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上海改革》1993,(7):45-46
根据党的十四大精神,为加速全民工商企业经营机制转换,把中小型企业直接推向市场,参与竞争.增强活力,使其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铜陵市最近选择10家中小型工商企业进行公有私营模式改革试点。主要内容有:  相似文献   

2.
企业产权出售作为搞活经济的手段。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希望通过企业产权改革解决“政府负亏、企业负盈、银行负息”问题,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经济实体和市场竞争的主体,从而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更加贴近市场并与市场紧密结合,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来规范企业的经济行为,但是,在企业产权出售过程中,除了处理好债务、职工安置、历史遗留问题外,还必须注意操作中出现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该文试图以相互联系的思想为指导研究政府的经济职能。认为政府不仅具有管理经济的职能,政府也有组织经济的职能。政府组织公有经济,不再仅仅属于社会主义,而是成为世界性的实践。不同制度的国家都参与组织经济,是为了解决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产物。美国政府不组织公有经济已成为西方主要工业国家中的少数派,它在处理当前的危机中已经显示出非常脆弱的一面。要对政府组织公有经济的实践进行客观理论总结,进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实践中政府组织公有经济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
在2004年发生的这场“郎顾之争”中,国企产权制度改革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对于在“国退民进”过程中席卷国家财富的新国有资产流失浪潮,人们表示了愤懑与忧虑。建立一个适合公有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不仅是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也是中国公有企业目前最为迫切的。  相似文献   

5.
当前,新一轮企业改制正在迅速全面展开,以股份制合作、兼并、出售为主要形式的产权制度改革巳成为增强企业活力的治本措施。它不仅能从根本上理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使企业从各种束缚中解脱出身,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企业,而且有利于加速企业自我解困、自我发展、自我壮大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1996年,经济学界研讨的热点是资本市场,年末开始转向资本运营。1997年资本运营成了新的热点,到年末,知识经济以全新的经济形态登场。它的到来,对各种成为热,点的经济形态已经并将继续产生重大影响。资本运营强调一切生产要素、一切资源,都应该在资本最大化增值的目标下通过市场机制进行优化配置,实现结构的优化。这本应成为当前改革与发展的新举措,但是在企业中,由于改革主体不明:没有形成真正的利益主体,资本营运难以突破政府行为的束缚而形成真正的市场行为。企业改革的主体应该是包括经营者在内的管理人员和广大职工,可是产…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射阳县在党的“十五”大精神指引下,不断加大公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步伐,使大批公有企业改制成民营企业,截至去年底,全县县乡企业578个,已改制近90%,通过大力度产权制度改革,民营企业中大部分公有资产得到有效使用,经济结构得到合理调整,这对于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增强经济实力,有着重要意义,但在一些民营企业中核销资产、剥离资产、公有资产收益还需进一步规范完善,切实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8.
“政企分开”是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契入点、重点,也是久攻不下的难点。如何在新形势下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点问题呢?我认为对国企进行分类改革,即把需要政企分开的企业和不需要政企分开的企业分列开来,分别采取不同的改革模式是最佳策略选择。 关于“政企分开”的问题 国企改革实现政企分开,从根本上说是为了改变企业的行政属性,使企业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因为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企业是政府的行政附属物,政府对企业管得太严。统得太死,企业既没有生产经营自主权,也没有相应的法人财产权,这不仅影响了真正…  相似文献   

9.
制约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用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进行规范改革的根本性因素,是迄今为止没有真正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特有历史规定。而坚持用曲解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作为公有资本的产权改革模式,其结果必然导致公开实施私有化的改革主张。本文证明只要能够按照真正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历史规定指导公有资本产权改革,就能让公有资本创造高于私人资本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台湾在70年代以前,公有企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进入70年代以后,公有企业的弊端日益显露,于是开始了“国企”改革。随着台湾私有经济的蓬勃发展,公有企业在台湾整体经济里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1996年年底台湾“立法院”通过决议,民营化便成为台湾朝野官、产、学改善公有企业绩效的共识。由于民间企业的蓬勃发展,削弱了公有企业在总体经济中的重要性,这使得日后台湾在推动“国企”改革时,不必担心有“牵一发危及全局”的风险。尽管如此,自1989年之后开始推动的民营化,不论是已完成的阳明海运、中产…  相似文献   

11.
王一鑫 《天津经济》1995,(5):16-19,15
国企该不该有老板?需要什么样的老板?政府主管部门能否成为老板?这涉及到十多年“政企分开”的改革所以没能使国有企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企业的深层次问题,也是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2.
发端于凯恩斯革命,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似乎成为弥补市场失灵的必然选择。然而同市场失灵一样存在的政府失败使得人们对政府是否会超越市场进行反思,甚至这种反思延伸进传统的公共服务领域。传统上,提供公共服务理所当然的是政府的责任和义务,提供方式上主要是通过政府购买、公有企业等。这种供给模式下的突  相似文献   

13.
<正> 特区企业股份制改革试点的经验告诉我们:这种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度的自我完善,而不是否定原已建立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度。特区仍然是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模式,是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以市场调节为主,在程度、方式和范围上更灵活的特区商品经济模式。基于这一认识,有必要以社会主义原则让人们确立对特区股份制企业在认识上的新观念。一、特区股份制企业是新型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深圳十年建设的经验表明,特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是要解决好企业产权问题,明确特区企业产权关系,推行企业股份制,促进新型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度的形成。首先,特区股份制企业不是通常所说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而是股权、法人所有权、经营权、财权在企业内部的分离与统一。它没有主管部门,独立经营,承担风险和责任,真正形成了企业动力机制、风险和利益制约机制,促使企业行为长期化。第二,实施特区企业股份制从根本上将改变政企关系。在特区股份制企业中,作为资产所有者的政府只是企业股东之一  相似文献   

14.
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在谈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问题时,明确指出:“要适应经济市场化不断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这句话,实际上是说,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改革,要走股权多元化的道路,改革成为公有资本控股的股份制企业。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股份制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决策。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现代企业制度是市场经济体制基础。继续转换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经济主体,则是90年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任务。回顾10多年来企业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一项十分艰巨而又纷繁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既要政府转变职能,为企业营造一个规则的外部市场环境,又要使企业重塑自身的运行机制。只靠一方面的单枪匹马,很难达到改革的预期目标。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从政府方面看,主要是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把企业应有的权利还给企业;明晰产权关系,使企业拥有包  相似文献   

16.
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质,说到底就在于通过体制转换,寻找一条使原本单一的企业资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相适应进而相融合的有效途径,推动企业完成自己在社会的正确定位,真正成为注重经济效益、追求资产保值增值的法人实体和独立的市场主体,成为具有活力的市场竞争者和风险承担者。因此,国有企业改革首先要做的就是:必须坚决走出角  相似文献   

17.
加快出清僵尸企业,是深入推进供给侧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以及推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文采用1998—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研究了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对企业僵尸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旨在鼓励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政府发展战略会显著提高当地企业僵尸化的概率,且这一影响对公有重工业、中西部以及上游行业公有制的企业更显著。本文研究表明,地方政府违背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可能是造成中国僵尸企业情况严重的重要原因。因此,治理僵尸企业需要从源头出发,政府应充分发挥培育和完善市场的作用,因势利导地制定比较优势发展战略,防范僵尸企业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技术创新是技术与经济有机结合的多方面、多层次、多环节的综合性活动,它以技术突破为基础,以市场接受为准绳,以企业为主体。我国企业难以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主要障碍是体制约束。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努力要向两个方面推进:一是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成就真正的企业家;二是政府要为企业技术创新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19.
我国企业并购重组中的历史特征与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企业并购重组始于 1984年 ,经历了五个阶段 ,从 1997年至今的第五个阶段达到了企业并购活动的真正高潮。我国企业并购重组的主要特征是 :公有 (尤其是国有 )产权居主导地位 ;政企不分 ;企业效益低下 ,亏损普遍 ,社会负担沉重 ;规模不经济与产业结构失衡 ;有关并购的法律制度尚不健全 ,同时法律制度执行差。并购重组中的主要问题是 :产权边界模糊 ,并购主体不规范 ;政企不分 ,行政干预过多 ;资产评估不规范 ,造成资产流失 ;资本市场发育不健全 ,并购方资金短缺 ;被并购方企业人员经济效益不高等。解决问题的基本对策是 :产权制度必须改革 ;股票发行上市制度必须改革 ;界定政府在企业并购重组中的角色或作用 ;加强和充分发挥并购重组中专业中介机构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一、职业企业在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培养和造就企业家队伍,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一个非常急迫的问题。我们改革的目标之一是要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构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微观经济基础,而在深化企业改革中,企业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培养和造就一支宏大的、懂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职业化的企业家队伍,是深化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抓好企业管理的基础,是搞好国有企业的一项重要内容.企业家职业化,就是企业家把创立、经营、发展企业作为毕生的事业和奋斗目标,并以此作为毕生的一门职业,从而使企业家成为职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