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尽管2007年上半年以来CPI涨幅持续突破3%的警戒线,但仍保持在温和通胀的上限附近。综合考虑影响物价上涨的各方面因素,我们预计,全年CPI水平在4%左右,高于年初预定的3%的调控目标,也略高于2004年CPI全年增长3.9%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本轮通胀与前两轮通胀相比,呈现出全面上涨的特征。并且本轮通胀中新涨价更加显著,货币色彩更加强烈,受到更多输入性因素的影响,成本上升对本轮通胀的作用更加明显。总体分析预计,本轮通胀幅度可能处于前两轮通胀之间,约保持在4.5%-5%之间,但惯性稍大于前两轮,因此可能会持续更长的时间,预计到2012年上半年月度CPI涨幅会回落到3%以下,本轮通胀结束。但统计规律存在不确定性,未来仍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这更加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3.
《四川物价》2010,(8):1-1
2010年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控制通胀和抑制泡沫。从控制通胀来讲,上半年CPI上涨2.6%,低于3%的目标。受2009年基数影响,CPI可能到2010年7月份达到高点后,应呈现回落的趋势。世界经济复苏放缓,导致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2004年我国CPI涨幅达到3.9%,是1997年以来的最高涨幅。其中,上年“翘尾”因素为2.2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为1.7个百分点;食品和居住类价格较快上涨是推动CPI上涨的主要因素。总体来看,CPI涨幅仍在合理、可控的范围内。随着以抑制部分行业投资增长过快为主要目标的宏观调控政策措施效果的进一步显现,以及世界经济由强劲回升转向平稳增长,2005年我目经济增长水平将平稳回落,CPI涨幅也将有所回落,呈温和上涨态势,预计全年涨幅在3%左右,全面通胀的可能不大。  相似文献   

5.
热词     
CPI涨幅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1月8日在北京发布的《2014年中国宏观经济金融展望》预计,2014年中国CPI同比涨幅相比2013年将略有扩大,涨幅在5%左右。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预测课题组预计,2014年的CPI从5月份开始会持续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年中六七月份达到4%左右之后会有所回落,年底收尾时将会再次上涨,预计2014年全年CPI为5.2%。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内农产品价格的持续下跌和国际原油价格的回落,通胀压力在2005年会有所缓解,我们预计,CPI增长全年平均在1.2%之间。2004年中国的GDP增长将达到9.9%,在这样的发展速度下,政府不太可能大幅放宽宏观调控政策。2005年中国经济将进一步减速,GDP增长应该保持在8.2%左右。  相似文献   

7.
2011年物价形势分析及2012年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我国物价总水平高位运行,同比涨幅先升后降,预计CPI全年上涨5.5%,PPI上涨6.4%。展望2012年,总需求放缓、粮食丰收、房地产调控累积效应逐步显现、猪肉价格上涨周期趋于结束、翘尾因素减弱和大宗商品价格趋稳等因素将抑制物价涨幅;但劳动力成本上升、高货币存量及负利率刺激投资、通胀预期增强和资源价格改革逐步推进等因素将支撑物价涨幅。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预计2012年CPI和PPI涨幅将有所收窄,分别上涨4%和4.5%。  相似文献   

8.
数字     
《对外经贸财会》2010,(12):88-89
明年经济目标预设:GDP约8%CPI约4%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在发改委工作会议上表示,预计2010年我国CPI升幅将超过3%,2011年经济增长目标为8%左右,CPI控制目标则在4%左右。  相似文献   

9.
2010年,我国物价平稳向上,1—11月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2%,11月当月达到5.1%的年内新高,但物价总水平仍属总体温和基础上的结构性上涨。预计CPI全年上涨3.3%,PPI上涨5.6%。展望2011年,国内外流动性泛滥、生产要素和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类产品价格改革、国际输入性通胀压力加大等因素将推动国内物价上升;但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国内经济增速回调将抑制物价水平的过快上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预计2011年CPI上涨4%.PPI上涨6.2%。  相似文献   

10.
尽管2007年上半年以来CPI涨幅持续突破3%的警戒线,但仍保持在温和通胀的上限附近。综合考虑影响物价上涨的各方面因素,我们预计,全年CPI水平在4%左右,高于年初预定的3%的调控目标,也略高于2004年CPI全年增长3.9%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浙商》2008,(18):37-37
今年以来,企业家信心指数与企业景气指数双双有所回落。从行业来看,房地产业企业家的信心指数最低,为118.4。预计,下半年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在15%左右,2009年上半年下降到8%-10%左右,2009年下半年有望走出低谷。  相似文献   

12.
汪涛 《新财富》2011,(3):28-29
2011年1月中国CPI同比上涨4.9%,低于市场预期和瑞银预测的5.4%。2011年CPI的权重有所变化,虽然这是5年一次的例行调整,但仍让许多人对“真实”的通胀情况深感困惑。权重调整对CPI有怎样的影响?1月CPI低于预期对市场和政策面有何影响?  相似文献   

13.
辛力文 《全球化》2011,(Z3):28-30
归根结底都是滥发美元惹的祸目前,全球性通货膨胀正在蔓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数据显示,新兴和发展中国家2009年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为5.186%,2010年为6.206%,2011年预计为6.87%,正在呈现加速上升趋势。相对而言,发达经济体的通胀压力要小一些,但也出现了明显的通胀苗头。发达经济体2009年CPI为-0.115%,2010年为1.39%,2011年预计为2.017%。与全球价格普遍上涨趋势相一致,2010年底至2011年上半年全球大宗商品、粮食和资产价格大幅上涨,近期才出现了小幅回落。  相似文献   

14.
诸建芳 《新财富》2011,(1):25-26
短期而言,目前一路走高的通货膨胀有可能在2011年发生改变,春节后通胀上升动力将减弱,总体上呈现前高后低格局,预计2011年CPI上升约3.8%。控通胀会“牺牲”部分增长,但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新一轮投资启动,消费潜能持续释放,宏观调控也将视通胀变化而相机抉择,  相似文献   

15.
1—5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CPI同比上涨2.3%,工业生产者价格持续下降,生产领域通缩迹象明显,PPI同比下降1.9%,预计上半年CPI同比上涨2.3%,PPT同比下降1.7%。未来一段时期,总需求放缓、通胀预期减弱、猪肉价格低位运行和粮食丰收等因素将抑制物价涨幅,但资源价格改革、劳动力成本上升、蔬菜价格的大年特征和翘尾因素提高将支撑价格涨幅。初步预计,下半年CPI同比上涨2.6%,全年上涨2。5%,下半年PPI下降0.7%,全年下降1.2%。  相似文献   

16.
2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报告显示,2011年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总水平(CPI)同比上涨了4.9%。同时报告还显示,1月份工业生产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了6.6%,两个价格指数都超出了政府制定的不超过4%的预期。很多人开始担心今年的通胀将会加剧,甚至有人预言今年的中期通胀将达到顶峰。我不否定这种预言,但也认为这是太多的担心,  相似文献   

17.
刘涛 《中国市场》2012,(29):20-24
2012年前5个月,CPI同比涨幅延续了2011年下半年之后高位逐步回落的态势,通胀压力明显减缓。当前,抑制物价上涨的积极因素和有利条件逐渐增多,特别是货币政策总体稳健以及通胀预期持续趋缓,都促使CPI涨幅有望继续回稳,预计全年CPI同比涨幅约为3%左右。宏观调控应处理好稳增长与稳物价之间的关系,更加重视加快构建价格调控监管的长效机制。为此,建议进一步加强价格监测预警和市场秩序规范,完善农产品市场调控的政策手段,稳妥推进资源价格改革,规范和加强价格调节基金管理。  相似文献   

18.
2008年8、9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分别为4.9%、4.6%,已回落到一般定义的中度通胀线。(5%)之下。从2008年CPI各月走势来看,基本呈现涨幅逐月回落的态势。到2008年年末,我国的宏观调控目标已从年初的“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  相似文献   

19.
2011年以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持续高位运行,形成了新一轮通货膨胀的上升期。由于预计经济增长将有所放缓,货币供给增速下滑至低位对价格水平将产生滞后影响,2012年需求方面主要因素较为稳定.对价格上涨不会产生明显推动力。供给方面的输入性因素也将因全球经济走弱而较2011年有所减弱,可能推涨价格水平的因素主要是劳动力价格变化和公用事业等价格调整政策。2012年全年CPI预测值为3.6%。考虑到预留不利气候变化的影响和公用事业等价格调整的空间.建议2012年通货膨胀目标定为4%。应进一步完善农产品稳定供应体系、降低流通环节费用、严查价格违法行为,以保障消费品尤其是其中的农产品市场有序运行,价格水平保持相对平稳。同时,在CPI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应抓住时机实施公用事业价格、资源税等改革,及时调整货币政策操作.为通胀时期向经济较快增长与价格相对平稳的时期过渡、以及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战略目标提供有效支撑。  相似文献   

20.
2020年一季度,受春节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消费领域的食品价格上涨较多,生产领域的石油相关行业价格下降较快。物价运行的结构性矛盾有所加剧,城乡和区域之间物价运行的差距扩大,核心CPI跌至历史低位。展望全年,预计CPI在3.7%左右,走势呈“前高后低”特征,一季度为全年高点,上半年高位运行,下半年明显回落。随着服务价格恢复性上涨,核心CPI会有所反弹,预计全年保持在1.5%左右。全年PPI在0附近,走势呈“V”型特征,波动幅度视产油大国博弈、海外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以及国内复工复产的情况。建议2020年物价调控采取双目标制,宏观更多盯住核心CPI与PPI走势,微观着重稳住重点民生商品价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