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财经界》1997,(8)
八十年代的改革,就发展方面来说,具有极为突出的"由重转轻"特征。即是说从改革前三十年高储蓄、高积累和重工业所主导的经济增长特征,转向由消费需求和消费类产业所主导的经济增长特征。八十年代后期,我国居民消费需要结构开始发生升级性变化,从短期消费逐步转向中长期消费,由此引起储蓄投资结构的重大转变,终于使我国经济在九十年代初期走入了"重化工业时代"。在整个八十年代,我国的国内总储蓄率平均为36%左右,而"八五"期间平均为40.1%,1996年估计为42%。根据世界银行的报告,1994年我国已经是世界上储蓄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仅排在新加坡之后,是世界第二位。随着储蓄率上升,在经济运行中开始出现大量金融剩余,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银行内部出现大量"存差",1991~1996年,金融机构各项存款共增加54584亿元,各项贷款共增加43477亿元,即是说仅仅在六年时间里就出现了11100亿元的存差,而  相似文献   

2.
基于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重化工工业时代,"九五"时期经济增长速度安排10%比较合理整个八十年代,我国的经济增长是以消费需求主导的轻工产业为主的增长方式,年平均增长速度为8.9%左右。79—84年主要是解决农业问题,84年以后,恩格尔系数发生拐点性的变化,开始向下落,这时居民对家用电器的需求增长很快,这些都是在消费需求带动下发生的。89年国家开始治理整顿,三年宏观紧缩之后出现市场疲软,其实这是国家经济转型的信号。从老牌工业国家经济发展的经验来反观我国这一时期的经济表明,人民消费正从前一代的消费品转向住宅、汽车等新型消费,这些消费需要的储蓄时间很长,相应地居民储蓄开始出现显著增加而购买减少的局面。储蓄率的升高使银行开始出现存差,存差每年都为几千亿元,95年为6000亿元。这些情况导  相似文献   

3.
章丽萍 《商业时代》2005,(27):67-67
本文从新古典增长理论分析储蓄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入手,剖析了我国银行巨额存差的成因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指出只有国家、银行、企业、居民多方协作,提高我国储蓄-投资转换效率,才能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4.
从1995年我国金融机构首次出现存差开始,存差就一直备受关注,不少学者把存差大小作为储蓄增长相对过快,信贷增长相对不足,资金闲置和使用效率低的反映。今年4月,我国的存差历史性的突破了10万亿元的大关,不少学者更进一步把存差的激增归纳成为金融对地区经济增长支持不足。本文从宏观角度入手,力争找出近年来我国存差不断增大的主要原因,为提出解决存差增长过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存差,即存款额大于贷款额,是我国金融机构近年来出现的新现象。1997年我国存差余额为7949亿元,1998年存差比上年增加1901亿元,1999年增加2316亿元,2000年增加2065亿元,2001年增加7205亿元,2002年9月末存差余额达3.9万亿元。金融机构存差扩大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存差对我国现实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王超 《商业时代》2012,(29):30-31
内容:本文使用 Park 等(2010)的半参数协整方法,研究了人口年龄结构我国居民消费及储蓄的影响效应.消费、储蓄函数的“U”型及“逆 U”型特征说明我国居民的消费、储蓄行为符合生命周期假说.实证分析表明,我国居民消费、储蓄率与收入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消费收入弹性为0.8695,收入储蓄弹性为0.1129,说明居民收入增长是促进居民消费及储蓄率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同时也表明,居民收入增长幅度缓慢则是抑制储蓄率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储蓄等于投资是宏观经济学教科书中的一个基础性结论,而高投资率或高储蓄率意味着高增长率又为大多数经济学家所接受;但在近年来分析我国宏观经济现象时,又经常出现把经济紧缩的症结归结于消费不足,即储蓄率过高的观点。在分析时,常常指出储蓄大于投资,却回避解释储蓄不等于投资的原因。从宏观经济理论体系中的国民收入模型分析看,上述矛盾的根源在于经济分析中的投资和储蓄的概念并不相等。投资相等的储蓄概念实际上包含了未实现的投资和消费。因此,高储蓄率并非经济紧缩的原因,解决经济紧缩的方法不仅在于减少储蓄,还在于市场出清的实现。从根本上解决我国需求不足状况,必须调整经济结构,使消费品生产、资本品生产与我国较高的储蓄率相匹配,按比例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引言电子商务的发展极大地提升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进程。电子商务在湖州市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规模。2013年,全市实现网络零售额85.5亿元,全省占比2.24%;居民网络消费额79.88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重为10.43%;网络销售和购买差为5.62亿元。2014年1月,全市实现网上零售额11.76亿元,同比增长138.01%,占全省比重2.52%;居民网络消费额10.56亿元,同比增长69.77%;网络销售和购买差1.2亿元。来自阿里巴巴的"2013年中  相似文献   

9.
王珠  孟斌 《财贸研究》1992,3(4):43-44
<正> 自1988年抢购风潮之后,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出现了巨额增长的势头。1989年比1988年增长了1345亿元,全国储蓄存款余额为5147亿元;1990年末全国储蓄存款余额达7034亿元,比上年增长1887亿元;1991年末突破了9000亿大关。近年来,我国为什么会出现储蓄余额如此迅速增长的势头?笔者就此作些粗浅的分析。1、经济改革使城乡居民收入得到了改观。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方针之后,过去那种重积累、轻消费,而积累的效益又很差的局面发生了根本变化。随着经济改革的不  相似文献   

10.
李柏生 《中国市场》2008,(48):82-83
经济增长有赖于储蓄的增长,但高的储蓄率并不必然带来高经济增长率。在我国,过高的储蓄已转化成为一种基金,社会保障制度和金融创新的滞后阻碍了居民消费的增长。通常存在两种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渠道,市场和政府"看得见的手",在社会上存在大量闲置资源的条件下,借助于政府"看得见的手",将资源配置于一些基础性产业,可以有效发挥政府支出的"挤入效应"。最后、笔者提出了一些健全我国储蓄投资转化渠道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1.
2008年的金融危机让储蓄问题得到了较大的关注。金融危机后美国储蓄率大幅度上涨,耐用消费品支出在GDP增长比率中处于领先地位,有效地刺激了经济增长。从美国国民储蓄和耐用消费品支出两变量出发,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实证分析方法,研究了美国国民储蓄和耐用消费品支出之间的关系,发现二者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国民储蓄是耐用消费品支出的Granger原因。这说明高储蓄率能够带动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2.
关于当前银行"存差"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国峰 《财贸经济》2002,(10):33-35
2001年,中国人民银行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得明显成效,货币供应量适度增长,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中央银行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1年底,广义货币M2余额15.8万亿元,狭义货币余额6万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4.4%和12.7%,比实质经济增长和物价增长之和约高4~6个百分点,货币供应量和经济增长是适应的.但同时,随着商业银行货款增速的减缓,银行的"存差"也不断扩大,年底各商业银行存款余额11.1万亿元,贷款余额8.1万亿元,存贷比为72.8%,比上年同期降低1.7个百分点,存差3万亿元.在怎样看待商业银行存差问题上,普遍的分析认为:商业银行存差增大是存款资金运用多元化的结果,以2001年10月份为例,当时普遍认为,10月底商业银行用于购买国债、政策性金融债的资金为1.48万亿元,缴存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资金为6384亿元,当月的存差除此两项外还有6810亿元,这部分资金一部分可用于贷款和购买国债,另一部分仍需留作超额储备.  相似文献   

13.
高储蓄助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形成了高储蓄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又带来更高储蓄的良性循环,这就是“中国高储蓄率之谜”的“中国答案”。研究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式,虽然难以撇开高储蓄或者高储蓄率问题,但“不能由发达国家学界以发达国家的经验作参照引领”,而以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作为参考系;旨在促进经济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国民产出和国民消费增长率,要保证储蓄的充分利用和防止储蓄内卷化。  相似文献   

14.
汤健 《北方经贸》2010,(10):106-109
据统计,截至2008年12月,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高达221503亿元。长期以来,广大居民的高储蓄率为银行提供了充裕的信贷资金,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不断攀升的存款余额这个重要的经济指标,它的变化折射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些现实问题:社会需求的脆弱性——居民个人消费比重很低会导致增长潜力减弱;储蓄结构的高收敛性——财富分布不均会导致社会和谐度降低;社会资金的高储蓄性还会增大社会融资成本。高储蓄率对我国经济、银行系统、资本市场三方面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应调整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15.
1996年我国经济保持10%左右的高速增长势头,消费品市场呈现稳中偏旺。全年消费品零售总额将实现25000亿元,增长20%,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12%,比1994年(7.3%)和1995年(10.3%)分别提高4.7和1.7个百分点,消费品市场明显处于上升通道,根据我国正面临新一轮消费热潮的中长期趋势判断,1997—1998年国内消费品市场将继续保持高位运行态势,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支持1997年消费品市场稳定偏旺的短期因素分析(一)从消费需求来看,居民消费倾向增强。1、居民当年可支配收入稳定增长,结余购买力巨大。1997年整个国民经济增幅由降转升,企业经营效益好转,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实际增长率可由1996年的4%提高到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率可由5%提高到6%左右。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996年末将近4万亿元,巨额的结余购买力和当年收  相似文献   

16.
张旭 《商业会计》2008,(8):39-40
一、我国金融机构存差现状存差是金融机构存款大于贷款的差额,反之,金融机构贷款大于存款的差额,称为贷差。1995年以前,我国金融体系一直表现为贷差,从1995年我国金融机构开始出现存差,并且数额迅速扩大。1999年突破1万亿元,以后以每年1万亿元的速度递增。截至2006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3.5万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2.5万亿元,存差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安徽省2001—2015年地级市面板数据,对安徽省最优储蓄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储蓄与经济增长存在"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存在适应经济增长的最优储蓄率;(2)对比安徽省最优储蓄率与实际储蓄率发现,安徽省各市实际储蓄率远远高于最优储蓄率;(3)通过影响因素分析,金融发展水平、人口年龄结构、社会保障水平等因素对实际储蓄率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8.
《财经界》1999,(11)
中文将跃居第二大经济语言美国电脑家庭集团(PCHOME)认为,中文单一语言市场已经形成,即将跃居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语言,且增长空间更甚于英语。到2000年,全球中文上网人口将达到3500万人。我国已有各类股份制商业银行100家截至1998年末,我国已有各类股份制商业银行100家,总资产16815亿元。占全国银行业总资产的13%。到今年6月,100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发放本外币贷款余额已达8640亿元,贷款涉及交通、能源、建材、农业、外资和科技各个方面。我国居民总储蓄率已居世界第二位从中国国民储蓄占 GDP 比率来看,80年代一般维持在33%~34%,进入90年代以来又大幅度上升,1994年达到42.7%,而  相似文献   

19.
梁烨 《中国经贸导刊》2009,(24):57-57,56
一、我国的储蓄规模和结构分析(一)我国储蓄的规模分析储蓄率是一国的国民经济核算中,当年国内生产总值中为消费部分所占的比例。西方经济学中曾提出足有储蓄率问题,认为如果储蓄率过高,就会导致动态无效率。但对最优储蓄率进行测算是非常困难的工作,因为这涉及对资本产出弹性、  相似文献   

20.
柏宝春 《北方经贸》2000,(4):141-143
一、我国金融发展非均衡性分析 (一)金融资产总量增加与质量下降的非均衡性.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金融资产总量发展迅猛:第一,金融资产总量由1978年的3048.3亿元发展到1996年的148113.4亿元,年均增长率为24.1%;人均金融资产由1989年的1377.92元提高到1996年的4396.01元.第二,金融机构由1981年的102862个增加到1996年的225117个.第三,金融相关率(FIR)即金融资产总量与GNP之比由1978年的0.84升至1996年的2.19.在金融资产总量扩张的同时,金融资产的质量却呈下降趋势,表现为:第一,不良贷款比例过高,目前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已高达30%左右.第二,国有商业银行资产流动性下降,1996年仅为1.05次,资产盈利性较差.1996年净资产利润率仅为5.5%.第三,存差现象日趋放大,信贷资金运用效率下降,银行资金的闲置情况严重,1998年下半年还出现过"惜贷现象"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