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2 毫秒
1.
《经济师》2013,(3)
构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是我国全面建设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政策性选择,也是确保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决策之一,会在推进城乡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中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公众参与能力的高低对于公共服务效能高低的影响也是非常重大的,可见公众参与是公共服务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通过分析目前公众参与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公共服务领域改革的深化,不断推进公共服务供给体制机制的创新,为公众提供更加公平、有效、快捷的公共服务,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政府面临的共同课题.本文以我国政府公共服务为研究对象,理性分析我国公共服务供给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探讨符合中国国情的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的体制机制,建立一个以社会公平公正为主导的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3.
我们政府正在进行基本公共服务的建设,而公众参与机制也在政府工作的各个方面广泛开展,那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过程中,公众参与的作用是怎样的呢?本文针对目前公众参与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创造性的提出通过树立服务与责任意识、提高专业技能、完善配套设施建设等几个方面来提升公众参与能力.  相似文献   

4.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关键,而分配正义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价值导向。当前,我国基本公共服务投入不足、结构失衡,基本公共服务存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不同群体之间分配不均问题。应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平衡财权和事权,构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参与和执行机制,兼顾基本公共服务分配的效率和公平。  相似文献   

5.
佛山市作为一个经济发达的城市,当前在公共资源配置方面已经走在国内前列,但由于市区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及迁移、外来人口占比较大、区域人口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以及人口素质的变化,对政府提供社会公共服务以及管理社区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认为,当前佛山市的社会公共资源配置应向居民需求最迫切的公共服务领域倾斜;社会优质公共资源的配置应与城市化发展进程及人口变动趋势相协调;社会公共服务的供给应在市场与政府的协同下平衡发展;坚持高效利用,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供给机制,构建“资源整合、互利共享”的善用机制;推进公共服务方式创新;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绩效考核评价制度.  相似文献   

6.
公共服务市场化是当今时代的发展趋势.我国实行公共服务市场化后,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在实行公共服务市场化的过程中存在了许多的问题,主要有公共服务市场化的盲目性、公共服务市场发展困难、空心化的挑战等,因此为了公共服务市场化的顺利进行,本文认为主要由以下措施,建立协同治理模式,积极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市场竞争机制,携手企业、社会组织、公民共同参与,协同发展良好有序的公共服务市场化关系.  相似文献   

7.
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国家和地方治理体系的一场考验,在促使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和补短板的同时,围绕疫情防控的公共服务竞争隐然显现。厘清那些将地方竞争导向经济增长而非公共服务的现实背景和制度性约束条件,通过新的制度安排引导公共服务成为地方政府新的竞争标尺,可为中国迈向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新动力,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对地方政府改革的内在要求。文章首先通过一个两地区模型,说明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未与经济增长协同推进是地方政府行为选择的自然结果,而在新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下,从经济增长竞争走向公共服务竞争成为可能。接着基于地方公共服务的典型事实,围绕当前中国生产力布局的重大调整,经验检验发现新时期人口、资本要素的充分流动依托于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为载体的空间网络体系,公共服务已成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吸引发展要素的核心资源。公共服务的加强应借助地方政府的竞争激励,基于"两区制"空间杜宾模型的进一步估计结果发现改革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扩大地方政府信息公开、增强舆论监督和公众参与,激发社会组织活力为推动建立"见贤思齐""力争上游"的竞争关系来提升整体公共服务水平,并为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了现实可行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8.
福建农村公共服务供给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福建省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短缺,已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阻碍海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解决福建省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不良的对策应是:构建农村公共服务多中心供给体制;理顺中央、省、地方各级政府的公共服务供给责任;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决策机制和农民需求表达机制.  相似文献   

9.
孟习贞 《生产力研究》2014,(11):146-149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均等化,仅仅强调公共财政经费的划拨与转移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同时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公众参与能促进基本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一是公众参与有利于强化政府的受托责任;二是公众参与把民众带入发展进程;三是公众参与是识别其基本公共服务需求偏好及其价值选择的最直接途径。为了提高参与效率,需要做好参与式项目分析——界定项目参与者;建立"问题树"和"目标树";通过参与者对目标群中的每一项打分选取目标方案。总之,从参与式发展的思维来理解基本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微观样本数据,实证考察了民主参与对民生类公共服务满意度的影响。研究发现,民主参与显著影响了居民公共服务满意度,并且这种影响对不同收入层次和不同居住地区的居民具有异质性。上述发现意味着,地方政府在民生关联的公共服务供给过程中提高决策透明度、拓宽参与渠道以及建立回应机制,将有助于增强公共服务供给的有效性,改善民生福利。  相似文献   

11.
卞京 《新经济》2014,(23):38-39
公共服务合同外包是近二三十年来的热点问题,政府直接供给公共服务的模式已呈现诸多弊端,一些地方政府正在尝试把公共服务外包给社会组织和私人企业.本文选取的几个我国发达地区典型城市的公共服务外包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推动了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转变,提升了财政使用效率.但在实践中也遇到了如公共参与不足,信息不透明,规章制度不够健全等问题,只有建立适度可操作化的监管机制、完善具体法律法规,加强培育的社会组织和公共服务外包市场、建立三方评估机制和民众参与机制等措施才能初步解决目前在公共服务外包出现的问题与困难.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我国经济突飞猛进发展,生产生活方式也产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的公共服务形态需要进行改变和创新,市民需要的公共服务越来越趋于多样化,这就要求政府提供更高质量、高效的社会公共服务。通过分析当前哈尔滨市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过程中存在的供给主体单一,公共服务供给越位、缺位、错位,供给效率低,信息共享存在壁垒的问题,提出应实行多元化供给、精准化供给,调整供给结构,创新监督监管机制,打造优质高效公共服务体系等措施。  相似文献   

13.
农村公共服务社区化运作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政府和市场的缺陷,农村公共服务社区化模式开始试点,但运作机制还存在一些问题。该文认为,应以社区为平台,利用社区社会资本,通过社区居民广泛参与,构建以社区为中心、各个流程首尾相应、多元化参与的农村公共服务社区化运作机制,不断回应居民的需求,减少交易成本、提高供给效率。  相似文献   

14.
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是现代政府的基本职能。近年来,我国对公共服务均等化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取得了新进展。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应坚持基于公平的正义原则、综合改革,配套推进的原则、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公平优先,底线公平的原则、保基本、广覆盖、可持续的原则,以及制度设计,统一协调的原则。依据这些原则,进一步改革需从加快公共财政制度改革、完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促进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确立公共服务供给的多元主体与方式、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公共服务制度等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5.
《经济师》2020,(1)
当前,支持社会力量增加非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政策持续利好,社会投资活力日益增强,山西非基本公共服务开放发展取得一定成效,成为政府基本公共服务的有益补充。但与公众对公共服务日益旺盛的需求相比,山西非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总量不足,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仍然突出,非基本公共服务开放发展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山西应结合实际,找准发展着力点,立足重点领域,探索科学、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路径,有效提升非基本公共服务开放发展效率,促进公共服务体系完善与民生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地方政府供给公共服务匹配程度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构建了一个测度辖区公共服务供给匹配状况的检验模型,并利用中国1999—2006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对教育、医疗卫生、社会福利救济、社会保障、行政管理及社会治安等6种公共服务的拥挤程度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中国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拥挤程度存在较大差异。本文的政策含义是:在中国现有的公共服务提供量下,除行政管理、社会治安等近似纯公共品的公共服务成本应完全由政府通过税收垫付外,教育和医疗卫生等混合型公共服务其成本应根据其拥挤程度以及各自内部的"公共度",由政府通过差异化财政拨款和受益者付费分摊,社会保障等私人型公共服务的成本应主要由受益居民负担;从长远来看,政府应努力增加拥挤性公共服务,特别是私人型公共服务的提供,以降低经济风险,改善居民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建立和完善农村公共服务多元供给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农村公共服务多元供给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当前中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总量不足、供给结构失衡的现状,而政府作为农村公共服务单一供给主体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农民需求,认为应建立和完善由政府、市场、社会、农民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农村公共服务多元供给体系。  相似文献   

18.
完善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体制建设的政策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新形势下农村公共服务面临的挑战从公共财政与行政的角度看,农村公共服务是为农村居民公众利益提供服务的事务,这些事务不仅受市场有关规则制约,而且也受相关的组织与调控形式约束,主要包括农村卫生服务、农村信息和文化服务、农村社会保障服务和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等内容。农村公共服务应确保每个农村居民享受基本福利或服务的权利(如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社会救济、安全、交通、电力、通信等各种基本权利);保证农村经济、社会和土地的协调发展,促进相关集体的公共利益;创造农村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条件,考虑未来的长期…  相似文献   

19.
政府购买环境公共服务,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多元主体参与环境公共服务的重要改革方向。借助SCP范式,引入目标管理、策略选择以及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理论,着重分析了政府购买环境公共服务过程中,参与主体与购买内容结构对不同主体策略选择行为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剖析了参与主体策略行为对最终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多元主体参与的协同治理机制尚未形成,上级政策法规不健全导致整体治理结构尚未完善,目前二元协同会导致社会整体福利损失,不同策略选择行为所导致的绩效侧重对该策略具有正反馈。据此,应通过扩充参与主体并保障其参与地位、加快专项法规体系建设、建立顺畅的沟通协调机制、完善绩效评估内容等方式优化政府购买环境公共服务机制,有效推进环境治理工作。  相似文献   

20.
1权责不对称:当前我国政府公共服务提供机制的主要症结在我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构成转型期政府职能的四个基本方面。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强化政府在公共服务供给中的责任意识,实现从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转变;纠正地方政府把招商引资、增长经济作为主要任务的做法,逐渐建立以提供公共服务为导向的政府职能体系。而其中的重中之重是必须推进公共服务提供机制和方式的创新,实现从传统的单中心提供模式向多中心、多层次、协同合作的提供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