的20多年中,我国是世界上吸收外商投资最成功的国家之一,几乎是从零起步,到90年代初就成为发展中国家中最大的吸收外商投资国,并连续5年居于全球第二位,2000年位居第四。我国吸收外商投资取得的巨大成就,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关注,被称为“中国的引资奇迹”。  相似文献   

6.
7.
“九五”时期,是我国对外开放承前启后的一个重要阶段。我国克服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吸收外资工作取得新的成绩,积累了新的经验,在促进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扩大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马宇 《大经贸》2003,(4):16-16
两会期间,积极财政政策是否应该"淡出"争论得沸沸扬扬,有关部门领导表示"不能轻言‘淡出'".本文不想全面论述是否应该"淡出"、何时"淡出",只想从吸收外商投资的角度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10.
冯创志 《大经贸》2005,(12):52-52
我们希望,有更多的政府机关的公务员、企业的经营者和中介机构的职员等像冯创志先生那样,拿起手中的笔,将你们的随思、随想、随记整理成文,随时寄来,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12.
13.
《对外经贸研究》2001,(7):27-34
我国吸收外商投资的直接结果,就是建立了36万多家外商投资企业,并且在经济生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目前已经投入运营的近20万家外商投资企业,虽然占我国工商企业总数的比重并不高,但在工业产值和增加值,税收,就业等各项经济指标所占比重迅速提高,成为工业增长,税收增加和就业扩大的重要推动因素。  相似文献   

14.
从经济意义上看,外资无论怎么流动,它总是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那么,投资环境好、风险低、投资回报率高、法律保障完备的地方就可能成为外资流动汇集的“盆底”.从1979年湖北设立第一家外商独资企业(这在全国也是最早的几家之一)到1997年底止,全省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7191家,合同外资金额72.98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36.54亿美元.  相似文献   

15.
16.
马宇  许丹松 《大经贸》2005,(12):74-75
用这个题目并非哗众取宠。作为业内人士,我们觉得这是个简单而清楚的事实,没有讨论的必要;然而,在现实中我们却注意到,在某些媒体乃至在专业圈内,这个问题在某种程度上被模糊了,或者说是被误导了。或许这是我们中国人不大好的习惯,自己不太行的时候能模糊就模糊,自己行的地方能充实就充实,导致某些本来很简单清晰的事情,反而被云遮雾罩。  相似文献   

17.
调整之必须--我国利用外资战略的调整背景和要点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利用外资的形势发生了转折性变化。这并不是说,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新的科技革命、国际产业转移和国际资本流动格局出现了方向的转换。尽管  相似文献   

18.
19.
2003年,韩国多次向中国企业发出投资邀请:7月,卢武铉总统在中韩经济界人士欢迎其访华午宴演讲中表示,韩国政府热诚欢迎中国企业家投资韩国,共同开创和平与繁荣的东北亚时代。12月,韩国驻华大使金夏中先生在中国贸促会国际市场年报新闻发布会上说,韩国有着巨大的国际市场,韩国期待有实力的中国企业投资韩国。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