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飞 《经济学动态》2004,(11):10-113
20世纪的90年代被称为日本经济“失去的10年”。毋庸多说,“失去10年”的原因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泡沫经济的发生期间。泡沫经济时期企业和居民相信土地价格永远上涨的“土地神话”,结果资产负债表中资产和负债同时膨胀,土地神话的破灭使得资产和负债情况严重受损,地价的下跌直接打击了信用风险最集中的银行部门,动摇和破坏了日本经济信用体系的根基。资产和负债的严重受损、信用体系的破坏是日本经济低迷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香港与“珠三角”的产业合作及区域创新布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的30年,香港与“珠三角”凭借“前店后厂”的合作模式,创造了举世称羡的经济奇迹。但是2000年以后,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布局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本文将对新时期粤港产业合作的构想、香港在珠三角都会区中的定位以及粤港在珠三角地区形成的区域创新体系,作出具体的预测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银行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发展链条中关键的一环。50年代初期至80年代中期,日本银行业发展迅速,促进了经济的后来居上。然而,8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银行业开始搞“泡沫经营”,激发了许多社会经济问题,甚至导致“平成经济萧条”,为日后遭受金融危机影响埋下伏笔,也给世界经济带来了麻烦。在日本诸多大银行跻身“泡沫经济”之时,日本多数地方银行没有随波逐流,它们坚持健全经营方针,回避过多的虚拟资本投机,因此在“泡沫经济”崩溃之后损失较小。探讨日本地方银行成功经验,对于加快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特别是中小商业银行发展步伐不…  相似文献   

4.
知识创新成为日本产业政策的焦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泡沫经济”的痛苦体验和近几年的结构调整,日本经济从2002年1月后开始触底反弹,2003和2004年这种趋势更加明显,从主要经济指标如设备投资、出口额、企业利润等都可以得到验证。在大约3年的期间内,日本经济年平均增长率超过2%,在发达国家中位居前列。日本经济产业省和央行都认为,日本经济的此次复苏,  相似文献   

5.
李新维 《经济论坛》1998,(23):40-41
日本经济衰退的原因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一样,日本经济和社会也有其难以克服的矛盾。从1997年开始,日本经济陷入了战后最严重的经济衰退。据日本有关专家、学者和我国驻日机构经济方面人士介绍,造成日本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有五:一、泡沫经济后遗症的集中反映。进入...  相似文献   

6.
当前,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逐渐迈入跨域联动、共享资源、产业协同发展的区域创新共同体建设阶段,我国也开始了区域创新共同体治理的政策制定和实践探索。本文首先对区域创新共同体治理进行了理论探讨,阐释了区域创新共同体的重要内涵;其次,对区域创新共同体治理未来重点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入分析,探索研究了其逻辑框架体系。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对国内外行动实践进行对比研究,对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区域创新共同体治理的行动实践进行剖析,对我国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成渝四大城市群的区域创新共同体治理行动实践进行分析,科学研判了我国区域创新共同体治理实践的不足与差距,绘制了我国典型区域创新共同体治理要素矩阵。结果表明,着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强化区域战略科技力量支撑、优化创新创造生态环境促进创新资源要素自由流通、推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构建高质量产业协同生态圈,是我国区域创新共同体治理的重要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7.
李天国 《经济论坛》2005,(9):8-10,15
一、日本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变化关系 从战后以来到90年代初为止,日本经济基本处于高速增长或平稳发展状态。加之以大企业为中心实行“终身雇用制”和“年资工资制”等原因,日本的就业状况非常稳定,失业率很低。随着泡沫经济的崩溃,日本进入了长期的经济萧条,失业率从1992年开始上升,到1995年突破3%大关,当年物价下跌,发生严重的通货紧缩,大量的银行不良债券显现出来,公众对经济的恢复失去信心。1998年上升至4%,并接近5%,2003年上升至5.3%。  相似文献   

8.
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是“创新驱动”,而“创新驱动”与创新教育息息相关。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依托地区优势,开展创新教育;创新人才培养,要实现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服务的目的,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创新人才的培养应充分结合区域产业分布的特征、考虑地区差异性和产业优势,发挥人才培养对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泡沫经济”与金融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泡沫经济”与金融危机张静阙方平自从人类社会开始步入市场经济时代,“泡沫经济”就与人类形影相随。从世界上首例“泡沫经济”事件——荷兰“郁金香球茎大恐慌”算起,到目前为止,“泡沫经济”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已有360年之久,可谓渊源流长。时至今日,“泡沫经...  相似文献   

10.
从日本的“泡沫经济”谈加强我国证券市场建设肖海泉(南京大学国际商学院日本泡沫经济的形成和影响1985—1991年,日本经济的快速增长曾令世人惊羡。1992—1996年的经济衰退又使人看到了泡沫经济的消极影响。目前,日本经济已出现了回升迹象,然而,泡沫...  相似文献   

11.
1992年之后,日本经历了战后最为严重的经济衰退。这次经济危机除了与 1986~ 1992年间的泡沫经济及其严重后果有关外,日本整体上基础科研薄弱、缺乏重大技术上的突破也是造成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面对这次经济的衰退,日本人逐渐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朝野上下都将“振兴日本科技”重新视为拯救日本经济的最大法宝。从 1996年的桥本内阁开始,日本全面加大对科研的投入,重新修订了“国家科学技术发展计划”,并将传统的用于刺激经济的公共投资从过去的主要投向道路、港湾等方面部分转向对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设备的投入,加强了科研…  相似文献   

12.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当正视“泡沫经济”现象段双奎,郭希云“泡沫经济”的形成及其特征“泡沫经济”现象是市场经济的滋生物。它指的是资产(主要指股票、房地产等)的理论价值与实际价值严重背离,发生大幅度的波动,资产价格超常规上涨,出现的一种虚假繁荣的经济现...  相似文献   

13.
日本创新体制的经验教训及其借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导致日本战后经济成功的创新体制为什么要对近年来日本国际竞争力的不断下降负有重要责任?本文认为,日本创新体制在以工艺创新为主的渐进创新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但由于日本目前在灵活生产方式、产业信息化和创造新产业方面所遭遇的严重困难,这种优势难以发挥。特别是,由于基础研究和大学体制等方面的落后,日本创新体制无法适应激进创新的要求,从而未能抓住跨越式科技发展的机遇。本文还通过日美比较和德美赶超英国经验的总结,扼要讨论了日本的经验教训对我国“科教兴国”战略所提供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4.
人民币汇率评估:日本经验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伴随着恶性通货膨胀和泡沫经济,日元经历了两次急剧升值过程,第一次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初之后,第二次发生在80年代末期的泡沫经济之后。从此日本经济便陷入了长期萧条,即后来所谓的“失落的十年”。许多中国经济学家担心,如果人民币在短期内快速升值,中国将步日本之后尘。为了避免发生同样的状况,认真研究日本的经验并从中汲取一些经验教训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5.
日本的产业经济,经历了战后四十多年的农业化社会、工业化社会,现在正向着高度信息化社会“脱皮”、“变身”。以吨为单位的“重、厚、长、大”的钢铁、造船、水泥、重型机械等产业走向成熟化,开始由以克为单位  相似文献   

16.
产业集群网络与武汉城市圈产业发展的空间组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余斌  冯娟  曾菊新 《经济地理》2007,27(3):427-432
经济全球化催生的区域竞争引发地区合作需求,基于经济一体化目标的城市群战略备受推崇。产业集群网络是区域产业集群的一种空间组合型式,也是一种具有生产效率和创新效应的经济空间组织模式。目前的武汉城市圈是一个松散的“经济联邦”,但存在区域整合的产业、空间和创新基础。其产业发展潜力分析表明:以钢铁、汽车和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等为依托,构建区域集群网络,能够充分发挥武汉市的产业组织和创新扩散功能,从而推动具有区域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7.
“产城融合”体现了区域产业空间与社会空间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主要拟基于“产城融合”、社会资本创造与产业区优化发展之间的互促关系,并结合对昆山的实地调研,初步探索通过“产城融合”促进开发区转型升级的内在机理.研究认为,我国的开发区建设主要刺激了普通劳动力的聚集,但难以促进城市功能和社会网络的优化,很有必要通过产业区与城区的协调发展,改善区域人口结构和社会资本状况,从而为产业转型升级创造条件.对昆山的调研也显示,协调推进产业空间和社会空间的演变、构建多元文化融合的社会网络以及促进人口结构优化等已经成为开发区升级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8.
以城市群为空间载体共建世界级产业集群是落实区域一体化国家战略的内在要求,对提升城市群整体竞争力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为共建世界级产业集群,G60科创走廊坚持“四位一体”协同推进:以产业分工协作为基本导向,以科技协同创新为核心目标,以金融一体服务为关键支撑,以协同优化营商环境为重要保障。其启示为,跨区域共建世界级产业集群要秉持“市场主导+政府助推”的理念,着力优化创新生态系统,推动产业链、创新链和资金链深度融合,创新成本共担利益共享的跨区域合作机制,从而为跨区域合作注入持久动力。  相似文献   

19.
一、日本证券业改革的背景(一)泡沫经济的破灭.日本的泡沫经济大约形成于80年代后期,当时根据西方7国财长签定的“广场协议”,日元开始逐步升值.同时,日本在出口导向型经济开始向扩大内需型经济转变.为了扩大国内需求,日本两次降息、利率水平最低时为2.5%.低利率和货币供应量的扩张以及外汇收支的大量盈余使本国资本严重过剩,这些过剩的资本除一部分流向海外和房地产市场外,大量涌入本国的证券市场,使股价飞涨,泡沫经济开始形成.1989年由于日本政府担心经济过热可能导致通贷膨胀而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股价开始下跌.1990年8月海湾战争爆发,股市出现空前恐慌状态.1991年4月日本经济正式进入衰退状态,股市崩溃,泡沫经济破灭,  相似文献   

20.
产业集群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载体,是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标志。集群创导是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可行路径,而以产业集群引导区域创新体系发展要集中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将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在区域范围内要从产业政策转变为产业集群和区域创新政策;建立以产业集群为基础的科技创新平台、形成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科技创新网络;努力消除区域产业集群的制度壁垒,整合区域经济资源;培育促进产业集聚的区域社会文化环境;推进区域产业集群融入全球产业价值链体系;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