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1868年的明治维新,在日本历史上是一个很大的转折点,它结束了日本一千多年来的封建主义统治,为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然而,具有真正意义的近代日本文学,却不是伴随着国家制度的变革而诞生,而是在明治维新过了20年之后方始出现,中间经历了一个启蒙时期。为了更好地了解日本这段启蒙期文学,我们不妨先对欧洲18世纪的启蒙主义文学,作一简要回顾。启蒙运动在欧洲是发生在18世纪,是继文艺复兴运动后的又一次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其任务主要是为资产阶级推翻封  相似文献   

2.
一、战前日本农地制度的特点及其对农业发展的阻碍在1868年明治维新以前,日本农地制度的根本特征是所谓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明治维新后不久,日本政府即对这一“纯粹封建性的”农地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1)通过实行“奉还版籍”,使各藩领主的原辖版图和户籍交归政府,从而根本上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2)通过实施地税改革,确认实际持有者对土地的私有权,从而确立了近代个人土地私有制。由此取得土地私有权的主要是:幕末以来形成的新兴地主,以“本百姓”为代表的广大自耕农以及持有份地  相似文献   

3.
康有为,他不仅同戊戌变法这一政治运动相联系,更是我国资产阶级报业的先驱者之一。他在维新变法运动中创办和领导了数十种资产阶级改良派报刊,进行了救亡图存和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宣传教育,冲破了封建言禁,掀起了中国人自己办报的第一次高潮,成为促进近代新闻事业发展的“领头雁”,为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分析了董仲舒的以儒学为宗,吸收阴阳五行学说,建立了以“天人感应”为核心的神学唯心主义思想体系。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神学认为人本于天,天人相类,人副天数,天人相互感应。董仲舒的理论,一方面“屈民而伸君”,维护君权的尊严;一方面又“屈君而伸天”,用天意限制君权的膨胀。汉代的封建统治阶级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一方面,通过“独尊儒术”来达到思想上的统一;另一方面.宣称“君权神授”来麻痹人民的意志,以此达到政治上的绝对统治。  相似文献   

5.
近代     
据初步统计,1995年度发表的有关中国近代经济史论文约220余篇,与上两年相近。专著则稍现薄弱。其中,在理论研究、中外经济关系、区域经济等领域有不少佳作问世;在研究方法上也有所突破;但就总体而言,在研究领域方面无明显变化。现就笔者所见,简评如下: 近代化与经济发展 洋务运动作为中国工业化的起点,并因其复杂性和某种程度现实性的受到研究者们广泛的关注。董以山比较了中国洋务运动和日本明治维新,认为由于两国资产阶级发育程度和对外来文化态度的差异,使前者成为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而后者是资产阶级的革命,因此两者表现出完全不同的  相似文献   

6.
魏晋之际,王弼从道家的自然主义观点出发,认为统治者的种种“作为”,如名法之治、名教之治等,是造成当时社会混乱局面的根源,因此提出“无为’’的政治主张。他深信儒家的名教,即尊卑责贱的等级制度和维护它的宗法伦理是正常的封建秩序之所在,于是试图以道家的自然来加以挽救,以期重建封建秩序。  相似文献   

7.
战国中期,社会矛盾无比尖锐,统治阶级昏庸无道,导致人欲横流,臣杀君、子杀父的现象时有发生。面对这样的黑暗现实,庄子认为只有以“无为”为指导,效法“自然”,社会才能安定,人们才能顺其自然,才能实现自我生命的放飞,最终达到绝对自由的逍遥境界。  相似文献   

8.
日本帝国主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投降后,世界反法西斯盟国决定在日本实行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政策。为根除战争祸源,在经济领域实行了民主化改革。劳动改革即其主要措施之一。本文拟就劳动改革的原因、经过和内容及历史作用等做一初步探讨。一众所周知,明治维新是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西方资本列强的炮舰促成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早产,遂使维新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资本主义残留着许多封建遗迹,其在劳动方面的表现也非常明显和突出。  相似文献   

9.
一、债权让与通知的效力对于债权让与通知的效力,各国规定可分为两种观点:(1)通知对抗主义,以法国、日本为代表。此观点认为让与人与受让人达成债权让与协议时,债权即发生移转,效力及于双方当事  相似文献   

10.
曹正 《改革与开放》2016,(24):39-42
国外一些学者将中国视为威权主义国家,从中国威权主义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方面谈中国问题.在现状上,认为中国精密的人事管理系统确保其威权主义的持续性,中国维护其政权的重要标准是否能满足群众的基本需求,中国威权主义体制越来越为公众所认同等.在对中国未来的预测上,其认为中国政治改革不是导向民主化而是加强党的统治,中国会在威权主义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中国公民对于社会现状有很高的容忍度.笔者并不认同这些国外学者们的部分观点,国外学者们或多或少都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存在偏见,而且有时并没有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中国问题,所以笔者认为他们存在对中国民主发展进程误读的问题.中国不是不要民主,抑制民主,而是按步骤,循序渐进地发展民主,防止走入西方式民主的误区.  相似文献   

11.
倒幕运动是十九世纪中期亚洲唯一成功了的资产阶级革命,是日本明治维新的前提和保证,它的发生是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关系的产生、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及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必然结果。它的成功是以资产阶级化的下级武士结成联盟、以农民为主力军的人民大革命合力打击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一些官员和学者一再强调:要让市场供求关系更多地去决定人民币汇率。这显然是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方向。但笔者认为,人民币不宜采取自由浮动的汇率制度,或说“完全依赖市场供求关系决定汇率”。因为,在加工贸易的作用下,中国出口顺差呈现刚性。这个问题,打破了“有效市场假说”的有效性。“依据市场供求关系确定汇率”有一个“强烈的前提条件”,即“有效市场假说”。而“有效市场假说”的观点是:一切信息又将包含在市场交易的多空  相似文献   

13.
王铮 《珠江经济》2003,(1):54-55
中国的改革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可以说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可以认为,体制创新就是改革。中国下一步改革的突破点在哪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高尚全认为,下一步改革的突破点是“四化”,即资本社会化、产权多样化、分配公众化、管理法制化。前不久,在北京万寿北路的家中,一直低调的高尚全就此问题表达了他深思熟虑后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一、“两权分离”与产权分割的共生关系国家所有制企业改革的思路是什么?目前有两种不同的提法。一种认为“两权分离”即所有权同经营权分离;另一种认为是产权分割,实现企业内部所有权多元化。我认为,“两权分离”和产权分割二者可以兼容,而且具有共生关系,不能把它们看成是互相排斥的东西。二者的共生关系表现在,“两权分离”会派生出产权分割。  相似文献   

15.
曾庆泽 《南方经济》1990,(1):1-2,47
一、资产阶级自由化在经济领域的集中表现是鼓吹“私有化”。其目的是把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变成资产阶级共和国。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在经济方面,他们带着“学者”或“专家”的头衔,打着改革的旗号,不遗余力地攻击社会主义公有制,而且逐步升级,反动的面目越来越清楚。开始,他们抨击社会主义“公有制已完全失去生命力”,胡说什么“坚持公有制是个莫大的错误”,“社会主义是个病,私有化、民营化是唯一出路”,到了天安门反革命暴乱前的几个月,他们公开发表了同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针锋相对的《私有制宣言》。说什么“公有制是万恶之源”,要“早日敲响公有制的丧钟,去迎接共和国的明天”。何必遮遮掩掩呢!什么共和国的明天,直说了就是资产阶级共和国的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出身于一个农民家庭,小时受过封建道德观念和鬼神迷信的影响,在农村私塾念了六年孔孟经书。他经常从事农活,了解农民的疾苦,对劳动人民有深厚的感情。1910年秋,离开了家乡,到湘乡东山高小念书。这是一所提倡“新学”的学堂,在这里,毛泽东深受康、梁的思想影响,喜读维新变法的书刊,对梁启超主编的《新民丛报》是“读了又读,直到差不多背得出来。”他认为中国应当象日本“明治维新”那样,  相似文献   

17.
论我国农业的“四步走”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学者的主流观点认为中国特色的农村发展“四步走战略”可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农业的现代化,解决中国将来实现小康后的食品问题。中国特色的农村发展“四步走战略”即联产承包制、乡镇企业、小城镇、城乡一体化和区域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国有企业改革现已进入攻坚阶段,探清国有企业问题的关键之处在哪里,对国企改革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是非常必要的。本文拟从国有企业委托人角度进行初步探讨。 一、对几种观点的反思 不少学者认为国有企业搞活的障碍主要在于“政企不分”,故改革关键之处在于“政企分开”。这无疑是有道理的。为此,国家花了不小力气在这方面进行改革,并且取  相似文献   

19.
王铮 《珠江经济》2003,(2):54-55
中国的改革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可以说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可以认为,体制创新就是改革。中国下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高尚全认为,下一步改革的突破点是“四化”.即资本社会化、产权多样化、分配公众化、管理法制化。前不久.在北京万寿北路的家中,一直低调的高尚全就此问题表达了他深思熟虑后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清代前期的封建地租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封建制度下,封建地主凭借土地所有权,向农民收取地租。封建地租是封建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体现着封建地主剥削农民的关系。封建地租的剥削程度,通常是以地租率,即转化为地租的那部分产品同土地生产品之间的比率来表示的。中国地主制经济建立的初期,就形成了封建地主与佃农对半分成的封建地租率,即佃农以土地主要农作物收获量的一半交纳地租。历史文献中,往往把这种对半分成叫做“均分”、“中分”、“对分”等等,我们不妨把这个封建地租率叫做均分地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