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琪琪 《魅力中国》2013,(26):268-268
日本企业文化是中国儒家思想与西方现代管理理论结合的典范。本文详细地论述了儒家思想在日本企业中的具体表现,进而找出了它对中国企业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现代企业管理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儒家思想更是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儒家思想不仅对现代人的思想文化、生活方式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其中的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的管理也有很多启发和借鉴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管理者决策.所以本文正是基于以上原因,从儒家思想出发,简述儒家思想中的管理思想,从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辩证讨论儒家思想对现代管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80年代后,管理学已进入了比较管理学的时代。美国80年代推出的四大管理学畅销书《日本的管理艺术》、《Z理论——美国企业如何迎接日本的挑战》、《寻求优势》和《企业文化》均为比较管理学的专著,这无疑是对此最有力的说明。所谓比较管理学,是建立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对管理现象进行研究的一个管理学分支,  相似文献   

4.
《老子》是一部公认的哲学著作 ,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讲了不少有关管理原则、管理方法的话。如 ,《老子》第二章说 :“为无为 ,则无不治。”治者 ,管理、治理也。如我们能把《老子》中的辩证思想和企业管理的一些思想挖掘出来 ,为实践服务 ,指导企业发展 ,必定是十分有益的。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略作探讨。一、“道”与企业文化“道”是老子思想的核心。《老子》五千言 ,通篇讲“道”。明了“道”的含义和基本思想 ,是运用“老子”智慧、搞好企业管理最需要研究的一个问题。《老子》全书共讲了七十三次“道”。《老子》第一章第一句第一…  相似文献   

5.
基于和谐管理理论的日本型经营体系再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的今天,曾经辉煌的日本型经营的发展与变化,引起了研究日本社会变化的广大学者的关注.笔者认为,现代日本型经营体系,是以日本企业和管理者的管理哲学一一“和谐”管理思想基础上构建的。在国际化浪潮涌向世界每一角落的今天,“面向复杂性,和谐管理理论的概念、原则及框架”的构建,是21世纪经济模型建立的基础之一,基于“和谐”管理理论的日本型经营体系的再探讨,是和谐管理理论在实践中的尝试.  相似文献   

6.
孙芳 《江苏市场经济》2010,(2):15-16,73
《孙子兵法》是中国最古老、最杰出的兵学经典,内容博大精深。现代企业管理是以人为核心的管理。《孙子兵法》体现了人在战争中的决定作用,其蕴涵的"用人之道"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中人才的任用、人才的管理及激励措施等方面具有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马基平 《中国经贸》2013,(16):61-62
“执行力”源于企业管理理念,是21世纪以来国内外各类组织中的热门话题。比尔·盖茨曾说:“在未来10年内,我们所面临的挑战就是执行力”。《华尔街日报》评论“执行力”是“当今时代最具操作性的最先进的管理思想。”《执行》一书中指出,“执行力对于个人,对于企业,  相似文献   

8.
一、“MADE IN”引发的民族精神 1986年出自太平洋东西海岸的二本书,《MADE IN JAPAN》和《MADE IN USA)引发了制造业界人士的思考。此时中国人在想:从15世纪到20世纪末这一段漫长的历史中,能引以中国人骄傲的制造业除了四大发明和核、氢弹以外还有什么能够立足于世界?恐怕很难点出名来:那么500年之后21世纪“中国制造”还能否重新闻名于世。 “书”总是思想和行为的反应,美国人写了“美国制造”,日本人写了“日本制造”,中国  相似文献   

9.
中国与日本都深受以"忠"、"和"为代表的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然而在面对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时,日本却能够把儒家思想中的忠、和观念应用于企业管理中,达到员工忠于企业、劳资双方和睦的目的,为自身的经济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因此,我们在深究其企业文化的同时,也应反观自身,为我国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顾越英 《中国经贸》2011,(17):61-63
21世纪。中国的企业竞争进入了“文化制胜”的时代。如何培育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如何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及经营者所面临的重要挑战和课题。  相似文献   

11.
王芬  朱淑珍 《发展》2001,(2):36-37
在托马斯·彼特斯和罗伯特·沃特曼合著的《优秀公司》中,作者把勇猛投身于新技术开发的人们称为“斗士”。可是若不给这些斗士们以用武之地,企业是不会成功的。不畏失败、勇于创新的人才能被称为企业家。  我们需要这样桀骜不驯的经济斗士 !中国企业家:优势 ?劣势 ?  21世纪,成功的企业是什么样的 ?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它必将是领先的技术和高水平的管理兼而有之的企业。 21世纪,是中国经济蓬勃发展、赶超发达国家的世纪,是中国企业大显身手、走向世界的世纪。世界 500强,是多少中国企业梦寐以求的目标 !中国企业该怎么办 ?…  相似文献   

12.
“进入”在企业战略决策和实施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为进入哪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经营,是涉及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战略问题。本文以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为基础进行模型构建,通过两项逻辑斯谛回归分析,得知日本企业以直接投资方式进入中国时的企业所有权优势与进入方式的关系,进而来探讨日本企业选择进入中国市场的合理模式。结果表明,进入中国的日本企业,技术能力越高,越优先选择合资经营方式;财务能力越高,越优先选择独资经营方式。  相似文献   

13.
企业再造管理革命的新浪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迈可·哈默博士在20世纪90年代初首次提出了企业再造的概念。他在与管理咨询专家詹姆斯·钱辟合著的《再造公司——企业革命的宣言》一书中,对企业再造理论进行了系统地阐述。随后,企业再造(BPR)运动迅速兴起于各发达国家,从而引发了一场世界范围的管理革命浪潮,它被喻为是继70年代以日本为先导的全面质量管理(TQM)运动之后的第二次工商革命。1996年,在我国的上海成立了“企业再造研究中心”,至此,我国的管理学界和工商实业界在反省过去的理论和正在运作的企业流程中,开始了广泛的探讨和实际改造实践。 两个世纪前,亚当·斯密在其《国民财富的性  相似文献   

14.
西方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在其著作《菊与刀》中提出了“耻”文化的命题,其观点至今在日本文化研究领域仍具有相当大的影响。日本民族性格的形成原因来源于共同体意识、等级序列、中国儒教。  相似文献   

15.
1991年9月11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了第七次中日企业管理讨论会。这次会议由中国企业管理协会和日本日中人文社会科学交流协会共同举办。会议的主题是“九十年代的企业活力”,副题为“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经营对策。”尽管中日企业在其经营机制、发展战略、管理观念及技术水平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但90年代如何增强企业的活力,却是摆在两国企业界和管理学界的一个理论性极强、实践性极为迫切的课题,而且它将贯穿90年代的始终,无时无刻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日本学者的发言,对90年代日本企业的活力作了着重论述。现将其主要观点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宋莉  张德 《特区经济》2005,(10):193-195
20世纪80年代,日本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掀起了美国管理界对企业文化研究的热潮,被称为企业文化四重奏的4本畅销著作:Ouchi的《Z理论》(1981)、Peters和Waterman的《追求卓越》(1982)、Deal和Kennedy的《公司文化》(1982)、Pascale和Athos的《日本管理的艺术》(1982)奏响了这场运  相似文献   

17.
葛新 《辽宁经济》2002,(8):27-28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文化现象。进入21世纪的中国企业,在借鉴外国先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上,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创建具有中国企业恃色和行业企业特点的企业文化。特别强调应根据江泽民总书记最近在一个时期反复强调的“三个代表”的精辟论述,既“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的重要思想,站在世界先进企业的制高点上,创建企业文化。 一、正确理解和运用“三个代表”的先进性,指导企业文化建设上档次、上台阶 江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高屋建瓴,总揽全局,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是我们党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述了儒家思想和现代企业管理基本理论,探讨了儒家管理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分析了儒家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侯逸明 《开放潮》2004,(2):64-65
众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作为战败国的日本仅仅用了不到30年的时间就从战后的“废墟”上站起来,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日本奇迹”,发展成为当今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促使日本经济取得成功飞跃有诸多因素,而建立在凝聚着无数中华思想家认识成果及道德观念的儒家思想基础上的企业管理理念则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日本  相似文献   

20.
评《儒家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兼谈“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孔庆仁我在《华东经济管理》读到许多好文章,《儒家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93年第6期,作者王大琦、截安琨)便是其中比较突出的一篇。这篇文章很有特色,摆脱了经济论文常有的枯涩难读的程式,以丰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