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基于2010-2017年安徽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财政支出的经验数据对跨省流域生态补偿财政支出能否改善流域生态环境并对受偿区具有减贫作用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输血型与造血型生态补偿财政支出均具有显著的减贫效应,不过后者的减贫作用更大;前者的减贫作用具有双重门槛特征而后者却具有单一门槛特征且越过门槛后一直保持显著的减贫作用。基于此,文章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加快建立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财政支出体制机制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
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有助于矫正流域生态保护与建设中的外部性问题,理顺流域上下游间的生态关系和利益关系,激励流域生态服务的足额供给。云南流域资源丰富,生态建设工作艰巨,急需尽快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国际和国内的成功模式为云南省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启示。建议以珠江流域生态共建基金为突破口,优先开展大型出省河流下游省份对云南的流域生态补偿。  相似文献   

3.
生态补偿财税政策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资源破坏加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补偿成为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问题.生态补偿财税政策是生态补偿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财税视角考察生态补偿的路径,应进一步完善生态税收制度;构建多层次的生态补偿财政分担体系;建立财政补贴、财政投资有机融合的财政补偿机制;完善生态补偿财税政策的配套措施;建立基于市场经济背景下的生态补偿机制,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为加强闽江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保护,有必要建立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本文以闽江流域为例进行了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在基于闽江流域的生态补偿背景下,客观地分析了现阶段闽江流域生态补偿存在的难点与问题,并利用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法设计了闽江流域生态补偿框架体系。  相似文献   

5.
雷雪 《金卡工程》2010,14(8):227-227
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是一种新型的资源环境管理模式。建立和完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战略选择,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在对中国现有流域生态补偿政策和法律规定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中国现有流域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存在的缺陷,从流域生态补偿金、补偿对象、补偿标准和补偿方式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杨虹  张柯 《北方金融》2020,(1):39-47
近年来,在云南民族地区的扶贫开发快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本文通过生态扶贫补偿理论,对生态补偿和精准扶贫的内在联系与逻辑进行分析,探究云南民族地区的生态扶贫补偿机制,并将其分为生态扶贫补偿对象机制、生态扶贫补偿标准机制、生态扶贫补偿方式机制以及生态扶贫补偿政策机制逐一进行研究,并对云南民族地区的生态扶贫补偿机制提出了加快市场机制引入、鼓励贫困对象参与及完善贫困退出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的一个突出亮点,是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而生态文明的内涵,主要包括了完善的生态制度、发达的生态经济、先进的生态文化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进一步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既是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的必要保证。2001年,中央财政正式启动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试点工作。以此为标志,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以下简称生态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8.
生态补偿机制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实现环境资源有偿利用的重要政策工具,选择合适的生态补偿模式对于我国的生态补偿实践具有重要意义。而我国生态补偿模式过多依赖政府主导,生态补偿的市场化交易模式发展缓慢。为提升生态补偿效率,我国的生态补偿应在优化政府补偿模式的基础上,通过法律制度的完善、管理体制的健全和市场交易机制的激活来促进市场补偿模式的发展,实现生态补偿的政府主导和市场调节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马清泉 《新理财》2011,(6):68-69,10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有着一批生态补偿领域的专家,其中已调到中国农业银行金融租赁有限公司的孔志峰研究员,从2005年起就与当时的国家环保总局一起共同进行生态补偿方面的研究工作。当笔者向孔志峰博士提出提出长江流域生态补偿问题时,孔志  相似文献   

10.
江秀娟 《金卡工程》2010,14(2):78-79
生态补偿制度是环境资源保护中的一个重要制度。生态补偿一词来源于生态科学,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中也有有关生态补偿的规定,然而我国生态法学界对生态补偿的研究不局限于法律法规中对它的规定,而是极大的丰富了其内涵。通过对以上现象的分析并经过论证笔者最终提出生态补偿的法律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