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007年,在一系列的政策调控下,中国经济这辆列车依旧快速行驶,而今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08年将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中国的政策制定者对2008年的宏观经济和政策又将如何解读?  相似文献   

2.
2007年,在一系列的政策调控下,中国经济这辆列车依旧快速行驶,而今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08年将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中国的政策制定者对2008年的宏观经济和政策又将如何解读?  相似文献   

3.
中国自1985年"巴山轮会议"引入宏观调控理念以来,在贷币政策财政政策的运用方面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从正反两个方面总结,可以概括为一句话,那就是:逆对经济风向相机  相似文献   

4.
5.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陷入了深度衰退。危机爆发后,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果断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应对危机的方针政策和一揽子扩大内需的得力举措,有效抗击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在这个过程中,农业银行作为国有大型股份制金融企业,一直坚定地贯彻落实党中央、  相似文献   

6.
为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2007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08年“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这一“稳”一“紧”的宏观调控政策,是中央基于对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准确判断做出的。如何贯彻落实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是广大理论工作者和经济工作者面对的重大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7.
8.
“高增长低通胀”与宏观调控刘扬一、调控目标;高增长低通胀(一)经济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的多种组合通货膨胀是经济运行的集中表现,纵观改革以来的各次通货膨胀,每一次都是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而发生的,可以说,我国改革以来经济运行最突出的特征就是高增长、高通胀...  相似文献   

9.
自2006年开始出现的流动性过剩现象,引起了理论界和管理层的高度关注。金融管理部门密切关注这方面的问题,并采取了一系列货币政策来化解流动性过剩,但收效甚微。从2007年6月份的各项经济数据看,通货膨胀压力正在凸现,房地产价格增幅居高不下,人民币升值预期有增无减等等,这种尴尬的局面要求我们重新考虑当前的流动性过剩的实质到底是什么,宏观调控的着眼点应该放在哪里,应该选择怎样的宏观调控政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宏观经济形势。  相似文献   

10.
2007年,人民银行频繁运用一系列货币政策工具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但调控效果与政策预期还存在一些差距,货币政策调控面临严峻挑战。本文认为从根本上解决流动性过剩和经济结构性失衡问题,需要多管齐下,多策并举,运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市场手段乃至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综合治理,形成调控合力,综合起来就是要注重五个协调,才能进一步增强货币政策的调控效力,实现宏观调控目标。  相似文献   

11.
2007年中期以来,世界经济形势发生了一些比较明显的变化,这些变化突出地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引起的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以及美国经济的减速,并且次贷危机的影响还在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2.
赵雪芳 《中国金融》2004,(16):16-18
2004年上半年我国宏观调控取得了初步成效。下半年,中国经济发展走势如何?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将有什么新的变化?如何保持我国经济平稳、快速、协调发展?近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主办了“中国经济发展走势与宏观调控走向高层论坛”,旨在对上述问题进行研讨。多位国内知名经济学家、有关政府部门领导参加了该论坛,阐述了他们对当前经济形势和宏观调控政策效应的看法,并对下半年宏观调控政策取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整个十二五乃至更长阶段,稳进应当是宏观调控的主基调,是投资者理解政策思路的着眼点,而不应简单地看作是2012政府换届之年的权宜之计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经济总体上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势头,但受欧盟国家主权债务危机、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下调等因素影响,我国经济运行增加了新的不确定因素,要提早谋划、更富前瞻性地考虑与设计今后一个时期宏观调控政策的方向和重点。结构调整具有长期性与根本性,要把结构调整作为破解增速趋缓与物价上涨的根本之策,将短期调控  相似文献   

15.
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经历了高速增长,应对偏热通胀和金融危机,V型强劲反弹两个阶段,宏观调控政策也随之调整演变。总体来看,总需求管理较多采用产业政策和数量性、部门性、行政性工具手段,宏观调控手段更加多样化,宏观调控政策措施更加科学。  相似文献   

16.
作为全球最重要的3个经济体,美、欧、中应对危机所采取的财政、货币政策对全球经济的走势都有重要影响2008年金融危机和2010年欧债危机爆发后,各国政府纷纷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以求稳定金融市场、经济增长与就业市场。危机虽然发源于美国和欧洲,但在全球经济日益一体化的今天,中国  相似文献   

17.
《现代商业银行》2005,(2):60-60
我们描述“这一轮”并非仅仅提供一些“戏剧性”的场面。在与上一轮不自觉地比较中,我们发现,其实我们所记录的乃是一个“中国商业生态环境”的变迁。这种变迁在冲突的状态下得以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8.
尽管理论界对我国经济是否“近热”还存在争议,但决策层基本上已形成共识,认为需要为高速增长的固定资产投资降温。为此,国务院先是发文要求严格控制钢铁、电解铝、水泥等行业的盲目发展,接着又召开相关会议强调加强宏观调控,控制投资过快增长,其后又派检查组赴各  相似文献   

19.
2008年是我国历史上极不平常的一年,在国内冰雪、洪涝,地震等自然灾害接连不断,全球金融危机扩大蔓延的背景下,我国宏观经济逆转下行,外需急剧萎缩,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幅下降,企业效益明显下滑,中小企业倒闭现象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20.
几年来,我国货币政策与其他宏观政策的相互协调配合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充分发挥利率的调节作用,逐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金融宏观调控是国家对经济总量进行的调节与控制,保证社会再生产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主义国家管理经济的一项重要职能。党的十六大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在各项宏观经济政策的护航下,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