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股东派生诉讼制度是世界各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公司法所规定的一项重要制度。它在规范大股东和董事的行为、维护中小股东权益方面有特殊的作用。股东派生诉讼制度对于维护股东的合法权益有重要的意义。我国在新修订的公司法中规定了该制度。本文对该制度含义、性质、特征及作用加以分析,以利于对其的理解与适用。  相似文献   

2.
新《公司法》规定了股东的派生诉讼提起权,但我国派生诉讼制度目前在实践中尚存在一些问题,完善我国股东派生诉讼制度,一方面应当通过赋予胜诉股东某些特定直接受偿权,强化激励机制,鼓励中小股东积极维护公司及其自身的利益,另一方面,要健全派生诉讼的约束机制,通过设置前置程序和恶意诉讼赔偿等措施,防止权利被滥用,减少滥诉现象。  相似文献   

3.
我国新修订的《公司法》明确规定了股东派生诉讼制度,标志着这一制度在我国正式开始初步建立.但是,我国股东派生诉讼制度是在没有相关配套制度支持以及没有“遵循先例原则”的判例法传统的前提条件下,首先从《公司法》中得以初步建立的,其在司法实践中的效果如何,还有待司法实践的检验.  相似文献   

4.
董潇丽  李鹏 《经济师》2006,(1):66-67
股东诉讼制度是保护股东,尤其是小股东权利与利益的最后屏障。股东诉讼制度由股东直接诉讼制度和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组成。就股东直接诉讼制度而言,我国法律给予股东的是很不完整的权利,而且,这些有限的权利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实现;而股东派生诉讼制度在我国的法律制度中则完全是空白。文章从股东权入手,探讨公司股东诉讼的现实基础,评析我国现有股东诉讼之法律规定,完善股东直接诉讼,构建派生诉讼,试对完善我国股东诉讼制度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公益诉讼制度尚未建立起来的情况下,我国传统的私益诉讼制度实际上已经为环境诉讼提供了相对丰富的立法保障.为环境公益而诉,在传统私益诉讼中的原告资格问题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制度瓶颈.司法实践中原告资格在传统私益诉讼中已经成功地进行了扩张,早已突破了“直接利害关系原则”,通过传统私益诉讼来达到维护环境公益的目的,适格的原告并不匮乏.司法系统在痛下决心后对环境诉讼给予的有力保障,在现有法律框架下,除了原告资格的有效扩张以外,还有许多亟待发掘利用的司法制度宝藏.  相似文献   

6.
孔平杰  李海瑛 《经济论坛》2006,(16):127-127
一、关于起诉股东资格首先,为防止股东为股票投机进行诉讼,在持股时间方面应有一定的限制。还可规定违法或不适当行为发生时,即拥有股份的股东欲维持其代表诉讼的原告资格,必须在提起代表诉讼之前后始终拥有该公司股份,以此防止滥讼。其次,关于持股数量,为防止滥诉的发生,股东代表诉讼原告股东资格的确立不宜采用美国、日本的立法,单股股东不应包含在内。建议规定原告股东单独或共同持有公司的股票市值不得低于20万元。二、关于诉讼的客体范围笔者以为,我国立法应当借鉴美国的立法例,不局限于董事对公司的责任。具体地说,诉讼对象包括公司董…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股东派生诉讼制度为中心,首先,介绍了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涵义和由来,对该制度的历史发展过程进行梳理和阐述,其次,分析了该制度存在的价值,也就是体现该制度对正义的追求以及对公司民主制度的发展的作用,最后,阐述了我国现行立法的规定,指出在我国的司法制度中对于该制度的相关法律规定和实践操作.  相似文献   

8.
新公司法明确规定了董事负有注意义务,并借鉴了国外的股东派生诉讼制度,把董事违反注意义务给公司造成重大损失、股东有权在一定条件下代表公司对董事提起诉讼的制度写进法条。但是,无论是对注意义务的行为标准,还是违反该义务的具体表现、抗辩事由等,法律都未予以明确规定。以美国法院的一则判案为例,借以将在美国与股东派生诉讼形影相伴的经营判断规则作以探讨,建议我国在未来的有关董事注意义务案件的司法实践中,法官将经营判断规则纳入考量范围,使其审判依据更为全面,审判结果更为公正。  相似文献   

9.
黄小林 《时代经贸》2007,(2Z):136-137
本文结合各国立法和司法实践,从裁判的即判力和公司的自愿性两点考虑出发,对股东派生诉讼中公司的诉讼地位的设计进行假设和论证,最后提出借鉴行政诉讼法的做法将公司主动追加进程序并由公司自由选择原告或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设计。  相似文献   

10.
随着商事活动日益活跃,公司法意义上的纠纷呈上升趋势。在本次公司法修改后确立了很多新的诉讼类型,这些新的规定为股东权纠纷以及损害公司权益纠纷开辟了很多处理问题的捷径。笔者结合律师实际业务和公司法新规定深入剖析公司诉讼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从诉讼主体资格,诉讼切入点、判决如何执行等诸多方面论述。力求深入浅出,为我省企业和企业家实务操作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1.
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必须首先解决原告资格这一核心问题。目前,学术界对于检察机关、公益组织的原告资格已达成共识,而关于公民的原告资格争议颇大。从域外相关制度考察以及法理基础、文化环境方面分析,认为应赋予公民以行政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并在制度构建上提出若干设想,以体现公民公益诉讼既要维护公共利益,又要防止恶意滥诉行为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2.
资讯     
<正>政策 公司法最快6月出台 股东代表诉讼制破冰在即 《公司法》的修改已正式纳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程 序。根据立法程序,新公司法预计最快将在三审后于6月底出 台。这意味着,广受关注的股东代表诉讼制已经破冰在即。 “股东代表诉讼”又称为派生诉讼,是当公司权益受到侵 害,且公司未能追究侵害公司利益人的法律责任时,由股东代 表公司对侵害人提起诉讼,由公司获得损害赔偿。 允许注册金分期到位 我国鼓励个人参营垄断业 3月24日上午,国家工商总局下发通知,鼓励和支持有条  相似文献   

13.
吴少波 《经济论坛》2006,(24):136-138
一、我国司法实践中认定股东资格的主要证据何为“股东”,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在大陆法系的公司法典、商法典、民法典中都找不不到明确的答案,我国2006年1月1日实施的《公司法》中也没有对“股东”作出明确的法律定义。对于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资格的取得,根据我国《公司法》的相关法律规定,可以分为原始取得与继受取得两种方式。原始取得是指投资人通过出资设立公司而取得股东资格。所谓继受取得是指在公司成立以后,对已经存在的公司股权依据民事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发生股权转移的情况下取得公司股东资格。包括通过股权转让获得原公司股东的…  相似文献   

14.
我国新公司法第153条,从股东直接诉讼的角度规定了董事对股东的责任,这是对我国民法通则和旧公司法的重大突破。虽然仅有这么一条,但它给我们提出了很多问题。  相似文献   

15.
侯丽艳 《经济论坛》2004,(18):98-98
一、现有制度下小股东利益之保护状况 对于小股东利益保护问题,有人往往认为是由于我国现行法律制度的缺失,导致了实践中侵害小股东利益案件频发,小股东利益保护不利。准确地讲,在我国现行法律制度中并不是没有相关规定,如在《公司法》第111条中明确规定:股东大会、董事会的决议违反法律、行政法规,侵犯了股东合法权益的,股东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要求停止该违法行为和侵权行为的诉讼。  相似文献   

16.
环境公益诉讼的新兴,要求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其中亟待确立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然而,现行法律对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存在诸多限制,因此有必要从法律上确认检察机关、环境保护组织及利益关系人的原告资格。  相似文献   

17.
派生诉讼费用承担的设置应力图达到中小股东与公司经营管理者之间的利益平衡。首先,明了合理分配派生诉讼费用的价值,即达到公平公正以及效率的价值目标。其次,对派生诉讼费用应由哪些主体来承担作了界定。第三,将非财产案件的受理费用标准适用于派生诉讼案件。最后,设想了何如确定诉讼结束后原告股东的诉讼费用补偿请求权的范围。  相似文献   

18.
王俊梅  王丹 《经济研究导刊》2013,(9):230-231,236
美国民事没收诉讼中权利请求人的诉讼资格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法定诉讼资格(statutory standing),一种是宪法第3条规定的诉讼资格(Article Ⅲ standing)。法定诉讼资格是关于权利请求人在对民事没收诉讼提出异议时必须满足的某些程序方面的法定要求。重点论述美国宪法第3条规定的诉讼资格,即在民事没收诉讼中能够表明自己对被诉财产享有某种权益的权利请求人,包括对被诉财产享有占有权权益的权利请求人和对被诉财产享有所有权权益的权利请求人。  相似文献   

19.
我国新修订《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将公民排除在环境公益诉讼主体之外。传统诉讼制度理论中,基于福利经济学家和经典经济学家的观点,将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限定为环保职能部门。而现代诉讼制度中,公共选择选派将"经济人"假设推广到政治领域,从而否定了经典经济学家的观点。环保职能部门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寻租"现象,又使公民个人成为环境公益诉讼原告具有必要性。我国今后立法中,也应当进一步拓宽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范围,赋予公民个人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  相似文献   

20.
股东代表诉讼是一种特殊的诉讼制度,在保护小股东权益、完善资本市场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实践中,已有一些股东提起了股东代表诉讼,但是在我国现行的诉讼制度和实体法中却没有相关规定。本文结合近期一起未被法院受理的股东代表诉讼案,从诉讼主体、诉讼启动程序、诉讼请求、举证责任等方面对之进行了探讨,并在其中穿插提出了构建我国股东代表诉讼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