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唯物主义历史观及其在现代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上的特别应用,只有借助于辩证法才有可能”,是一个有待阐发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为什么只有借助于辩证法才有可能”?因为唯物史观的产生是借助于辩证法的;因为历史发展本身不论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都充满着辩证的矛盾运动,充满着无限的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矛盾运动;因为面对充满辩证的矛盾运动的历史发展,不借助于辩证法而借助于形而上学,不是寸步难行就是到处碰壁。“现代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也证明,只有“借助于辩证法”,历史唯物论才能成为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克敌制胜的思想理论武器。“借助于辩证法”,从主要意义上讲,是借助于对立统一规律,核心是借助于“共性个性、绝对相对”这一“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如是,我们就能从总体上比较正确地遵循历史发展所固有的辩证逻辑和辩证规律,我们的事情就较为顺利,较少失误。  相似文献   

2.
黄芡培的“周期率”描述了一种历史现象,却没有揭示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黄炎培的“周期率”与历史循环论的观点是相同的。历史循环论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一种周而复始的循环运动。中国古代的邹衍、孟子和董仲舒都持有历史循环论的观点,这种社会历史观在中国思想史有深刻的影响。黄炎培的“周期率”终有其历史局限性,唯有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才科学地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在唯物史观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历史理论的构建是和唯物史观的制定结合在一起的。马克思强调了历史是工业史,是物质生产的历史;他探讨了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创立了“五形态”理论;他还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等等。由此,马克思创立和发展了唯物史观。同时,马克思对世界历史的分析始终是站在唯物史观的高度,唯物史观是马克思分析世界历史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道德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它的生成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以经济关系的生成和发展为基础的。要考察市场经济对道德的影响,有必要分析一下经济与道德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不是庸俗的“经济决定论”,在经济与道德的关系上,既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并不认为经济与道德的统一是绝对的统一,而是包含矛盾的统一。关于经济与道德关系曾有“外灌论”和“内引论”的尖锐对立。之后又有“划界论”,将经济与道德关系推向极端,从而离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更为遥远。但历史和现实却都说明,同一种经济体制所产生的利益上的矛盾,可以形成不同的道德价值,道德与经济是具有多重中介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5.
生产力、生产关系辩证运动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长期以来,由于对这一基本规律认识的简单化和绝对化,造成了认识上的混乱。首先,生产力不是“物质力量”,而是人与自然的矛盾关系的统一;其次,生产力的存在方式是客观现实性和社会历史性的统一,与之对应,生产关系也是如此;再次,生产力、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不是“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而是生产力的质变必然导致生产关系的质变,生产力的量变也可能导致生产关系的质变,一种性质生产力的存在,可以决定不同性质生产关系同时并存。  相似文献   

6.
“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论断是马克思、恩格斯从唯物史观出发,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科学,论证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特殊规律的基础上得出的重要思想理论。而在当今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谷、资本主义在相对稳定中繁荣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在“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思想的指导下科学地认识当代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对当今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从黑格尔哲学来认识生产力概念的逻辑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理论是在批判黑格尔哲学的基础上以辩证法思想为方法论而对人类社会所进行的具体认识。从理论渊源来看,黑格尔哲学有助于人们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生产力"作为唯物史观理论的逻辑起点,对应的是逻辑学中的"存在"。黑格尔关于"存在"的认识运动,启发了马克思从生产力开始深入而系统地阐述人类历史和社会。  相似文献   

8.
孙方 《经济师》2014,(2):36-37
唯物史观即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无产阶级的历史观,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普遍的规律,正确指导人们对于社会现象和历史发展规律的认知,促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向科学转变,揭示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相似文献   

9.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也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科学的思维方法。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 :“与时俱进 ,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 ,把握规律性 ,富于创造性。”“把握规律性” ,既是我们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的、开放的思想体系的关键 ,也是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理论创新并由理论创新推动实践创新的必然之举。理论要把握规律性 ,是遵从社会历史发展客观必然性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高度统一 ,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科学历史观的唯物的和辩证的性质。规律是客观事物及其过程内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决定着事物…  相似文献   

10.
用唯物史观指导中国政治经济学体系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理论体系不应是板块式的观点拼凑,而应当反映利益主体的经济运行和发展过程,在主要环节逐步展开各种经济关系的分析,实现理论逻辑进程与经济运行和发展过程的一致。我们要创新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学体系,必须跳出教条主义的误区,在坚持唯物史观的前提下,辩证地再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实际,进而构建促进经济增长、人民致富的经济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