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007年以来,我国CPI持续上升,央行进行了多次加息,我国实际利率为负值。负利率对银行改革、资本市场、投资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鉴于负利率条件下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的状况,央行应继续采取加息、提高准本金率、控制人民币升值幅度等货币调控政策。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冲击的加剧,全球经济面临衰退风险。以美联储为代表的多国央行降息,利率再度降至历史低位,部分经济体负利率程度进一步加深。作者主要论述了全球负利率政策的基本情况、原因和经济影响,并针对多国负利率政策对我国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欧债危机以后,欧元区经济持续萎靡不振,面临着通货紧缩的威胁。自2014年以来,欧洲央行突破长期被市场和各家央行坚守的"零利率下限"实行负利率政策来刺激消费和投资,促进经济增长。欧洲央行成为全球首个推行负利率政策的主要经济体央行。其实施及其效果是目前全球金融市场关注的焦点。然而负利率政策能否拯救欧洲危机仍然处于尝试阶段。本文依据政策实施背景基于负利率发生作用的机制和渠道,对负利率政策的效果进行预测,探讨负利率政策的实施会对欧元区以及中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全球共有五大央行实行负利率政策,以避免因银行惜贷造成资金回流央行,从而增加商业贷款,实现提升物价水平、缓解本币升值压力和振兴出口等多项政策目标。央行负利率政策作为新兴的非常规货币政策,五国中除日本外均已实行两年以上,其效果也已初见端倪。本文从五大央行实行负利率政策的原因出发,分别对政策实施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该政策实际效果并不明显。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了负利率政策可能产生的影响,警示我国在进行宏观调控时,切忌盲目照搬国外的做法,而应从中国实际出发,加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同时还应注意调节经济必须依靠实体经济和技术进步,以免陷入负利率政策陷阱。  相似文献   

5.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表现乏善可陈,主要央行纷纷把利率降至零甚至推行非常规的货币政策,如买入政府债券、按揭债券、机构债券,以至交易所上市基金和房地产信托基金等,实行量化宽松,直接透过扩大央行的资产负担表,以压低利率,达成刺激经济和通胀的目标。2014年6月至今,欧洲、丹麦、瑞士、瑞典和日本央行更逐一开始把其货币政策利率降至负利率的水平,即金融机构存放在央行的部分存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全球先后有多家央行实施名义负利率政策,带来较大影响并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以利率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机制为基础,分析了国外央行实施名义负利率政策的原因主要是刺激国内宏观经济增长、平衡国际收支。但通过对实施名义负利率政策的目标成效进行预判认为,负利率政策效果并未达到预期,甚至弊大于利。因此,我国货币政策更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强宏观经济政策间的协调配合。  相似文献   

7.
进入2016年,实行负利率的国家和地区在扩大,负利率程度在增加,其覆盖范围从商业银行在央行的存款进一步扩展到银行间市场和国债市场,而且更多的国家还在酝酿减息、或者执行负利率政策的可能性。但负利率能否帮助全球经济走出困境还有待观察。本文认为,负利率可能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的一面,中央银行正确的做法是利用负利率,但不能过于依赖它。这是因为,负利率起作用比较缓慢,取决于资金是否能真正进入实体经济;长期来看,经济能否复苏最终还是要靠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因此,财政政策应该与货币政策适当配合,以更好地解决经济结构调整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自从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欧美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复苏乏力。为达到刺激经济增长、稳定汇率以及实现预期通货膨胀水平等目标,部分央行开始实行负利率政策。负利率突破了传统货币政策的零利率下限,引起诸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本文以负利率政策为主题,对负利率的概念界定、形成原因、调控对象与方式、传导过程、影响与效果以及应对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行总结。研究发现,除了防止货币升值外,负利率政策并不是恢复经济增长以及实现目标通货膨胀水平的“良药”。鉴于实施负利率政策的经济体仍较少,而数字货币方兴未艾,未来应围绕负利率政策的实证检验和负利率政策在数字货币环境下的影响等方面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9.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多国央行轮番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意图早日摆脱危机,提振经济发展,但总体收效甚微。在经济复苏仍旧乏力的困境下,日本及欧元区相继推出负利率政策,将利率水平调整为负。数据显示,当前,实施负利率政策的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总量已超过全球GDP的30%,全球约有11万亿美元的主权债务收益率为负(2019年9月最高值曾达到17万亿美元)。有迹象表明,作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的美国,也正在是否采取负利率政策的边缘徘徊。一个无奈却又无法回避的事实就是,负利率似乎已成为全球货币政策的新常态。  相似文献   

10.
自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2009年7月瑞典央行第一次实行负利率政策,随后丹麦央行、瑞士央行、欧洲央行、日本央行相继开启了负利率时代,期望达到抵抗通货紧缩和稳定汇率的目的.目前,世界各国已经有超过16万亿美元的负收益率国债,尽管负利率离中国看起来有些遥远,但在世界上,负利率已经渐渐成为一种趋势.通过实施负利率政策的五大经济体的各项经济指标数据的变化情况分析发现,负利率政策对各经济体的影响不同,并不都有效.目前,负利率政策并不适合中国,而应当采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相互协调配合的措施,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银行家》2014,(7)
正2014年6月5日,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宣布将基准利率(主导再融资利率)由0.25%下调至0.15%,将隔夜贷款利率由0.75%削减至0.4%,将商业银行在央行的存款利率从0调降为负0.1%,这令欧洲央行成为史上首家实施负利率的主要央行。投资者不禁要问:欧洲央行为何突破长期被市场和各家央行坚守的"零利率下限",执意实施负名义利率政策?学者们认为负名义利率会将经济引向未知领域,负利率货币政策能否拯救疲弱的欧洲经济?本文试图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12.
近期央行下调了存货款利率,揭开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序幕。如何在负利率背景下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需认真分析我国阶段性负利率背景下各种因素对我国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并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稳健有序地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2016年美国经济增长势头加快,美联储升息与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通缩严峻,美联储之外的全球其他主要央行继续担任"救火队长"的角色,各国央行的货币政策没有最宽松,只有更宽松,"负利率"成为主流.  相似文献   

14.
<正>2月16日,日本央行将金融机构存放央行的超额准备金利率下调至-0.1%。此消息公布后立刻受到全球的高度关注。加上之前已实施名义负利率政策的丹麦央行、瑞士央行、欧洲央行、瑞典央行,全球已有5家央行实施名义负利率政策,加拿大央行也表示其利率的有效下限是-0.5%。在发达国家本身利率水平已经很低,美联储去年12月刚进入加息通道的情况下,多国央行实施名义负利率政策,货币政策反差较大,让各界对全球经济发展更加焦虑。  相似文献   

15.
"安倍经济学"自实施以来,从目前来看,它对促进经济增长的效果甚微,日本依然面临经济衰退与通货紧缩困境,在1月29日,日本央行宣布实施负利率政策,以解决通缩,促进经济回暖,但从负利率实施的两个月以来,它所取得的效果却与预期背道而驰,日元升值,股价大跌,日本负利率政策引起了国内外高度的关注与质疑,本文基于对负利率政策的相关理论、负利率对日本实体经济产生的影响以及对已经实施负利率政策国家所取得的效果进行梳理,最后总结负利率产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2012年以来,瑞典、欧元区、日本等9个国家和地区先后实施了"负利率"政策。"负利率"政策并未完全实现促进经济增长和刺激通胀的既定目标,相反却增大了商业银行的经营压力。本文对总部位于"负利率"地区的23家大型银行的净息差变动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其中,净息差逆势上升的6家银行采取了在"负利率"以外地区配置高比例资产、注重对高收益贷款和低成本存款的争揽以及加大期限错配力度等策略。当前,中资大型银行也面临净息差持续收窄的困境,其集中体现为资产地域集中度高、存放央行规模较大、公司贷款持续下降等问题。中资大型银行应借鉴国际经验,从加强海外高息差地区的资产布局、优化境内业务资产负债结构、扩大交易和手续费佣金收入占比等方面入手,以有效应对净息差的持续收窄。  相似文献   

17.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各国经济遭受重创,诸多国家频繁采取降息为主的宏观调控政策以期挽救经济,负利率政策呈现出固态发展趋势,但从各国实践效果来看表现不一。为此,基于IS-LM-BP模型针对负利率有效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负利率政策在浮动汇率制下资金可流动时,主要借助利率机制和货币-价格机制的调节作用能够大幅度提高社会总产出,然而在固定汇率制下负利率政策的实施效果存在差异。最后指出负利率政策的研究展望,以完善负利率政策的理论分析框架,深化对负利率理论研究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金融危机后,各国央行纷纷采取更为激进的货币政策以刺激经济.作为经历了长期通缩,受到经济危机严重冲击的日本,开始逐步实行量化宽松政策,包括大幅增加国内外股票、国债、商业证券的购买量,以及部分银行存放央行款项实行负利率等.伴随着这些政策的实施,日本央行资产负债表的规模和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本文通过研究分析其影响,为我国实施未来相关的经济调控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邵宇  陈达飞 《金融博览》2021,(10):12-13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全球低利率/负利率环境开始形成并已维系近十年.那么,低利率政策的实际效果究竟如何,还能维持多久,是否将成为常态?这是市场关注的焦点话题. 负利率,已维系近十年 名义负利率是近10年来才开始出现的新现象.2012年7月,丹麦央行首次实施负利率政策,这标志着在人类历史上,负利率首次从观念变为实践.其后,欧元区、瑞士、瑞典和日本均采用了负利率政策.以瑞士为例,其10年期以下国债利率均为负,20年期国债利率仅为0.01%.截至2020年底,全球负利率债券存量规模达到18万亿美元,突破了2014年的峰值(17.04万亿美元),占全球债券总市值规模的比重约为35%.  相似文献   

20.
刘毅华 《云南金融》2011,(3Z):57-58
<正>当前,我国内外部流动性充裕,通货膨胀(通胀)预期较强,通胀压力不断加大,2010年11月份的CPI同比涨幅达到5.1%",负利率"不断加剧。在"负利率"的背景下,居民储蓄难以保值增值,有可能流出银行体系,加大物价压力和资产泡沫。2010年央行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二次加息都显示货币政策在加速回归"稳健"。不过,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