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疆吐鲁番地区农村国债发行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国债一直是城镇居民投资的热点,农村居民购买国债难的问题日趋突出。一方面,城市内的银行机构承担着国债承购包销任务却完不成承销计划;而另一方面却是农村居民想买而买不到国债。本文对这一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及农村居民购买国债的可能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拓宽农村居民购买国债渠道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3.
本文分析了比较典型的几个国家的国债拍卖方式、特点及对国债拍卖的实证研究。国债拍卖作为国债发行最重要的方式,与其他发行方式相结合,构成了国债的价格形成机制。各国的国债市场和经济体系不同,相关的发行方式各有特点,拍卖基本都采用单一价格拍卖、多价格拍卖两种形式,西班牙采用了独特的混合拍卖形式,中国国债拍卖目前也采用类似的拍卖方式。关于哪种拍卖方式更优的问题,一直存在激烈的争论,从实证研究的结果来看,不同品种和在不同的市场体系下有着不同的结论,多数研究支持单一价格拍卖相对于多价格拍卖占有优势,一部分研究的结论是两种拍卖方式的区别不显著,西班牙对单一价格和混合价格拍卖的比较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混合价格的拍卖利润更高。 相似文献
4.
5.
6.
一、现行发行方式存在的弊端 1.利率的非市场化因素增加。由于凭证式国债通过银行发行时,利率一般由国家制定,国债发行利率的市场确定机制被人为破坏。国债发行利率的市场化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至少,在我国目前银行利率还没有完全市场化之前,达到国债发行利率的完全市场化是不现实的。但我们要建立一个高效率、低成本的国债发行市场,必须坚持 相似文献
7.
我国国债发行从1996年开始引用拍卖方式至今,经过不断的尝试和调整,正向市场化稳步过渡.但国债拍卖机制还很不完善,存在亟待改善的问题.因此,研究拍卖方式在其国债发行中的应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储蓄类国债是财政部向投资者发行的,以吸收个人储蓄资金为目的,满足长期储蓄投资需求的一种不可流通国债。目前,市场上发行的储蓄类国债有凭证式储蓄国债和电子式储蓄国债。其中,凭证式储蓄国债自1994年开始发行,至今已历时18年,对筹集财政资金、促进经济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投资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电子式储蓄国债是财政部会同人民银行经过长期研究,借鉴国内外经验,于2006年7月1日推出的一种新型储蓄国债。 相似文献
9.
拍卖是一种有效率的定价机制,是国债发行的主要方式。本文从拍卖理论出发,介绍了国债发行中的三种拍卖方式,并结合我国近十年来记账式国债的发行数据,比较分析了上述三种拍卖方式的特点和在我国国债发行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0.
11.
<正> 自1981年起,我国每年都发行大量国债,国债的发行和偿还是否会引发通膨胀,是否会引发资金分流,造成政府预算排挤企业资金需求,都是金融只是议论的焦点.(一)国债发行对货币流通的影响从一般意义上说,政府发行国债一方面起着收缩货币流通量和减缓货市流通速度的作用,另一方面还可使“潜在”的货币变为现实的货币,从而起着即期货币流通量扩张的作用.具体到不同的发行对象,其影响又是各不相同的.国债的承购对象包括民间部门、金融机构和中央银行,下面我们分别从三个方面来考察这个问题.由于绝大部分的货市流通都是通过金融机构进行的,因此,我们假定各购买主体的货币都没有离开金融机构. 相似文献
12.
13.
14.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透露,今年拟发行建设国债1100亿元,比上年减少300亿元,同时要逐年调减发行国债的规模。作为积极财政政策的代表性事项,长期建设国债的发行,一直是大家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结合实验经济学理论,综合分析我国国债发行规模的主要影响因素,对最优国债发行规模进行了数理分析。对我国国债发行规模进行了具体的实验,通过实验数据对国债发行规模的最优化理论进行了实验分析,结合我国国债发行的历史数据,对我国国债发行规模提出了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9.
20.
2002年3月1日至11月30日,甘肃各商业银行和邮政储汇局共承销凭证式国债18.95亿元,其中,一期8.7亿元,二期3.81亿元,三期3.45亿元,四期2.99亿元,占全国发行总额1600亿元的1.2%。实际完成15.86亿元,一至四期分别向社会发行8.70亿元、3.47亿元、2.07亿元和1.62亿元,各完成承销计划的100%、91.1%、60%和54.11%。四期国债完成承销计划率呈逐期递减下降趋势。原因分析1.凭证式国债热销趋势逐期减缓。尽管2002年凭证式国债利率作了较大幅度下调,但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