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建立上市公司退出机制对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市场化建设是非常重要和不可缺少的 ,体现了证券市场的流通性特点 ,符合市场经济体制下“优胜劣汰”的原则 ,有利于培养企业的上市风险意识 ,真正使上市公司重视和理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作用和意义。通过法制化建设和建立有效的上市公司退出途径 ,将使我国证券市场上市公司退出机制早日健康的建立。  相似文献   

2.
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OTC 市场除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外,也为风险投资提供退出通道,在促进风险投资发展的同时,带动了高科技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OTC市场的发展也使上市公司的退出机制趋于完善,促进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借鉴国外OTC市场的成功经验,大力发展我国场外柜台交易市场,使我国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结构的目标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3.
建立上市公司退出机制是促进我国二板市场稳健、高效运行的必要途径和有效手段.在国外成熟的证券市场上,建立公司下市制度是各国证券市场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一个高度市场化的证券市场可以通过其内在的运行机理实现其自身的均衡.证券市场运行机理的表现之一,就是不断吸纳优质公司上市,同时又不断淘汰劣质公司下市.  相似文献   

4.
黄明 《开放潮》2002,(1):21-22
我国证券市场建设成绩是主要的,但不可否认,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中国证券市场是一个发展中的新兴市场,除了市场发展不成熟、运作不规范等新兴市场的共性病症外,还有不少传统体制下形成的历史遗留问题。当前,我国证券市场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证券市场稳健发展 的基础还不巩固。──上市公司总体质量不高。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中仍有一部分上市公司缺乏持续盈利能力,经营业绩的稳定性较差,有的甚至出现严重的亏损,影响上市公司总体质量。这种情况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  相似文献   

5.
一个高度市场化的证券市场可以通过其内在吐故纳新动态调整,不断吸纳优质公司上市,同时又不断淘汰劣质公司下市,为证券市场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促使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因此,作为优化资源配置的有机系统,证券市场必须是双向开放、有进有出的市场。但我国沪深股市资不抵债的上市公司却存在巨大的退出障碍,证券市场基本上表现为一个单向扩容的半封闭式的市场,即只有单一的吸纳功能,而尚未真正有效地发挥排放功能。证券市场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的高低,对于该市场的平均利润水平、稳定性和投资理念的提升有着明显…  相似文献   

6.
我们应有什么样的上市公司退出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证券市场总体规模的不断扩大,建立完善的上市公司退出机制是不容回避的、事关证券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重大课题.证券市场运行机理之一,就是不断吸纳优质公司上市,同时又不断淘汰劣质公司下市.通过吐故纳新的动态调整过程,为证券市场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促使资源从低效率的劣质公司流向高效率的优质公司,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因此证券市场必须是双向开放、有进有出的市场.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国的证券市场只有单一的吸纳功能,而尚未真正有效地发挥排放功能.  相似文献   

7.
Markowitz投资组合模型在深沪股市上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光明  刘永 《新疆财经》2001,(4):41-43,59
我国证券市场历史虽然较短,但其发展却相当迅速,到2000年底,我国境内上市公司从初期的13家增至1000多家,市价总值从103亿增至40000多亿.由于我国证券市场法规还很不健全,各种信息披露也不规范,股票交易中存在很多违规行为,个股市场风险很大.  相似文献   

8.
张策  姚华 《辽宁经济》2001,(1):22-22
一、变革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建立股票市场的现代产权制度基础  目前,在沪深股市900多家上市公司中,约三分之二的股权是由国家股和法人股组成的不可流通股。这不仅违背了市场经济的公平原则,而且导致了“廉价控股权”和频繁的“用脚投票”。对上市公司股权结构进行变革不仅可以为国有股东提出退出机制,更有助于提高整个证券市场的资本流动性,为各类企业依托证券市场开展更为深入的资产重组创造条件,使证券市场的资源优化配置功能更为充分地发挥出来。  二、积极培育证券市场各类金融机构和金融中介  就证券市场而言,培育证券市…  相似文献   

9.
退出机制的四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2月22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这表明我国证券市场建立上市公司退出机制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即将进入实质性的操作阶段,标志着我国在建立上市公司退市制度方面迈出了坚实而可喜的一步.  相似文献   

10.
陈建辉 《中国经贸》2009,(22):97-98
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融资,投资者主要根据上市公司所披露的信息进行股票、债券的选择,因此,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是否完善直接关系到市场投资者的权益以及我国证券市场的有序运行。本文在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原则以及披露不完善的原因研究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措施,以保证我国上市公司披露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及时,维护市场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以及证券市场的有序运行。  相似文献   

11.
2002年以来,我国有20多家券商因为各种原因而退出市场,引发了证券市场的不安与震荡,本文对国内券商的退出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探究,对比国外成熟市场的成功做法,指出构建券商市场化退出机制是完善我国券商退出机制的关键,并就构建国内券商市场化退出机制的内容和配套机制设计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刘纪鹏 《上海国资》2000,(10):28-30
以1991年底成立的上交所、1992年初成立的深交所为标志,迄今中国证券业已走过了十年历程,十年来,中国证券市场从无到有,上市公司从少到多,已发展了1000多家上市公司,成功地为国民经济及其发展筹得近9000亿资金,上市公司总股本3100多亿股。股票市值高达30000多亿,占 GDP 比重的35%左右。尽管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有较大差距,但就资本市场的发展速度而言,世界主要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达到1000家所用时间,伦敦交易所用了190年,纽约交易所用了165年,东京交易所用了98年,而我国的深沪交易所只用了不到10年,其发展速度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堪称资本市场的奇迹。综上所述,如果说,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第一个十年以追求规模和总量为特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症券市场的种种不规范现象是由筹资功能定位不当、上市公司股权机构不合理、长期缺乏退出机制等一系列制度缺陷造成的,本文在此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制度缺陷进行了剖析,并从经济转轨这一角度进行了解释,在制度创新方面提出了一些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4.
国内券商面临的困境及其出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持续低迷,国内证券业已连续两年出现整体亏损,证券公司就整体而言在技术上已经破产,由此产生的金融风险和社会危害也与日俱增.证券公司大面积亏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证券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内控机制不健全、严重违规违法经营等内部原因,又有证券市场制度性、结构性和功能性缺陷,上市公司质量普遍不高导致证券市场缺乏具备投资价值的品种,政府监管失效、监管滞后,国有体制落后等诸多外部原因.证券公司的出路在于改革和创新,实行"强化退出、分类监管、扶优限劣"的政策,建立问题券商关闭、托管等强制退出的机制,通过重新洗牌,使证券业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法制环境的完善,上市公司数量不断增加,在通过证券市场筹集资金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市场反应强烈的违规行为。在证券市场上,依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上市公司要向外部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其中最受关注的莫过于会计盈余信息。如果盈余信息不真实、不可靠,就会误导投资者做出错误的经济决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法制环境的完善.上市公司数量不断增加.在通过证券市场筹集资金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市场反应强烈的违规行为。在证券市场上.依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上市公司要向外部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其中最受关注的莫过于会计盈余信息。如果盈余信息不真实、不可靠,就会误导投资者做出错误的经济决策.影响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其经济危害是非常严重的。  相似文献   

17.
谈谈以股抵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7月27日,中国证监会、国务院国资委以上市公司电广传媒为代表,正式启动“以股抵债”的试点工作,一石激起千层浪,上市公司“以股抵债”立即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各方人士见仁见智,众说纷纭。以股抵债是指上市公司以其控股股东“侵占”的资金作为对价,冲减控股股东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被冲减的股份依法注销。以股抵债是我国证券市场金融创新之举,  相似文献   

18.
对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收购立法的几点思考张竹英汪慧玲自“深宝安”收购“上海延中”开中国证券市场收购之先河以来,年轻的中国证券市场就不时有上市公司收购或被收购的新闻出现。在一级市场上为争夺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地位,各公司频频举牌,二级市场上的收购之战更是精彩...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并购重组出现在80年代中期,而第一例纯市场意义的上市公司并购案例则是1993年10月深圳宝安收购上海延中事件。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上市公司重组可谓愈演愈烈,一浪高过一浪。进入90年代,随着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重组已成为深化国企改革,优化社会资源配置,盘活存量资产,调整经济和产业结构的最重要手段,由于早期中国证券市场实行国有股,法人股和流通股分割的市场制度,致使上市公司重组大多发生在少数几家股份全流通的上市公司中,1993年9月,深宝安收购上海延中成为新中国第一例市场收购案,当年还发季了“万申”事件,“天飞”事件。1994年4月,“恒棱”事件又写下了新中国证券市场重组史上两个第一的记录,即第一例国有股转让,第一例完整 意义上的买壳上市。与“恒棱”事件同期发生的还有“康凤”事件,这两个案例第一次从实践上打破了国有股,法人股不能流通的认识误区,为以后一系列重组案开辟了道路,提供了经验,成为相当一部分受额度控制不能上市的企业,通过收购国有股,法人股间接上市的一条可行思路,在此之后,国有股,法人股转让的控股权转移重组,已逐步成为控股权重组的主流模式。1994年9月证监会以连续三年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10%作为上市公司配股的基本条件,而《公司法》则规定连续三年亏损的公司将被取消上市资格,这使得大批绩差公司不但失去了配股再融资的资格还面临被摘牌的危险。“保配保壳”成了控股股东和地方政府的一个难题。1996年上海市政府明确提出要改造上市公司,并在市经委下成立了“重组办”,列出了一批“壳”公司名单,97年众城实业,联合实业,钢运股份国有股,法人股的场外转让就是市政府推进上市公司重组政策的具体体现。97年下半年,一批上市公司重组更将国有股转让和无偿划拨与上市公司的资产彻底置换结合在一起,直接借资产重组实现优质资产间接上市,将地方政府参与下的行政性重组推向了极至。97年底“十五大”提出“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等一系列政策之后,一批因受政策限制而被长期排除在证券市场之外的民营企业开始了以买“壳”方式间接上市的尝试。98年买壳上市的民营企业共15家,99年达到了27家,占当年股权转让案例的20%,除收购上市公司外,规模小的民营高科技企业也成为上市公司收购的主要目标,99年几乎70%以上市公司为收购主体的并购重组案与民营企业有关,民营科技型企业民成为重组浪潮中的主力,并创造了一些颇具实践与创新意义的运作模式,98年5月,龙头股份等五家纺织类上市公司“集体婚礼式”的重组,又将增发新股与上市公司重组结合在一起,此后又陆续出现了清华同方与鲁颖电子的吸收合并,申能股份国有股回购等一系列重组运作模式的创新,可以说,到了99年,许多成熟资本市场上的重组模式已被移植到了中国证券市场上来,多种重组模式的涌现使得我国证券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结构调整功能得到了进一步挖掘和发挥。  相似文献   

20.
蓝文永   《华东经济管理》2009,23(6):99-103
文章以我国2005、2006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影响我国上市公司审计费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研究发现:被审计单位资产规模、子公司个数、事务所的规模与我国证券市场的审计费用显著相关,而存货与应收账款之和与总资产之比、被审计单位在经济区域发达与否、盈余管理行为以及被审计单位被出具的意见类型对审计费用不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