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全超 《商》2012,(9):146-146
社会和谐是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目标。在长期实践中,党不断探索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理论。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对社会和谐的认识不断深化,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地位。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带领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和谐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属性。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央从国家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角度提出的新理念。不过,近来个别地方个别人对构建和谐社会产生了错误的理解和片面的认识。比如有的执法人员在检查中发现制假、售假,考虑到当事人是“弱势群体”,担心“影响和谐”,便不罚不处,放任违法行为,将营造和谐变成了无原则的妥协。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能够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社会,是人和社会得到协调发展、自然得到尊重的社会。概括地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相似文献   

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决策是我们党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的科学判断和理性抉择。要从社会有机体的理论视角阐释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和谐社会的“四位一体”建设;要不断认识和把握和谐社会建设的特点和规律;要以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为科学的理论指导,深入调查研究,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以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论述为依据,借鉴中外思想家关于“和谐”的思想和国内诸学者对“和谐社会”的理解,在正确理解“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本质的基础上,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构建“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了实证分析。为科学地认识各地区社会和谐发展的状态和进程,及时发现各地区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面临的问题和需要着重改进的方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论述为依据,借鉴中外思想家关于“和谐”的思想和国内诸学者对“和谐社会”的理解,在正确理解“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本质的基础上,结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构建浙江省“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了实证分析。为科学地认识我省各地区社会和谐发展的状态和进程,及时发现各地区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面临的问题和需要着重改进的方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的。  相似文献   

8.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2005年2月19日,国家主席胡锦涛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指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从党的十六大提出“社会更加和谐”的发展要求,到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到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有竞争的属性,也应有和谐的属性,市场经济和谐运行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是市场经济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市场经济与和谐社会之间存在着相容性,发展市场经济能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物质基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要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和谐机制,坚持以人为本是根本出发点,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是基础,加强法制建设是保证,健全收入分配机制是关键。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科学地概括了社会主义实践的经验教训和发展要求,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认识作了深入的阐述;江泽民重新规定了社会主义社会是人的全面发展和进步的社会,进一步丰富和升华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相似文献   

1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角度,作为党执政的重要目标提出来的。本文通过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依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关系以及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的认识的阐述,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经由途径。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列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目标,充分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我们党全面推进社会经济发展,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新局面的客观要求。作为社会“经济细胞”的企业,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审计担负着维护经济秩序、保障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职责,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社会中,政府效益审计当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4.
胡锦涛总书记“以人为本”,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体系。党的十六大六中全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商业和谐环境能体现一个国家的文明素质和社会成熟度,而没有和谐的商业环境,就难以建立“和谐社会”。要加快构建和谐的商业环境,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环境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白燕 《商业时代》2007,(24):6-6,20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一个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重大理论突破,又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在我国社会快速转型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是建立一系列和谐社会的运行机制,利益均衡机制,社会流动机制,社会再分配机制和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6.
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这一重要理论的提出,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有关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与发展,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而且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在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时,要充分认识到公平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建立一个公平的社会机制和环境,不仅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和条件。公平作为一个历史范畴,它与人类社会发展的水平紧密相连的。在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以及同一时期的不同阶级看来,都包含着不同的内容。在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在依靠土地对农民进行剥削时,对农民来讲在承受着被剥削的不平等待遇,而在统治阶级看来,这是天经地义的,没有什么不公平。其实,在封建社会后期,不仅农民承受着不公平的待遇,即使对于新兴的资产阶级来说,也在承受着不公平的待遇。然而,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资产阶级取得了政权,在资产阶级内部建立了所谓的公平,但这种公平只不过是一种产权的公平,而这种产权的公平从制度上保证了资本产权的合法性和不可剥夺性,从根本上维...  相似文献   

17.
构建和谐社会.是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出发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民营企业和其他企业一样是重要的社会细胞,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分析了构建和谐社会对民营企业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民营企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及措施。  相似文献   

18.
十六大报告在论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提出我国今后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是“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首次完整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并将其正式列为我国共产党全面提高执政能力的五大能力之一。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深谋远虑的长远战略决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社会是由相当数量的人(群)按照一定的规范,形成一定的社会结构并发生相互联系的特殊形态的生活共同体。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和部分都紧密联系,互相协调,整个社会才能始终保持有序和谐的状态。所谓“和谐社会”,是指社会结构均衡、社会系统良性运行、相互协调,人与人之间相互友爱、相互帮助,社会成员各尽其能、各得其所,人与自然之间协调发展的社会。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定义目前论说不一。按照系统论的观点,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指在我国当前及以后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都要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这种协调包括要素(...  相似文献   

19.
曲澎 《商业研究》2006,(19):6-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宏观上看,是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和谐。而经济基础本身则依赖于各种不同经济成分之间的和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就是强调经济基础的和谐。按照这样的理念,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可以激发民众创业的热情和积极性,把消费资金转变为生产资金,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就业,创造更多的劳动就业机会,并进一步扩大中等收入阶层的比重,促进社会稳定和持久的繁荣,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因此,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一般的公有财产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特征;历史上所有的社会都有公有财产。马克思、恩格斯从来不说公有财产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他们在自己的作中用的是“社会财产”。马恩作译本中的“公有制”是原“社会所有制”的误译。何谓“社会所有制”,即因误译未能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界的重视,其含义也就没有得到讨论,社会主义社会中居统治地位的财富的性质至今未被阐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