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展》2011,(9):56-56
从1950年起,22岁的李嘉诚开始在商场上创业发展,一步步地由“塑料花大王”走向了“地产大王”.成了世界华人的首富。  相似文献   

2.
“亲吻”媒体的Tom.com 前不久李嘉诚在接受美国《财富》杂志采访时淬炼出自己的商业精华:“在别人放弃的时候出手;不与业务‘谈恋爱’,也就是不沉迷于任何一项业务;要让合作伙伴有足够的回报空间。” 回顾李氏旗下第一个进军内地的传媒梯队TOM.COM去年在国内的一系列动作之后,就能渐渐地看到,它正秉承了李嘉诚操刀理念的前两条:当资本市场看淡网络公司的同时,他开始在内地市场进行低成本扩张,同时果断地抛弃纯网站,移情跨媒体。 2001年5月15日,当大家都在猜测李嘉诚是否把《三联生活周刊》和国内另一家财…  相似文献   

3.
“如果你想赚钱,可以去做创投人;如果你想亏本,也可以去做创投人。” “投资是最简单的事,有钱就行,比买菜还容易;投资也是最困难的事,因为你无法控制行业,更无法控制创业者。” 一则广为流传的微博更是将创投说得云遮雾障:“像分析师一样研究行业,像艺人一样自我包装,像会计师一样核数据,像律师一样谈合同,像特工一样搞情报,像专...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信息》2004,(20):42-42
上个世纪70年代末,年近而立的许荣茂来到香港,身份是再普通不过的“打工仔”什么行业都做过,常年累月的勤奋使他开始小有积蓄,但他并没有像李嘉诚那样,在这些一般性的行业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金矿。  相似文献   

5.
致富之道 成功之源 李嘉诚从四十年代一个普通工厂的推销员到五十年代末独立经营了香港乃至世界上最大的塑料花工厂,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成为香港地产界巨子,到八十年代一跃而成全球超级豪富,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举世瞩目,决非偶然,而是有其赖以成功的一定的主客观条件。 “时势造英雄”——香港是开拓者干一番事业的理想场所、广阔天地。  相似文献   

6.
上市公司万象集团第一大股东悄然易主,“世茂投资”浮出水面。撩开其神秘的面纱,我们看到了一位——第一桶金掘之不易70年代末,年近而立的许荣茂来到香港,身份是再普道不过的打工仔,什么行业都做过,常年累月的勤奋使他开始小有积蓄,但他并没有像李嘉诚那样,在这些一般性的行业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金矿。真正让许荣茂发迹的是一个他以前从未接触过的领域——证券市场。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发现自己敏锐的判断能力和过人的投资天分终于有了施展的天地。从此以后,他的小小积蓄驶上了迅速翻番的快车道,几年工夫的买入卖出使他获得了奠定后来事业基础的第一桶金。据后来推算,这桶金至少应该在5亿元左右。  相似文献   

7.
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最近报道了世界经济强人、香港地产业巨子李嘉诚不惜献巨资兴办教育和医学的事迹,主持人方鸿进在画面结束后又交待介绍,李先生一生俭朴,他一只手提包已用了多年。笔者听到这里,不由得对李先生肃然起敬。在一般人看来,像李嘉诚这样的大富豪,能几千几百万地往外献,个人生活定是一掷千金,“潇洒”至极。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他坚持“富不忘俭,节以报国益民”,这既是他事业得以成功的一个方面,也是他精神尤为动人之处。联想到时下有些人稍有点钱,便吃喝玩乐,甚至狂赌滥嫖。而让他做好事捐几个钱,则吝惜得要…  相似文献   

8.
《西部人》2004,(8)
“塑胶花大王”李嘉诚是如何把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厂发展成为一个让世界同行瞩目的大公司的呢?这里讲述一下李嘉诚艰辛的奋斗史。他的成功除了在于他勤恳、睿智、富有探索精神之外,还与李嘉诚始终信奉的在当今商界一直唱响的“诚信”信条不无关系。偷师学艺开发新品1957年春天,李  相似文献   

9.
“房产税”这个名词在今年大红大紫,可又不清不白,为什么呢?它一方面就像吓唬孩子的“再哭狼就来了”一样.在心里悬起一把达摩克利斯剑,在“人民公敌”高房价背景下赢得极其广泛的注目;另一方面又像那个著名的“狼来了”的故事,警言变成谎言,一遍遍戏谑市场.一次次忽悠人心。  相似文献   

10.
橘子 《东北之窗》2012,(18):60-61
在过去的11年里,代炜,这位现在的经济新闻部记者,就像“钱串子”一样爬遍了大连晚报社那几层楼。这让他拥有一种很特别的生存能力,就像麻将牌里的“混儿”,干什么都能顶一顶,却又不知道自己下一回又会成为什么。  相似文献   

11.
围观     
《中国经济快讯》2013,(36):14-14
#李嘉诚转身投资英国# 国内“地王”频现,而投资大师李嘉诚却不凑热闹。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实业以及和记黄埔相继宣告或将抛售百佳超市、上海陆家嘴东方汇经中心OFC写字楼、广州西城都荟广场和停车场,涉及金额约为410亿港元。同时,李嘉诚对欧洲,尤其是英国的投资热情高涨。  相似文献   

12.
陈璇  沛毅 《发展》2000,(8):43-44
陈芳乎,在甘肃省证券界当属活跃人物,他的许多创新之举为业界所称道:他第一个在公开媒体上做股证;第一个开通投资咨询热线;第一个在证券经营机构设立投资顾问工作室……,正是在于这许许多多的“第一”,甘肃电视台曾为他拍摄了一个专题片一“股市弄潮儿”。本刊对陈芳平先生的专访报道正处于他调整“业务方向”之际,但我们还是想追踪他的发展足迹,并期望像他这样的“弄潮儿”永立潮头。  相似文献   

13.
香港豪富李嘉诚,商场中身经百战,而他称王塑胶花、大赢房地产、决胜“地王”战的传奇经历,堪称为其事业成功奠基的“三大战役”。  相似文献   

14.
冯洁 《浙江经济》2009,(19):36-38
巴菲特、盖茨、李嘉诚……郑立好像做着和他们相似的事情。或许有一天,他也会资产激增,成为顶级富豪,而这一结果的前提则是“多元化”投资。或许知道“立元”的人还不多,但郑立的十年练就、“立元”的快速崛起,好像给了我们某种暗示……  相似文献   

15.
一周人物榜     
李嘉诚:叫停全球新投资;史玉柱:携手五粮液进军保健酒;陈平:宅急送创始人“休假”;黄松有:被免最高法副院长。  相似文献   

16.
“上百万人从事房地产买卖,人们花超过自己年收入10倍还多的钱买房子,向银行贷款。地价与房价越涨越离谱,人人都相信:不动产投资一定赚钱,土地价格只能涨不会跌。到最后,买房的人眼睛眨都不眨,不像买,像抢。”这是日本丸红商社地产业务负责人井阪忠明在向中国经济界人士讲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广场协议”后的日本经济时描绘的情景;而这种情形与近两年来的中国房地产行业惊人的相似。  相似文献   

17.
他是一位经济学家,但他的知名度却像影视明星一样家喻户晓;在经济学界,他以直面社会,敢说真话而为人称道,他以他的真知灼见影响着中国的改革进程,入选CCTV“2002十大经济年度人物”,使他再一次名声大振……  相似文献   

18.
李嘉诚:香港需要和谐的政治环境 据去年12月下旬香港各报报导,长江实业主席李嘉诚因为香港政治环境失去和谐,令他放弃一个约百亿元的投资计划。 李氏以长实透过招标方式投得两幅地皮的事件为例,重申是在价高者得的市场规则下投得的地皮,但仍然惹来批评。他又提及长实追收挞订物业买家的事,表示向挞订业主追收差价,主要是重视法律和合约精神,却引来有的政党炮轰发展商。 李嘉诚指出:民主要建立在法治精神上,文明社会要“知辱”和“知止”。他并不敌视政治,也非针对任何  相似文献   

19.
冯仑谈到公司的失败时说:“实际上这就像一个失败的农村人跟一个城里人谈恋爱,失败了以后,两个人反应是不一样的。城里人说,她要玩弄我的感情,他老说精神;农村人说他糟蹋了我的身子,她又说物质。。其实说的是一件事。”我愿意把这个“一件事”理解为企业的管理/美国《财富》杂志早在1966年就提出:“在1900年几乎不被承认的管理工作,已经成为当今明的中心活动。”  相似文献   

20.
上世纪80年代,原河南省辉县县委书记郑永和离而不休,组织离退休老同志成立“辉县市老干部服务队”,帮助群众治虫、治水、治山,脱贫致富;全国人大常委范敬宜说他是“政声人去后,伟业千古留”。90年代,他倡导和帮助市委、政府修建像红旗渠那样宏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