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2009年下半年以来,我国通货膨胀预期高企,流动性相对充裕,带来很大的通胀压力。2009年10月21日中央从决策层面首次提出要“管理好通胀预期”。然而,通胀预期管理在我国尚无丰富的经验可循,而且此次通胀压力和通胀预期有非常复杂的背景,各种因素相互交织,给我国管理通胀预期造成了很大的困扰。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通胀预期管理的难点,并提出了八点可行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2.
李稻葵 《浙商》2010,(8):28-28
我相信政策制定者会不断审时度势,不断根据通胀形势和通胀预期来调整,用加息来应对通胀,这个大的方向应该说是没有争议的。什么时间出台则要看下一轮数据。不仅要看通胀数据,还要看通胀预期。二者不能偏废。  相似文献   

3.
《四川物价》2010,(3):1-1
去年6月份,我就说要警惕通胀,当时有些人不以为然,认为CPI当时是负的,没有通胀的危险,甚至有人说别拿通胀来唬人。但现在看来,大家都承认,通胀的预期正在形成。  相似文献   

4.
本轮通胀与前两轮通胀相比,呈现出全面上涨的特征。并且本轮通胀中新涨价更加显著,货币色彩更加强烈,受到更多输入性因素的影响,成本上升对本轮通胀的作用更加明显。总体分析预计,本轮通胀幅度可能处于前两轮通胀之间,约保持在4.5%-5%之间,但惯性稍大于前两轮,因此可能会持续更长的时间,预计到2012年上半年月度CPI涨幅会回落到3%以下,本轮通胀结束。但统计规律存在不确定性,未来仍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这更加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5.
《财经界(学术)》2011,(17):76-76
中国CPI通胀同比已达到新高。我们认为,潜在通胀压力依旧很大,这意味着通胀只会缓缓下降。对于早前我们所预测的中国全年5.2%的通胀预期,我们目前认为这存在均衡风险。  相似文献   

6.
马骏 《新财富》2009,(12):31-31
通胀预期是导致通胀的重要原因。国务院最近提出,要管理通胀预期,表明决策层对通胀的风险已经有了前瞻性的判断,笔者认为这是非常及时和正确的。要管理通胀预期,就是要对可控的因素进行前瞻性的调控,合理引导市场对这些因素未来走势的判断。这些因素包括对国内货币政策(尤其是货币增长和实际利率)的预期,对财政政策的预期,对政府救股市、房市的政策预期,对土地供应的预期以及由于汇率政策导致的输入性通胀的预期等。  相似文献   

7.
有些西方经济界人士认为,多数西方国家正在进入一个低通胀的新时期,事实上,从1985年至今,OECD国家多数年份通胀都低于5%,但很多发展中国家则在取得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出现了比较产重的通胀。本文从东亚国家通胀的经历及其一些新特征分析认为:经济发展的“二元结构”是诱发通胀的直接原因,其次国际因素、东亚国家的经济与西方国家的差距减少、某些特定的资源或生产要素的瓶颈作用等屯是造成通胀的原因,另外从需求角度看,需求增大,导致供不应求也引发了通胀。但通胀并不是不可避免的,本文为此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8.
自改革开放以来至新世纪前,中国所发生的通胀无一例外都是由于货币供给过度造成的,但进入到新世纪后,随着市场化的改革推动中国的总供求态势从需求过剩转变为供给过剩,由需求过大所造成通胀逐步不见了踪影,而由进口商品价格上涨所构成的输入型通胀,以及由以粮食为核心的食品价格上涨所推动的结构型通胀。已经成为中国目前通胀的主因。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贸导刊》2010,(13):99-100
给中低收入者加薪不会激化棘轮效应 ——工资与通胀的棘轮效应是指,在通胀明显的情况下,人们要求增加工资,以应对物价上涨导致的货币购买力下降。而在工资普遍增加之后,社会上的货币流通量暴增,又导致物价进一步上涨。而在更大的通胀压力下,人们进一步要求增加工资,从而进一步推动通胀,循环往复。  相似文献   

10.
周金涛 《新财富》2011,(8):28-29
经济能否走出底部,以及经济何时走出底部,与通胀直接相关。理论上2011年三季度尚不存在使通胀继续恶化的因素,通胀将如期回落,市场的底部也将不断得到确认。  相似文献   

11.
叶檀 《商界》2008,(3):96-96
中国通胀的阴云覆盖范围继续扩大,这使得政府对于物价的控制进入紧急状态。但是,从长期来看,这样的措施不仅不会缓解通胀威胁,反而会使通胀威胁加剧。这样的价格管制绝非长久之计。  相似文献   

12.
李稻葵 《新财富》2011,(4):34-35
尽管本轮通胀的性质是成本推动型和输入型,但中国流动性过剩可能引起通胀预期的上升,为防范由此带来的二轮打击,需要适当收紧流动性,并尽快解决负利率问题。同时,在通胀压力蔓延全球、各国刺激政策退出、北非和中东危机、日本地震等错综复杂的国际因素影响下,中国应将汇率、利率、准备金率等政策搭配使用,全方位应对通胀压力,并可以考虑在短期内减免受通胀影响部门的税收,加快人民币资本账户下的可兑换步伐,允许个人出国投资。  相似文献   

13.
自全球经济开始回暖以来,通货膨胀已经成为了包括我国在内许多国家面临的重大课题。通胀的威力不可小觑,会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本文以通胀成因为切入口,通过与历史上西方国家应对通胀压力所采取的货币政策对比,结合近几年我国面临的通胀问题,从而为未来我国的应对之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中国市场》2008,(33):43-43
瑞士信贷董事总经理、亚洲区首席经济分析师陶冬日前在“21世纪房地产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时表示,除了能源通胀、食品通胀之外,中国还有第三块通胀——“工资通胀:这是美国、欧洲、日本所没有的。工资与物价的攀比上升,是导致上世纪七十年代滞胀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李彤 《商界》2010,(4):16-16
将上榜老板麾下的企业一一列出,根本就是一张“抗通胀概念股清单”,有零售、快消这些会从通胀中受益的,房地产、IT类公司也是通胀大潮里极好的“防御品种”。  相似文献   

16.
袁宜 《新财富》2009,(6):29-29
随着全球经济逐渐走出最艰难的环境,通胀是否会接踵而至的争论成为一个被热议的话题。担忧通胀的一方认为,过剩的基础货币将导致“大量货币追逐少量商品”的情况发生;不担忧通胀的一方认为,过剩的产能会化解物价上涨的压力。笔者以为,在较低的产能利用情况下,也存在发生成本推进型通胀的可能,进而威胁全球股市和经济的复苏。如果上游资源品行业的垄断力不能得到有效约束,年末通胀复燃的概率将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构建向量误差修正(VEC)模型,检验了1994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国际油价冲击对中美通胀传导的差异。结果表明国际油价冲击对中国和美国通胀传导的差异表现为:国际油价冲击发生后中美通胀率都上涨,但美国通胀反应迅速,涨幅较大;冲击发生一段时间后,中国通胀的变化大大超过美国。  相似文献   

18.
余丰慧 《华商》2010,(12):11-11
面对物价飞涨,通胀加剧,中央政府立即采取果断措施平抑物价、遏制通胀,包括提出实行价格临时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9.
陈璐 《国际市场》2004,(2):41-42
虽然20世纪末以来全球一直处于低通账状态,但是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这并不意味着通胀就不会卷土重来,反通胀措施就能一劳永逸。本文通过对20世纪70年代后的通胀的特征和主要国家反通胀过程中影响因素的分析,针对我国当前物价上涨的情况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市场》2008,(33):44-44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许小年日前发表文章指出,8%左右的中等性质通胀,如果政策上不能够坚决地应对,很容易就发展成像越南今天的恶性通胀,中国必须高度警惕。在他看来,中国的通胀高峰依然没有到来。从相关数据来看,PPI和国际油价的相关度非常高,而CPI和国际粮价的相关度非常高,那么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没有出现显著回调的情况下,国内通胀压力就不会减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