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江 《魅力中国》2011,(15):376-376
21世纪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应是适应创新经济的创新能力。创新的机会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创新与创业精神应该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与管理工作的一部分,是一种可以组织并需要组织的系统性工作。任何组织或个人都可以进行创新活动,都可以学会发挥隐藏在我们身上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2.
内创业家人力资本积累过程与甑别机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创业精神的价值可以通过现有企业内部的创业活动来实现。本文尝试将人力资本概念引入到内创业家的研究 ,探讨在内创业家人力资本的积累过程中创业家偏好与组织环境使积累路径发生的两次分离。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分析了内创业家人力资本的甑别机制 ,包括内部创业家市场、内创业家的信号显示、基于创业活动的成长机制和收益—风险机制等  相似文献   

3.
张小玲 《魅力中国》2011,(21):253-253
游戏,是幼儿内在需要的自主自发地活动,因为幼儿的主体性,可以在游戏中得以充分体现和发挥。现在,幼儿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已成为幼教工作者的共识。游戏活动贯穿在我们的一日活动中,无论是集体教育活动还是生活活动我们都遵循着“以幼儿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对幼儿进行组织,指导,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发展自主性、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那么在开展游戏活动时,我们应该怎样更好的促进幼儿的主体性发展呢?  相似文献   

4.
宁创 《宁波经济》2014,(12):50-50
大数据被炒得火热,“小数据”的重要性也不能忽视,“小数据”并不是说数据量小,而是指有针对性的、可用于支持决策的高质量数据,不需要复杂的算法、昂贵的硬件、高额的费用,任何组织、企业甚至个人都可以实现对“小数据”的分析和管理。而关于两者的价值高低成为了目前探讨的焦点。  相似文献   

5.
“非营利”是指不向任何提供资助者或组织成员分配利润,并不意味着一定不能盈利或开展经营性活动。非营利组织的主要特征除“非营利”外还包括:不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最终目的;不隶属于政府部门,在大陆法系国家,应依私法成立。具备法人资格的非营利组织即成为非营利法人。非营利法人属于私法人,可以分为社团法人和财团法人。  相似文献   

6.
包卿 《浙江经济》2023,(7):18-18
近年来民营企业家不再“意气风发”,企业家的持续创新创业精神出现低落迹象,一个表现是不再或很少提及打造“百年企业”的发展目标。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问题在现在发达经济体中是缺乏研究土壤的,但目前在我们国家恰是学者关注社会发展的大命题,也是老百姓经常加以讨论的寻常话题。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教育民营”呢?它是指由非政府组织和公民个人对学校及其它教育机构进行管理和经营的一种教育制度。它不涉及产权问题.即无论是公有还是民有.学校及其它教育机构都应该也可以由民间来经营。如此界定的“教育民营”有非常明确的内涵与外延.克服了“民办教育”或“社会力量办学”或“私立教育”在立法上面临的困难.  相似文献   

8.
日前,笔首在平利县调研,有很多党员、群众找到我们,要我们写写他们县上近年来在农村开展的“把贫困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或村干部”的“双向培养”活动。党员说,以前因为是党员,生活生产不要支部管,支农惠农政策与己无缘。曾经的先锋,后来也都慢慢“流产”了。穷,怕人说自己是党员,给组织丢脸,“双向培养”活动的开展,让我们恢复了“元气”,有了“底气”,做一个党员,心里都坦然。  相似文献   

9.
知识的创新与反思--以知识经济时代为背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经济时代以知识为基础,以创新为核心。而创新与对知识及其运用的反思紧密联系在一起,反思的地位因此而第一次得以凸显。这就要求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把握反思这一特殊的认识活动、认识方法和认识能力、精神;必须学会反思,学会不断提高自身智慧和创造思维的能力。这样我们才能更深刻地把握知识经济、把握知识经济时代,成为这一时代的“主人”。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商业化的时代,满眼是市场,到处是商人,商战如云,不同地域不同性格的商人们进行合作或竞争,交往越来越密切,越来越频繁。 从商既是一种经济活动,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中国商人从形成就开始表现出不同的地域特点,每一个商人身上都烙有自己的文化胎记:江浙商人精明,东北商人胆大,山东商人尚义,广东商人重利……,进入新的世纪,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各地的商人更是各显英雄本色,在经商过程中奇招百出,经商方式竞相斗妍,表现出新一代“新经济人”的特色,给中国社会和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本期的“商”系列报道,给你讲述浙江商人的创业文化片断.解读浙江现象,剖析浙江成功的路径与环境,使我们大家进一步体味浙商的创业精神。[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近段时间以来,“和谐社会”正掀起新的一轮舆论高潮。人人都在谈“和谐”,人人都在谈怎样才能避免“争论”,怎样才能根绝“冲突”。事实上,笔者以为,恰恰在“和谐”愿景之中,对社会可能存在或出现的种种“冲突”,使我们还可从另一个角度加以省思。我们知道,每个人、每个团体都有属于他自己的正常的利益诉求。而作为个体的人,相互之间不可能做到利益的完全一致,即不可能你得到了,我一样也会得到。因为立场的不同,对某一利益进行分配时,必然出现彼此之间利益的不一致。因为不一致,矛盾冲突自然也就出现了。同样的道理,组织内部成员之间,个人与…  相似文献   

12.
政绩是提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笔者曾多次参与干部考察,发现目前许多政绩材料都是由考察对象自己撰写的,并未经过组织或群众把关。这就导致有的考察对象在撰写政绩材料时增加“水分”,过分夸大个人的作用,有的甚至捏造事实,把别人干的事往自己身上揽,也给组织部门识人、用人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13.
《上海经济》2009,(3):30-31
彼得·德鲁克曾说:“任何企业中仅做后台支持而不创造营业额的工作都应该外包出去,任何不提供高级发展机会的活动与业务也应该采取外包形式。”结果中国成为了世界工厂,制造业外包成为了中国企业最大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雪中送炭惟吾愿 少儿时,父亲就教育我们说:对人,要做“雪中送炭”的事情.他还不止一次写给孩子们:“雪中送炭惟吾愿.”“雪中送炭”的待人情怀不但贯穿了他自己的一生,也从小给我们子女树立了一生待人的准则.纵观父亲一生,在党内生活非正常期间,历经冤屈、坎坷、磨难,却从来无怨无悔、顾全大局,一生都在“雪中送炭”.他由衷地说:“我这个人呀,一辈子没整过人.”在那些蒙冤岁月里,父亲对污蔑不实的所谓“问题”,能揽过来的就坚决揽过来,宁可—个人承担责任,也绝不牵连他人.他说:“我身上的芝麻,放在别人身上就是西瓜;别人身上的西瓜,放在我身上就是芝麻.”许多人听了这话落泪.“没整过人”应该是他老人家一生中做过的最重要的“雪中送炭”的事情.  相似文献   

15.
《远东经济画报》2005,(12):94-94
“领导人是机构的仆人,而不是主人。”这句格言告诉我们,机构比任何个人都更大、更重要。这既而又意味着,领导人的作用和活动必须集中在企业需要上,而且领导人确实应该做好准备,将自己部分升华为企业。  相似文献   

16.
《远东经济画报》2006,(5):96-96
“领导人是机构的仆人,而不是主人。”这句格言告诉我们,机构比任何个人都更大、更重要。这既而又意味着,领导人的作用和活动必须集中在企业需要上,而且领导人确实应该做好准备,将自己部分升华为企业。  相似文献   

17.
一、管理创新的实质传统关于管理的理论认为管理就是通过计划、组织、人事、指挥、控制诸种职能的发挥,保证社会组织按预定的方向和规则运行。我们认为这样的说法有着明显的局限性,因为没有把管理的真正本质———创新———突显出来。所谓创新,其涵义包括了几方面的内容:开发一种新事物的过程、采用新事物的过程、新事物的本身。1.从资源整合的角度来看管理任何社会组织在资源整合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都可以分为两大类:程序性问题与非程序性问题。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其妥善解决都要依靠管理创新,都要依靠管理主体发挥创造性并付诸…  相似文献   

18.
内部控制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其内容是随着单位对内强化管理、对外满足社会需要而不断丰富和发展起来的。内部控制最初称为内部牵制 ,其主要特点是以任何个人或部门不能单独控制任何一项或一部分业务权力的方式进行组织上的责任分工 ,从而使该项业务权力通过发挥其他个人或部门的职能进行交叉检查或交叉控制。内部牵制基于这样一种假设 ,即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部门无意识地犯同样错误的机会是很小的 ,有意识地合伙舞弊或作假的可能性也是很小的。内部牵制侧重于单位组织分工的控制 ,是内部控制的最初形式。随着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据近来所做的调查研究表明,一些主管的领导行为与工作价值都有偏重“人际关系”的倾向,欠缺“利他”与“创造”等高尚伦理属性,一些企业员工对企业伦理的期望与公司实际执行企业伦理程度之间的差距相当大。可见,在不少企业中,无论是员工个人或公司组织均欠缺高度的伦理特性与文化。表面和谐非真正的和谐事实上,“表面的和谐”不是真正的人际间的和谐,而是隐藏有“逃避”与“敷衍”的假的和谐。主管们“假和谐”的人际行为有时候不容易被企业老板或高级主管识破,那时因为主管们、从”上司的外在行为颇能获得上司甚至老板的欢心。久而…  相似文献   

20.
天津市信息中心自1995年开始,按照“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逐步提出了观念创新、组织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文化创新、服务创新的七个创新活动,成为了中心发展的主动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结合天津市信息中心几年的实践,我们深刻认识到,凡是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去做的,中心就快速发展,群众就拥护你;凡是背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发展就慢,群众就会有意见。下面将我们开展创新活动的情况简述如下:一、观念创新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而每一次创新,每一次变革,都要以思想的进步和观念的更新为先导。企业的发展,经济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