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舒畅  乔娟 《保险研究》2016,(4):11-11
公共养老金制度内生于市场经济制度,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公共养老金制度经历了缓慢产生期、黄金发展期和改革调整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各国的公共养老金制度经历了黄金发展期,进入20世纪70、80年代,公共养老金制度又经历了反复的调整。经过研究发现,在经济危机后一般就是公共养老金制度的调整时期。而制度的反复调整并不能确保制度的稳定发展,公共养老金制度从根本上来说是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反复博弈的结果。本文通过一个博弈模型说明了公共养老金制度是怎么样走向非稳定发展路线的,以及政府与民众博弈的过程。通过研究我们认为,政府在公共养老金制度中扮演的角色不应该是教科书中所一直宣称的“慈父”角色,反而应该是中性角色,这更有利于制度的平稳发展。目前,全球经济处于反复调整与适应期,此时研究公共养老金制度的稳定发展路径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分析了世界养老金制度改革的四大背景,即人口寿命的显著延长与人口迅速老龄化,旧养老金制度下的财政困境,私有化浪潮与经济危机,经济增长与全球化;其次分析了养老金制度改革的三大趋势,即构建多支柱的养老金制度,通过多种措施减少政府在公共养老金中的支付并提高管理水平,养老金制度的私营化;再次分析了私有化改革的效果与改革的分歧与理论争论;最后指出,世界各国先后出台的养老金制度改革方案,都是寻找适合本国国情的解决办法,这些改革体现了公共养老金制度的重大转变,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政策意义,但未来发展充满了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3.
多数中东欧国家第二支柱养老金的发展都经历了实行强制性参与制度,并将公共养老金部分缴费转移至第二支柱个人账户,后又降低转移幅度,缩减私人储蓄规模,因待遇领取阶段存在多种问题又提供退出选择,允许将第二支柱个人账户余额并入公共养老金制度并领取全额公共养老金的历程。这不仅降低了建立第二支柱的意义,也增加了公共养老金支付负担。如何在不增加公共养老金制度负担基础上推动第二支柱发展,成为中东欧国家关注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4.
周志凯 《财政研究资料》2005,(11):45-48,F003
从20世纪90年代起,瑞典开始探索养老金制度改革,1998年国会通过养老金制度改革的立法,1999年开始试行,2000年正式实施全新的养老金制度。瑞典新的基本养老金制度不仅引入了名义个人账户模式.还建立了第二层次强制性的个人账户。具体内容为:按照缴费工资的18.5%建立基本养老金,  相似文献   

5.
经历了私有属性的养老金制度的前期发展以后,意大利建立了主导性的以职业分割的卑斯麦式的公共养老金体系。待遇和缴费层面上的权利义务不对等,经济人口发展的不利因素以及国内国际的政治金融多重压力促使意大利开始改革公共养老金体系,恢复公共财政的可持续发展。意大利的公共养老金改革不仅建立了待遇和缴费的对应关系,也扩大了养老金的福利融资渠道并鼓励了私有属性的公共体系外养老金制度的发展。另外,发展阶段针对非雇佣关系或自雇业者的公共养老金体系的非政府的管理方式在改革中得到了保留。发展与改革阶段的一系列举措深刻的影响和塑造了意大利公共养老金制度的现有功能和形态,对于正处在发展改革过程中各国的公共养老金制度建设也是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随着老龄化和少子化问题的逐渐显露,日本的公共养老金制度已经暴露出了十分严重的问题,日本国民的不信任情绪逐渐滋生。公共养老金问题不仅是一个社会保障的相关问题,也直接影响到日本各届首相的前后更替和日本政局的稳定。进行日本公共养老金制度改革已经迫在眉睫。本文从日本公共养老金制度的财政危机和信任危机两个角度进行公共危机分析,进一步提出对现收现付制的养老金体系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林忠  王慧 《新理财》2007,(4):56-59
目前,多数国家都建立起国家公共养老金、企业补充养老金和个人储蓄性养老金三大支柱养老保障体系,养老金制度由以社会政策为主转变为以经济政策为主。作为企业补充养老金的主要形式,企业年金计划越来越为企业所重视,成为一种与企业人力资源政策相匹配的补偿机制 .[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正一、养老金隐性债务介绍按照国际标准,我国在1999年就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的老龄化问题给我国的养老金体系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并推动了公共养老金制度由现收现付制向部分积累制的改革。现收现付制下,政府所积累的向已退休职工和新制度实施前已经参加养老金计划的职工发放养老金的承诺形成了公共养老金的隐性债务。在制度改革过程中,原来隐藏在现收现付制下的隐性债务逐渐显现出来,测算其规模以及确定如何偿还已成为制度转型后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完善“三项制度” 推动企业年金内在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年金是指在政府强制实施的公共养老金或国家养老金制度之外、企业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和经济状况建立的、旨在为本企业职工提供一定程度退休收入保障的补充性养老金制度。我国的企业年金在养  相似文献   

10.
郭林 《保险研究》2014,(2):10-10
国内外学者对公共养老金个人账户制度的研究已经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这主要集中于公共养老金个人账户制度和制度外变量的关系、国际视野下公共养老金个人账户制度的特征和完善与中国公共养老金个人账户的模式选择和制度优化等三个方面。应理性审视对公共养老金个人账户制度研究的已有文献,特别是客观看待中国"个人账户空账"、"养老金缺口"以及"名义账户制度与基金投资"之间关系等问题。公共养老金个人账户制度研究的未来指向是:基于多学科思维,从多要素出发,立足于整个社会经济大系统,作理性科研,逐渐形成"社会保障学科气派"。  相似文献   

11.
基本养老金是保障退休家庭基本生活的准公共产品。20世纪70年代以后,伴随人口老龄化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各国基本养老金的财务可持续性遇到问题。本文通过对1972年以来养老金改革国际文献知识图谱研究发现,柔性政策成为各国养老金改革的主流策略。本文归纳了全球养老金改革的柔性政策的时期线索、主要内容、主要特征和主要做法,由此构成养老金柔性政策运行矩阵。中国与时俱进地完成了养老金三支柱的制度安排,但与公平、效率和可持续的养老金高质量发展尚有距离。本文回顾现行基本养老保险和企业年金文献并找到制度刚性渊源,有针对性地提出增加政策柔性的建议,包括:为中小民营企业和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减负、降低企业年金门槛的雇主供款计划、雇主供款计入职工个人养老金账户一并管理等。  相似文献   

12.
澳大利亚的养老金制度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小东 《中国金融》2005,(20):13-14
在全球老龄化趋势下,传统的公共养老金计划是否具有可持续性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世界上许多国家养老保障制度的基本模式与运营机制都在发生深刻的变革。20世纪80年代以来澳大利亚所进行的养老金制度改革正是这一世界性潮流的反映。《世界银行发展报告(1994)》大力提倡三支柱的养老体系,就曾以澳大利亚作为成功的案例。作为一种典型模式,澳大利亚的养老体系在制度构建、运行机制、监管安排等方面都有其自身的特点,能给我们提供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3.
企业年金是指在政府强制实施的公共养老金或国家养老金之外,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企业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和经济状况建立的、为本企业职工提供一定程度退休收入保障的补充性养老金制度。  相似文献   

14.
赵青  李珍 《保险研究》2017,(10):87-101
养老保险与居民消费(储蓄)的关系是一个经典却争论不断的话题。本文根据国际比较福利权益数据库提供的21国1971年以来的跨国宏观经验数据,构建长面板数据模型,为公共养老金制度与居民消费的真实关系提供跨国比较的经验证据。研究结果表明,无论采取哪种估计方法,不论对于单身户还是家庭户,各国的人均GDP水平对居民消费支出的正向显著性影响结果最为稳健,这与绝对收入假说相一致。公共养老金覆盖率对不同GDP分组国家居民消费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养老金覆盖率对居民的消费促进作用仅在低GDP分组国家较为明显,而在较高GDP分组国家影响减弱。可见,公共养老金制度促进消费的经济功能并不能被夸大。这对于各国制定合理的公共养老金政策,理性看待公共养老金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瑞典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全民养老金体系的国家之一,一度被许多国家奉为学习的楷模。早在1913年,瑞典议会便通过了国民年金法案,规定对所有老人实行没有差别、一视同仁的养老金保证制度。1999年,瑞典实行养老金体制改革,建立了一套多层次、多支柱的养老保险模式,将担子分担在政府和企业身上,使老有所养建立在了一个更坚实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6.
日本、德国和瑞典三国公共养老金虽然制度模式存在较大差异,但在人口老龄化不断加深的背景下采取了较为一致的待遇调整规则:在缴费率和替代率水平双重约束下,引入反映人口结构变化的可持续因子以实现制度的自平衡。考虑到三国涵盖DB和DC两种不同的待遇给付方式,本文通过分析三国养老金调整机制的发展历程和运行实践,从缴费率、替代率水平、代际风险分担和政府负担程度等四个方面,对不同待遇给付方式下引入人口因子的养老金调整机制运行效果进行比较分析,通过经验总结以期为其他国家调整机制的完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英国养老金制度体系的问题是公共养老金保障不足,职业养老金覆盖范围有限。英国自2012年10开始实施“自动注册”的强制性第二支柱计划,该计划涉及面广,分阶段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弹性,由雇主和雇员共同缴费,国家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通过养老金监督局和信托制度(NEST),增加指导,辅助实施。文章分析了此项改革的来龙去脉,并认为此项改革是英国养老金一揽子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对过去30余年公共养老保险私有化改革引起的问题的修补,也是完善养老金体制的重要突破。英国此项改革的一些做法值得中国借鉴。  相似文献   

18.
何伟 《中国保险》2008,(1):57-61
企业年金是在政府强制实施公共养老金或国家养老金制度之外,企业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和经济状况自愿建立的、旨在为本企业职工提供一定程度退休收入保障的补充性养老金制度。按照主办企业年金计划的企业数量,企业年金计划可分为单雇主企业年金计划和多雇主企业年金计划(又称集合企业年金计划)。  相似文献   

19.
张艳 《中国保险》2012,(9):62-64
老龄化引起的养老金支付危机人口老龄化会提高养老金计划的领取/缴费,从而使养老金制度出现支付危机。因此,各国纷纷采取措施改革现有的养老保险制度,以应对老龄化带来的养老保险支付危机。这些措施包括通过经济杠杠,促进企业年金、个人储蓄型养老金等私人养老金的发展,以减轻政府养老负担,提高个人、企业等市场主体的养老保险责任。其中,延税型养老金以其节税等优点被民众广泛接受,并逐渐发展成一种成熟的养老制度。  相似文献   

20.
1981-2011年,拉美养老金改革已有30年历程。30年里,拉美地区既经历了由现收现付制向个人账户制转变的第一轮养老金私有化改革;也正在经历着重视公共因素和社会因素在养老金制度中的作用、完善个人账户制度的第二轮养老金改革浪潮。首先在对拉美第一轮养老金改革回顾的基础上,对第二轮养老金改革出现的背景进行了分析,说明个人账户制度较低的覆盖水平、较高的管理成本以及缺乏共济功能等自身缺陷,以及拉美"后新自由主义"的兴起,为第二轮养老金改革奠定了基础,提供了良好契机;其次,对第二轮养老金改革的主要情况进行了阐释,主要集中于个人账户制度"国有化再改革"、公共养老金制度的复兴以及个人账户制度的完善等三个方面;最后,由于拉美人口老龄化以及财政压力,对个人账户制度的改革将会继续进行下去,第二轮养老金改革也会相伴而行,二者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与政府、国有与私有、路径突破与路径依赖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