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企改革方向要不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文魁 《发展》2004,(11):3-3
最近,我国一些经济学家对国有资产流失与经济发展、产权改革、国有企业的归属、国资贱卖、国企改革是否有阴暗面等问题进行了大讨论.有人认为走过20年历程的国企改革是不做研究的人拍脑袋想出来的,造成了很大祸患,所以应该停止国企的产权改革.中国是否应该停止国企产权改革?  相似文献   

2.
国企改革是我国经济改革的重点与难点。国企改革的实质或关键又是国企产权制度的改革。本文先对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国企产权结构的失衡演进进行了全方位的总体描述,然后就国企产权结构失衡演进的原因进行了考证,并对国企产权结构失衡演进纠正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潘华实 《特区经济》2008,(4):128-130
产权制度是企业制度体系中的核心内容,选择适于自身发展的产权制度是国有企业生存、发展和繁荣的基础。本文从我国国企改革的必要性、改革以来的历程出发,分析了我国国企产权改革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国企产权改革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服务     
读书
  《解放国企》指出中国国企改革的问题涉及国民经济最重要的部门:石油、石化、电信、铁路、金融……这些企业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运作,因此,国企改革是中国经济改革的重头戏。但在过去近十年时间里,国企改革近乎停顿。未来几年,国企改革会取得实质性进展吗?国企改革到底应该怎么改?中国是否应该停止国企产权改革?国企改革下一步是市场化还是民营化?国企与市场经济融合了吗?我们的国企改革方案是毒药还是良药?……这些问题并未随着三中全会的落幕而消失,相反,许多人的疑虑、困惑与关切也在同时增长。《解放国企》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最权威的国企改革蓝图详解,以更加理性的态度和更加时代化的视角来全面剖析国企改革,《解放国企》十八届三中全会为中国国企的未来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南。  相似文献   

5.
国企改革生死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企改革:从“利益均沾”到“不死不活”   中国的改革启动于农村改革,承包制从农村包围城市。国企改革的初级阶段围着利益分配打转,引导改革靠三个“甜枣”;放权让利、利改税、承包制,“利益均沾”的刺激在当时短缺经济的历史条件下立刻释放出巨大的经济能量。然而药方是不能完全拷贝的,急功近利的国企承包制短期行为甩下了烂摊子,暴露了经济体制深层次的问题,于是国企的改革向纵深领域展开,进入到制度创新阶段,破产伴随着产权改革理论的深化而进入“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   摸石头的目的是涉水过河,然而如果怕被水淹就会…  相似文献   

6.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郎咸平痛陈国企改革中的国有资产流失流弊,引发了围绕国企产权改革的激烈论战。经济学家、法学家、市场人士、网民、媒体都参与了"郎旋风"引发的争论。在这场前所未有、余波未平的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大讨论中,郎咸平的对手显然败了,郎咸平的对手败在何处呢?  相似文献   

7.
陈道远  陆昂 《广西经济》2004,(12):40-40
2004年9月,我们带着政府“国企产权改革”的重点课题调研任务,赴黑龙江、天津和秦皇岛等省市考察国企改革的发展情况,他们的经验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封面秀     
《经济》:产业整合中国企业的前途命运产权重组被认为是国企改革的灵丹妙药但国企改革的大方向在于产业整合而不是产权改革。中国各省市正在展开一轮新的产权转让风潮,北京、深圳、湖北、湖南、山东等省市将国企的大部分股权出售给民营企业或外国公司。北京的官员表示,将出售104家市属国企的股权或股份。其中包括一些知名品牌,如无锡的小天鹅公司,8月份被南京的一家私营企业斯威特集团(SVTGroup)收购。产权重组被认为是国企改革的灵丹妙药。但国企改革的大方向在于产业整合而不是产权改革。中国零售业的情况证实了这一点。封面秀…  相似文献   

9.
百家争鸣     
正关于国企改革的方向和道路,周其仁也支持国企产权改革,但对于在产权改革中如何保证国有企业资产不流失,周其仁有其设计和建议。周其仁:国企改革的关键是股权定价,重点是市场平台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下一步国企改革的重点是混合所有制,目标有了,要解决过河的船和桥——怎样混合,在什么条件下实现?我的理解,在市场经济里改国企,关键是利用以交易所为代  相似文献   

10.
国企改革一直是我国经济生活中的重大热点、焦点问题,对于近年来的国企改革,本刊一直给予了高度关注,当我们再次将目光投向这一领域时,却正与理论界沸沸扬扬的国企产权改革大讨论不期而遇。  相似文献   

11.
国有企业改革是目前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学术界和国家有关当局认为国企改革的核心在于明晰产权。但笔者认为不剥离国企政策性负担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国企改革问题。国企改革的思路应是剥离政策性负担,硬化企业预算约束,理顺价格体系,完善外部治理。  相似文献   

12.
人物     
小方 《浙江经济》2009,(24):5-5
李荣融:“国企教父” 作为宁高宁等央企大佬们的“老板”,李荣融深刻影响着中国国企改革发展的进程。6年来,李荣融在推进央企业绩考核、集中主业、人事制度改革、公司治理、规范产权改革乃至国有经济的整合重组等方面,都有突出表现。当然,李荣融最大的成功是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中央企业国有资产从2003年的约2万亿元,增加到了目前的5.5万亿元,翻了1倍多。  相似文献   

13.
近日,在“国企改制经验交流大会”上,北京市国资委助理巡视员张宪平指出,目前,北京国有企业产权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比较突出。北京市2000多户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当中,传统的国有企业和国有独资公司占1300多家,已经实行股权多元化的才有1000多家左右;实行股权多元化改制的绝大部分是国有股一股独大的企业,有一些多元投资主体是集团内部相关企业的相互参股。产权改革是国企改革的关键一步,也是各级国资委正在研究、探索的课题。大会上,企业界的人士在实践过程中认为“股权多元化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国企改革今年仍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从1984年开始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之后,国有企业的改革大体走了几个阶段。先是放权让利,搞承包制,但后来都没达到目标。第二阶段又把注意力转到企业产权问题上,企图在产权界定方面大做文章。但产权是不是搞好国企的根本因素和关键?人们对此争论较大。现在,国企的问题不断显露。这些问题使人们的思想有了新思路。从1980年到1990年,国有企业的总要素生产率平均每年提高大约2.5%,  相似文献   

15.
近来,随着朗咸平和顾雏军关于国企产权改革争论日趋激烈,国企产权改革到底该走向何方引起大家关注。10月10日至14日,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委员于友民率全国人大财经委国有资产法起草组赴陕调研,足见国企改革中的新问题已经摆上桌面,到了不得不解决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6.
集团控股公司改革路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企产权改革不能不加选择地“一私了事”,选择适合的改革路径是我国国有集团控股公司改革、发展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英国的超产权论认为,真正决定企业效益高低的是它的治理机制,产权变换不等于治理机制一定会改善等观点,对我们深化国企改革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吸收战略投资者、组建公私混合有限责任公司的改革路径,其改革的社会成本和风险较低,法律约束条件较为宽松;产权结构较为合理;更有利于治理机制转换和发展瓶颈问题解决,因而这一改革路径对当前我国国有集团控股公司产权改革似具有较为广泛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7.
戚金文 《发展》2003,(9):54-55
企业产权制度是国企制度变革的核心。转型时期,我国国企改革基于企业财产终极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的分离,希冀国企依赖法人财产权利的独立行使而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与承担民事权利及责任的民事主体,并期望依靠产权市场流通机制的调节实现国企产权结构的优化。改革路径并未偏离理论教义,但改革实际成效却与理论预期相悖,国企产权制度的深层问题依然并未得到有效解决。现代企业制度存在的问题1.产权关系模糊,产权边界不清国企资产名义上全民所有而理应全民负责,实则政府代表全民长期采取统一领导与分级管理的方式对国有企业资产…  相似文献   

18.
2016年对于产权交易行业而言可以说是奋进的一年.一方面,一年中,协会举办了涉及资产证券化研究、32号令研讨、服务国企改革创新论坛等专题的培训班、研讨会和论坛.参会人数屡刷纪录.另一方面,协会开展了产权市场特质属性、功能定位及支撑体系两大课题的研究. 同时,2016年产权行业也是丰收的一年.一方面,随着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以及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逐步开展,无形中将大量企业推向了产权市场,给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另一方面,“32号令”的出台以及国务院国资委提出的“四个一批”的要求,也为产权行业业务的开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9.
关于"反公地悲剧"与国企产权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探讨避免“反公地悲剧”路径选择的基础上,对当前国企产权改革面临的问题做出总结,得出“反公地悲剧”对国企产权改革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20.
公司治理结构的本质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后资本所有者利益如何保障的问题.随着我国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已成为顺利完成国企改革的重要手段.我国国企改革的根本原因是存在低效率.我国国企在治理结构改革中应注意产权安排问题;委托-代理问题(规避内部人控制产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