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我国银行卡业务的飞速发展,银行卡诈骗活动也不断升级,诈骗手段逐步趋向智能化、网络化,犯罪手法更加隐蔽,涉案金额越来越大,给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危害,值得高度关注与警惕。  相似文献   

2.
吴昊 《中国信用卡》2009,(16):54-56
随着银行卡业务迅速扩张和竞争日趋激烈,各类银行卡犯罪也相伴而生,信用卡套现、伪卡欺诈、ATM资金诈骗及短信和电话转账诈骗等案件日益增加。银行卡犯罪手段不断向高科技化、集团化、专业化和规模化发展,案件实施过程更为隐蔽,手法不断翻新,对银行和持卡人的资金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3.
随着银行卡业务迅速扩张和竞争日趋激烈,各类银行卡犯罪也相伴而生,信用卡套现、伪卡欺诈、ATM资金诈骗及短信和电话转账诈骗等案件日益增加.银行卡犯罪手段不断向高科技化、集团化、专业化和规模化发展,案件实施过程更为隐蔽,手法不断翻新,对银行和持卡人的资金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关于银行卡的诈骗犯罪可以说屡见不鲜,克隆卡、安装探头、张贴虚假通知等等,人们对这些诈骗伎俩的警惕性也越来越高。但不法分子们也“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不断“发明”出更新的诈骗手段,近期浙江等地就发生了一些让人防不胜防的银行卡诈骗案件,使持卡人蒙受较大经济损  相似文献   

5.
根据公安部有关负责人在2006年全国银行卡工作会议上披露的信息显示,2005年我国共发生银行卡诈骗案件1835件,涉案金额6697.03万元。从犯罪手法上看,银行卡诈骗主要有以下5种常见手法:短信诈骗;利用黑客软件、网络病毒盗取客户银行卡号、密码;“网络钓鱼”,即在互联网上设立假的金融机构网站,骗取银行卡号、密码;使用高科技手段在ATM上做手脚进行诈骗;用假卡大宗购物行骗。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在林林总总的银行卡诈骗案件中,大多都是因为持卡人缺乏安全防范意识,从而给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作为一本奉献给持卡人的读物,《中国信用卡·生活版》建议大家多了解一些安全用卡的常识,以提高银行卡风险防范意识,熟悉并掌握反银行卡欺诈的技能。  相似文献   

6.
银行卡诈骗属于金融诈骗,是洗钱的上游犯罪。近年来,银行卡的广泛使用为广大金融消费者提供了便利,但一些不法分子也在利用银行卡进行诈骗,其骗术可谓花样翻新,不断变种。实践证明,诈骗最终获得的资金大都通过银行卡或银行账户支取,有的金融机构通过履行反洗钱义务,有效终止了犯罪,挽回了消费者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7.
李冬 《金融电子化》2005,(10):86-86
近年来,银行卡为民众生活、消费带来便利的同时,针对银行卡所进行的诈骗活动也呈上升趋势,给持卡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虽然在大多数银行卡犯罪案件中,持卡人自身防范意识不强是导致案件发生的最普遍原因,然而同时也暴露了国内用卡环境在技术、制度、法律方面所存在的很多漏洞。下面,笔者将通过分类总结一些银行卡犯罪类型,分析除持卡人主观因素外的一些导致银行卡犯罪的客观原因及消除这些客观因素、改善用卡环境可以采取的一些方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正>银行卡作为现代化支付结算工具,以其便捷、高效、经济的突出优势赢得了人们的喜爱,而与此相伴的是各类银行卡犯罪层出不穷,手段不断升级,其中银行卡诈骗犯罪成为针对银行各类犯罪的主流,德宏州银行卡业务风险处于多发、高发期。一、银行卡欺诈案件多发,形势不容乐观至2016年5月,德宏州银行机构共发银行卡2576908张,其中纯磁条卡1291950张,占银行卡总数的50.14%,芯片磁条二合一卡  相似文献   

9.
从银行卡风险谈个人银行账户制度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银行卡在个人支付领域的广泛应用,银行卡风险也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短信诈骗、电话诈骗、盗用他人银行卡信息制造伪卡假卡等诈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关于银行卡的诈骗犯罪可,以说屡见不鲜,克隆卡、安装探头、张贴虚假通知等等,人们对这些诈骗伎俩的警惕性也越来越高。但不法分子们也“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不断“发明”出更新的诈骗手段,近期浙江等地就发生了一些让人防不胜防的银行卡诈骗案件,使持卡人蒙受较大经济损失,因此广大持卡人有必要了解这些新的诈骗伎俩,以加强防范意识,维护自己的资金安全。  相似文献   

11.
一直以来,不法分子针对银行卡进行诈骗犯罪的方式层出不穷,从最初在ATM等终端设备上或自助银行的门禁系统上安装复制器和摄像头,盗取卡号和拍摄密码后“克隆”伪卡,在ATM上做手脚制造吞卡事故,到不久前的安装山寨版ATM骗取持卡人银行卡信息等。近日,一种新的银行卡诈骗方式又浮出水面:不法分子以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商品为诱饵,在持卡人不明真相进行网购时,  相似文献   

12.
《中国信用卡》2006,(10S):71-72
根据公安部有关负责人在2006年全国银行卡工作会议上披露的信息显示,2005年我国共发生银行卡诈骗案件1835件,涉案金额6697.03万元。从犯罪手法上看,银行卡诈骗主要有以下5种常见手法:短信诈骗;利用黑客软件、网络病毒盗取客户银行卡号、密码;“网络钓鱼”,即在互联网上设立假的金触机构网站,骗取银行卡号、密码;使用高科技手段在ATM上做手脚进行诈骗;用假卡大宗购物行骗。[编按]  相似文献   

13.
<正>当前,全国电信网络诈骗、网络赌博犯罪形势严峻,不法分子通过非法途径获取的信用卡是此类犯罪的重要生存土壤。2020年10月,国务院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断卡"行动;同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民银行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依法严厉打击惩戒治理非法买卖电话卡银行卡违法犯罪活动的通告》(以下简称《通告》),以"零容忍"的态度严厉打击非法买卖电话卡、银行卡等违法犯罪活动,  相似文献   

14.
案件调查显示:银行卡特约商户风险防范亟待加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琳 《金融会计》2012,(9):31-34
信用卡诈骗案件影响恶劣,严重影响银行卡用卡环境,持卡人利益受到极大损害,同时此类案件仍处高发态势。因此,加大银行卡特约商户管理、防范特约商户风险,遏制不法分子犯罪势头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各家商业银行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和《关于加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工作的意见》规定要求,深入推进“两卡”治理,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当前,全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形势依然严峻。根据公安部公布的数据,2022年全国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46.4万起,同比上升5%。个人银行卡仍是电诈团伙实施犯罪资金转移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16.
银行卡这一新型的电子货币从当初年轻人的一种时尚转变为当今人们日常支付手段.它的普及使用,对促进消费、拉动内需、降低现金流通成本、推动人民币反假及反洗钱工作,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银行卡业务的快速发展,银行卡的安全问题日益成为关乎金融业稳定与发展的社会问题.防范与打击银行卡诈骗犯罪,净化用卡环境和改进银行卡安全性能,已成为金融业乃至全社会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各种银行卡的发卡量不断增大。银行卡作为一种全新的支付工具和结算手段,凭借其携带方便、循环使用等特点,深受人们青睐。但是利用银行卡的各类犯罪也相对突出,尤其以诈骗犯罪最为明显,诈骗手段也花样百出,如利用在自动取款机上张贴非法告示骗取客户的账号密码、骗取他人银行卡或身份证进行恶意透支、持卡人明知自己没有偿还能力却恶意大额透支等现象。但在诈骗案件发生后,银行与被害人之间就损失由谁来承担以及如何承担所引发的争执日益增加。因此,明确责任的归属以及归责原则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要远离欺诈,持卡人就要做到‘知己知彼’,知晓骗子的诈骗手法,了解持卡人在何种情况下受骗,增强防范意识,掌握防范招数。"这些年来,银行卡诈骗活动十分猖獗,欺诈手段不断花样翻新,本来可以带给人们方便的银行卡,一旦不慎,反而成为威胁持卡人和银行安全的工具,不但"卡"住了自己的资金,更"卡"住了自己的心情。要远离欺诈,持卡人就要做到"知己知彼",知晓骗子的诈骗手法,了解持卡人在何种情况下受骗,增强防范意识,掌握防范招数。  相似文献   

19.
截至2013年末,我国银行卡累计发卡量已达42.14亿张。随之而来的伪卡盗刷问题呈现出高发蔓延态势。主要表现为犯罪分子运用不法手段获取持卡人信息后制作伪卡,通过在境内外取现、转账、消费、透支等行为取得或使用持卡人财产,不仅对公私财产的所有权造成了严重侵害,也妨害了国家正常的金融管理秩序。本文将就伪卡盗刷引发的刑事责任问题展开分析。一、伪卡盗刷案件的罪名选择关于伪卡盗刷的刑事责任认定,主要争论点是对“盗窃罪”与“诈骗类犯罪”的罪名选择。新闻媒体报道该类案件时,往往使用“复制银行卡并盗窃卡上钱财”、“盗刷”等表述,但其性质究竟是盗窃还是诈骗,应取决于犯罪行为在刑法上符合何种犯罪构成要件。  相似文献   

20.
作为全球银行界值得关注的一项浩大工程,EMV迁移成为近年来国内银行卡业的一个热门话题。EMV规范由Europay,Mastercard,Visa——大国际信用卡组织联合制定的金融集成电路(IC)卡金融支付标准,其目的是为金融IC卡、金融终端、支付系统以及金融机构建立一个统一的标准平台。EMV迁移则是指银行卡由磁条卡向集成电路(IC)卡转移,利用安全性更高的智能IC卡来代替磁卡,以有效防范诸如制作和使用假银行卡、信用卡欺诈、跨国金融诈骗等各种高科技手段的金融犯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