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是实现严格保护耕地的法定内容,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土地开发整理是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重要手段。针对当前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实践和耕地占补平衡的清查,分析了耕地占补平衡和补充耕地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通过加强对补充耕地的严格审查,确保补充耕地的数量和质量,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耕地占补平衡。  相似文献   

2.
耕地保护与耕地占补平衡均衡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当前我国在耕地保护与耕地占补平衡方面存在的耕地动态平衡压力过大、耕地保护政策落实困难等问题,指出现阶段我国应在耕地内涵挖潜方面做文章,并提出了严格规范垦荒行为、推行内涵式挖潜的土地利用方式、大力改造中低产田、易地占卜平衡等耕地保护与耕地占补平衡均衡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耕地保护和占补平衡难度越来越大。于是,利用市场化运作,将补充耕地指标作为一种特殊商品进行交易实现占补平衡的目标渐成新趋势。本文拟对耕地占补平衡市场化运作之利弊作一简析。耕地易地占补平衡的法律和政策依据《土地管理法》第33条规定:个别省、直辖市  相似文献   

4.
由于耕地资源分布的不平衡性,因此省域范围内实现占补平衡是其发展的趋势.以不同农业生态区的耕地质量占补平衡为研究对象,依托农用地分等定级的理论和成果,以标准粮作为耕地占补平衡折算的桥梁,针对当前占补平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不同农业生态区耕地质量占补平衡的思路和方法,建立了一套区域内耕地质量占补平衡的测算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分析北京市耕地占补平衡面临的问题,为编制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依据.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分析了北京市耕地占补平衡的现状,提出在北京市这种特殊人地矛盾地区耕地占补平衡的工作重点和解决方法.研究结论:北京市的耕地占补平衡的工作重点是保持耕地生产能力的平衡,耕地可以纳入城市系统,成为北京市的绿色隔离带.  相似文献   

6.
《农村工作通讯》2011,(15):64-64
7月20日,浙江省政府公布了《关于开展2011年粮食稳定增产行动的通知》,在这份通知中,浙江省政府指出,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强化耕地数量保护和质量保护。工程建设项目确需征占用耕地的,应当按照先补后占、占补平衡的要求,补充划入与征占用耕地质量相当的耕地。  相似文献   

7.
关于建立耕地占补平衡考核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研究目的:研究和确定耕地占补平衡考核的原则、标准和方法,为落实占补耕地"数量和质量相当"提供支撑.研究方法:根据耕地质量的内涵和国家耕地占补平衡保障粮食安全的目标,分析了影响耕地质量和生产力的因素.研究结果:耕地占补平衡考核的指标体系应该选择气候、土壤和田间工程条件;评价方法应该采用气候和田间地块质量参数逐级修正的方法.研究结论:应尽快出台<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办法>,用以考核耕地占补平衡,确保中国存量耕地粮食生产能力不下降.  相似文献   

8.
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是耕地保护的核心制度之一。但现行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在实施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单纯为了补充耕地,不顾条件硬性开垦,导致成本高、效益差且影响生态环境等后果。本文分析提出:对不同自然禀赋条件采取差异性政策,使政策的刚性与经济人的理性相统一,让经济人在刚性政策的约束下作出理性的经济选择,才能真正达到保护耕地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再议我国耕地占补平衡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是新土地管理法的核心内容之一,从近几年的实践证明,该制度有效地保护了耕地,但由于制度发展时间不长,仍然存在“重开垦,轻整理”、“重数量,轻质量”等问题。本文在分析现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的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最优开垦规模的分析框架权衡生态成本和经济效益、整合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的激励机制和各部门的协调机制、将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放入社会大环境考虑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总结中国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制度的发展以及目前考核体系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拟从耕地占补平衡考核新机制要求入手,通过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制度促进此项制度的规范发展.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多因素综合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提出了由基础控制指标系统和综合评价指标系统组成的二级耕地占补平衡考核指标体系,并以荆州市某建设用地耕地占补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论:现行耕地占补平衡考核体系尚待完善,建立严格、规范、细致、有效的考核体系是促进此项制度良性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1.
中原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耕地保护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中原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耕地面积占河南全省耕地总面积的45. 5%,是河南省小麦和玉米主产区,文章研究中原区的耕地保护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期对促进中原区耕地保护提供借鉴。[方法]该研究通过时间序列分析、比较分析、空间分析等方法对当前中原区耕地数量分布、耕地质量等耕地资源状况,以及耕地占补平衡、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与保护、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确权等耕地保护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中原区耕地面积持续减少,未来耕地面积减少之势难逆转;耕地保护力度不够,非法占用耕地问题时有发生;耕地后备资源不足,耕地占补平衡落实难度加大;耕地重用轻管问题仍然突出,农田质量较低;耕地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结论]该研究针对上述问题研究提出了强化耕地管护,确保耕地面积基本稳定;强化耕地建设,提升耕地生产能力;创新土地管理与保护机制等加强耕地资源保护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城镇化的进一步推进,地方政府与农用地的所有者和使用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民)将耕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冲动日趋强烈,全国耕地数量进一步逼近18亿亩的红线.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保护耕地的有关政策措施,其中包括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等,而面对农地转用的巨大经济利益,单纯依靠行政手段来保护耕地资源越来越显现出其不足.耕地保护中存在着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农户三方面行为博弈与外部性,为完善当前的耕地保护制度应建立耕地保护补偿运行机制,构建区域性耕地保护补偿体系,加大政府耕地保护执行监督处罚力度.  相似文献   

13.
关于耕地"占补平衡"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和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能否解决占补平衡问题,直接涉及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和土地利用的总政策。传统“等质等量”意义上的耕地“占补平衡”,在实践中无法得到长期保证,应从农产品产出总量上去重新认识和理解“占补平衡”,认真研究和探讨实现占补平衡的新对策,加大对现有耕地的整理力度,并作为实现占补平衡的重点工作;在未利用地的开发工作中,应把水产养殖用地视为耕地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4.
耕地占补平衡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耕地保护领域两项重要工作内容,也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是在做耕地数量的"加法",目的在于遏制耕地数量减少的势头;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则是在做"乘法",目的在于提升耕地质量.  相似文献   

15.
《农村财务会计》2006,(12):24-24
本刊讯 国土资源部最近颁布了《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办法》。按照这一考核办法,国家将开展2006年度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工作。  相似文献   

16.
国土资源部、农业部、监察部、审计署、国家统计局等五部门9月19日启动各省(区、市)人民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履行情况核查工作。核查内容包括各省耕地保有量及变化情况、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及变化情况、耕地占补平衡与基本农田占用补划落实情况、耕地保护责任落实和制度建设情况、耕地等级与耕地质量建设情况,  相似文献   

17.
《齐鲁粮食》2006,(7):44-44
“十五”期间,我省耕地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全省共划定基本农田保护面积667.16万公顷,基本农田保护率保持在87%,连续五年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  相似文献   

18.
农用地分等成果在耕地占补平衡中的应用--以浙江省为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目的依据农用地分等理论及成果,分析浙江省耕地占补平衡面临的问题,探讨耕地质量占补平衡的评价方法,并以浙江省农用地分等成果进行实证研究.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依据农用地分等规程,运用利用等作为划分耕地等别标准,以标准粮产量为基准计算等别之间折算系数.研究结论建立耕地占补平衡折算体系,完善耕地占补平衡相关政策和制度,建立有效的评价和监督机制,保持耕地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9.
实施可持续耕地占补平衡的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剖析耕地占补平衡的内涵与外延,并针对我国目前耕地占补平衡实施过程中,落实不到位及占补平衡指标过于粗糙所造成的实施效果不佳等问题,提出了新的思维方法,建议从更高的时空尺度和监测水平上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实现以人为本、人地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关于加强耕地保护保障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述了我国耕地保护的发展现状,并分析了耕地保护与保障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严格管理建设占用耕地、调整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加大对耕地质量的维护、完善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加强监管与考核的力度等面向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耕地保护强化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