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融危机包括货币危机和银行危机,文章分别定义了货币危机和银行危机,指出货币危机产生的原因,银行危机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表现为三个方面:货币供给量、产出水平和失业率以及财政收入;货币危机对宏观经济影响表现为: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和利率水平。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兴市场爆发的金融危机一般以共生危机(twin crises)的形式出现,即货币危机和银行危机在一段时期同时存在。单独的货币危机理论或者银行危机理论都不能很好地解释共生危机现象,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原因在于目前流行的货币危机理论中没有加入银行部门和金融体系,亚洲金融危机中有一点货币危机理论没有提及的就是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及银行部门的  相似文献   

3.
由于近来在新兴市场国家发生的一系列货币危机都同时伴随着银行危机的发生,要全面地理解这些货币危机,我们需要将具有微观基础的银行部门明确地纳入到货币危机的分析模型中去.该文通过应用基于信息的银行挤兑模型,建立了一个双重危机模型,并对诸如经济基本面的脆弱如何导致双重危机,以及银行危机和货币危机如何相互作用等问题,做出了内生化的解释.模型抓住了最近新兴市场货币危机的本质特征,并与最近东亚危机的经验事实非常符合.  相似文献   

4.
货币错配与银行危机和货币危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货币错配是新兴市场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所无法避免的问题,它具有净外币负债和净外币资产两种表现形式.在新兴市场中,只要其银行体系存在大规模的货币错配,不管表现为哪一种形式,都会增加其金融体系的脆弱性;而且在宏观或微观经济基本面恶化的情况下,可能引发银行危机甚至是货币危机.此外,当出现不利冲击时,银行体系中存在货币错配将会导致其资产和负债的期限错配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5.
有很多原因促使银行危机成为最近一段时期理论界研究的热点。这些原因包括银行危机在国际范围内的频繁爆发,银行危机和货币危机、债务危机交织在一起,以及银行危机对一国生产造成的巨大损失等方面。本文将结合国际社会对于银行危机的判定标准以及我国银行体系的实际情况,重在阐述这样一种观点:虽然目前银行危机由于政府提供了大量的隐性担保而得以抑制,但在长期内,银行危机仍有可能从越来越多的银行失败蔓延开来。消除隐藏在我国银行体系内潜伏的巨大风险,将银行危机扼杀在萌芽阶段,将是下一步金融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共生危机的事实表明,货币危机与银行危机共生的现象在不同类型的国家均可能出现,而非某一类国家所特有的现象.基于对共生性货币银行危机触发机制国别差异的考察,文章在对1980~2006年间60个国家共生危机发生情况识别的基础上,分别构建了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生危机生成的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表明,工业化国家的共生危机主要是经济中各类矛盾累积的结果,发展中国家则主要源于本国制度缺陷,而采用滞后一期的变量来解释工业化国家共生危机时,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银行危机与货币危机共生性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 997— 1 998年的亚洲金融风暴中 ,银行危机与货币危机的同时爆发 ,即共生性危机的发生引发国际社会与学术界对这种现象的重新思考 :这种共生性现象是否确实具有普遍性 ?从理论的角度来看 ,银行危机与货币危机之间的确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但到目前为止 ,很少有研究从实证的角度来证明这种联系的确存在。正是基于此 ,本文从实证的角度出发 ,旨在揭示出银行危机与货币危机之间的确存在着相互影响 ,换言之 ,共生性危机的发生是具有显著性的。具体来说 ,本文以 1 975— 2 0 0 0年期间 53个国家危机的发生情况为研究对象 ,分别运用频率分布、信号法 ,以及概率回归模型来分析两种危机的共生性 ,并得到非常一致的结论 :在新兴市场国家中 ,银行危机与货币危机之间的确存在着明显的相互关系 ,同时银行危机更趋向于作为货币危机即将发生的同步或预警指标 ,而反之则不然。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加入WTO以后 ,随着国际资本流入的不断增加 ,国内的货币供应量也将随之增加 ,这将增加银行的经营风险 ,并有可能导致银行危机的发生。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9.
参与银行借贷活动的主体从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决定自己的行为。国外消费者为了达到效用最大化决定消费和存款行为;银行为了达到利润最大化尽可能选择利润高的项目;企业也会在还款和违约之间按成本最小的原则作出决定。参与主体之间的这些行为会加大银行风险,加速资本外逃,引发银行危机。随着银行危机的发生、资本的外逃,本币会大幅度贬值,酿成货币危机。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资产负债表分析框架构建了本币升值通过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渠道引起银行危机的模型.结论认为本币升值与银行及其客户存在相当多的净外币资产型货币错配的情况下,如果本币升值幅度很大,则可能引起银行部门的危机.实证检验表明在人民币升值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因债权型货币错配造成的净值损失与银行无清偿能力风险指数呈正相关关系,这表明货币错配风险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稳定性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1.
银行风险及危机预警体系对于一国的银行及金融安全极为重要,而预警指标体系设置成为构建银行危机预警模型及体系的基础.本文对于银行风险、银行危机及其预警体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在分析和比较发达国家预警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经验和国际通行惯例,对我国的银行风险及危机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了做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2.
早期银行危机预警显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行破产及银行系统危机可以产生危害性很强的后果。所以,加强对银行危机的早期预警,是提高国家经济部门职能水平及经济管理水平的关键步骤。──BrendaGonzalezhermosillo在过去的20多年中,许多国家经历了严重的金融危机,并由此最严重的金融问题在新兴市场经济中引发了。始于90年代中期的一些亚洲国家银行系统(包括印尼、朝鲜、泰国)的金融问题也形成明显的地区蔓延趋势。拉丁美洲一些国家如墨西哥、委内瑞拉、智利和哥伦比亚80—gO年代也发生过严重的金融危机。银行危机不仅仅发生在一些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中,也发生在80年代…  相似文献   

13.
国内外银行危机研究述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剧,金融安全问题更加突出,而作为金融体系主体的银行安全问题更受到各国的关注。国内外关于银行危机的研究大量涌现,包括对银行危机的概念界定,银行危机的成因、预测以及银行危机的传染性等几个方面都取得了进展,这为银行危机的研究建立了一个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4.
2007年发生的美国次债危机是自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全球金融危机事件。本次事件当中,最为引人瞩目的就是"影子银行"的存在。影子银行系统作为现代美国金融体系最具创新性的金融安排机制,成为了推动本次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并蔓延至全世界的关键环节。本文通过对既有关于影子银行问题的产生、发展、原因等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对影子银行在当代金融体系中的意义、地位及其管理进行判断,进而审视中国类影子银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银行危机过程中的道德风险及其对银行危机成本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分析了处于危机状态的银行,为什么会产生严重的道德风险问题,以及道德风险是如何影响危机处理成本的,并提出我国中小金融体系重建必须重视先从根本上克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银行危机的频繁爆发给世界经济造成了巨额的损失,银行脆弱性作为引发银行危机的主要原因受到各国学者和监管当局的研究和重视,研究后危机时代银行脆弱性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从银行脆弱性的影响因素角度来对我国银行业上市公司脆弱性问题进行研究.通过模型的建立,实证分析了影响我国银行业上市公司脆弱性的因素,从而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提出建议和意见.通过研究可以得出结论:宏观经济变量对我国银行脆弱性有显著影响;GDP增长率对银行脆弱性有显著负向影响,通货膨胀率对银行脆弱性有显著正向影响.中观金融变量的存贷实际利差只对我国国有控股银行的脆弱性有显著负向影响.微观银行变量对银行脆弱性有显著影响(其中,资本充足率、净资产收益率和资产规模对银行脆弱性呈显著负向影响;贷存比对银行脆弱性呈显著正向影响;拨备覆盖率与银行脆弱性关系不确定).  相似文献   

17.
刘茂盛  谢顺利 《经济师》2007,(8):36-36,70,241
文章将耗散结构理论引入银行危机形成机理研究中来,指出银行危机其实是一种银行经营的无序状态,是由系统总熵变增加和随机涨落引发的。因此,提出实行创新、谨慎的银行监管模式,稳步推行金融自由化及建立突发事件管理机制来预防银行危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国有企业负债率越来越高,银行呆帐坏帐越积越多,已经成为影响企业正常运营、制约银行商业化改革、造成货币贬值、导致银行货币危机的重大经济社会问题。尽快妥善解决银企债务危机,已是当前经济改革不容回避的的抉择。  相似文献   

19.
一、阿根廷对阿根廷来说,80年代是在银行危机中开始,也是在银行危机中结束的。80年代初期,阿根廷发生了一次严重的银行危机。处理这次危机的办法以及其他因素加在一起,使阿根廷在80年代末期不得不面对又一次银行危机。危机的开始。阿根廷80年代初期的银行危机...  相似文献   

20.
褚景元 《技术经济》2007,26(10):81-83128
20世纪末爆发于东南亚国家的金融危机给该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经济都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危机之后一些学者对于该地区银行的经营业绩与危机之间的关系作了大量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经营状况较差的银行体系往往会诱发货币危机的爆发。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独辟蹊径,论述了一国良好的银行体系在投机性货币攻击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而提出了对一国国内信贷量进行控制的政策操作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