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王丙金  韩国杰 《环境经济》2006,(11):F0003-F0003
绿色生科,就是实行不污染环境;实行对人,对自然,对社会均不造成危害的生产。随着全社会环境意识的提高,企业要想占领21世纪的市场,就必须具备超前的全方位的环境意识,生态意识,只有具备这样的意识,并积极采取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行动,才能使企业真正的正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可持续发展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文明的进步而提出的一个全新的社会发展观。其基本内涵是:以人为主体的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自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只有自觉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与共同进化,保持生态平衡和资源永续,才能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为子孙后代的长期发展保存良好的自然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3.
论社会生产可持续发展与教育动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当代生产活动中的新观念。这种观念要真正变为现实,必须依靠教育,因为生产力发展的决定因素是人的素质,人的素质主要是由教育培养的,而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方法与内容是培养不出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劳动者素质的,只有大力发展现代的实用型教育,才能满足社会生产的要求,才能使教育成为社会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真正动力。  相似文献   

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在制度建设已成为共识.诚然,制度不可或缺,同时也需社会各层面的自觉意识,只有制度触及了意识,才能真正起到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从系统的观点来看,企业是经济系统的基础单元,因而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层面是企业家精神的提升和自觉,也就是说企业家精神要体现时代要求.这一要求就是要将和谐意识内化为企业家精神,具体体现为人本意识、环境资源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5.
重点讨论了有关"和谐管理"的管理思想,提出"和谐管理"是指人与人关系的和谐,人与物的和谐,人与环境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在实证的基础上,从和谐管理的概念、和谐管理的科学性、如何实现和谐管理的途径等方面得出,只有尊重人权、科学管理,才能做到和谐管理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生态大学构建模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生态文明时代的到来,生态大学成为21世纪高校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全新办学模式。本文以生态中心主义思想,即人与环境和谐、均衡发展的理念提出了生态大学的概念和内涵,以生态学理论论述了构建生态大学的五项系统,并尝试建立生态大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思想,蕴涵着丰富的可持续发展内涵。用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思想来重新审视正处于困惑阶段的现代人类文明,特别是自然生态环境被我们用一种依靠过度消耗自然资本来谋求发展的方式,就可以得出:要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就不能单独从经济发展方式去寻求可持续发展模式,而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实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环境道德是公民在建立可持续发展社会中应该遵循的基本行为规范,其主要内容是尊重自然、保护环境、节约和合理利用资源、人与自然界和谐相处.我们必须认识自然,顺应自然规律,科学地协调、改造环境,善待地球,珍惜资源、节约能源,走生态文明、低碳发展之路.再塑中国人的生态环境道德,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和环境道德水准,是一项长期任务,也是环境保护事业的重要措施.我们要改变对自然的态度,寻求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生态化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影响雇员的行为、态度以及绩效的各种政策、管理实践以及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是利用所有的个人去实现组织的目标。当前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人力资源管理的众多内涵普遍体现出人力资源管理是一种与人有关的管理实践,虽然有时涉及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中人与管理环境的关系问题,但是并没有把重点放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讲和谐社会,要将多方面的和谐关系汇集起来才能实现社会的全面和谐、整体和谐和持久和谐,笔者认为,研究人力资源管理环境与人的和谐关系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
人性在可持续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要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形成人和自然和谐的生态文明,就必须铸造合乎社会和自然发展的人性。本文将从人性的角度,对人类中心主义、自然中心主义和可持续发展进行论述,并从中找出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王朝科 《生产力研究》2003,(2):131-133,242
可持续发展思想已经深入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 ,成为超越国界、超越种族、超越时空、超越意识形态等的共同目标。无论人们从哪个角度去阐释可持续发展 ,但有一点是共同的 ,即可持续发展思想始终贯穿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平衡、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公平”这两条线索。在“人与自然、人与人”这一矛盾关系中 ,人始终都是矛盾的主体和核心 ,因此 ,人的问题尤其是人的意识问题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2.
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必要性(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是指当代人不以消耗甚至破坏下一代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生态和环境为代价而谋求发展,保持生物的多样性,资源可以得到永续利用,生态和环境适于人类居住、生活和工作。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特征。  相似文献   

13.
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城市污染也愈发严重。因此,把环境问题处理好变得越来越重要。保护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也只有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才能真正得到有效的保护。保护生态环境,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经济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保证。  相似文献   

14.
和谐与创新是21世纪中国企业发展的两大主题。营造和谐创新企业是企业充分利用"黄金发展期"的机会、规避"矛盾突显期"的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文章首先概括了和谐创新型企业的内涵,提出了企业和谐场和企业创新力的概念;然后阐述了和谐创新性企业的聚集、聚合与聚变机制。  相似文献   

15.
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持续性已经成为发展研究方面的一个重要课题。尤其在Brundtland的报告于1987年发表后,持续性这个术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是持续性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可持续发展意识差什么,不仅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在不同的社会,不同的国家也有不同的内涵。一、持续性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在80年代,持续性这个术语在发展论坛上变得非常重要。发展之所以是不持续的,是因为它破坏了环境、削弱了人们生存的基础。但是,迄今为止,持续性的含义仍然是捉摸不定的。JC。bs指出:“持续性意味着环境应按下列条件和程度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企业的环境会计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需要采取各种措施进行完善。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的环境会计计量报告体系以及信息披露方法,促进企业以及公众的环保意识和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以真正实现环境会计这一可持续发展内涵。而资产会计计量与核算的研究中应将计量基础以及范畴考虑进去。  相似文献   

17.
冯守宇 《经济论坛》2012,(11):124-126
近年来,由旅游业发展而引发的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旅游目的地环境和旅游资源的破坏日益严重。因此,旅游企业提高环保意识、建设环境文化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环境文化的概念内涵入手,分析了我国旅游企业环境文化建设的现状,针对我国旅游企业环境文化建设缺失的情况提出了一系列策略,希望以此提高企业环保意识和环境文化建设的积极性,进而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可持续发展理论:进展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张坤民认为,可持续发展理论产生的背景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和资源遭到越来越严重的破坏,人类已不同程度地尝到了环境破坏的结果。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公害”的显现和加剧,人们逐步认识到一些全球性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思想于 80年代被提出 1。陈耀邦指出,可持续发展是 80年代随着对全球环境与发展问题的讨论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  相似文献   

19.
生态哲学既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础,又随着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发展而不断得到丰富、完善。只有真正理解生态哲学和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内涵及相互关系,才能更好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0.
可持续发展问题是一个怎样确立人与社会和谐关系的问题。可持续发展伦理现是学术界在研究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伦理学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新型的环境伦理理论。从伦理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对以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利益观的人际伦理观和环境伦理观的深入分析,揭示可持续发展伦理观的演变过程,同时指出可持续发展伦理观的核心内容就是“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