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基于中国上市商业银行2013-2020年的面板数据,研究“双支柱”调控框架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并检验影子银行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越紧缩,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抑制程度越强,且同一方向的两种政策具有相互加强效应;不同政策组合的调控效应存在差异:两项政策同时紧缩的抑制效应最强,货币政策紧缩而宏观审慎政策宽松的调控效应次之,货币政策宽松而宏观审慎政策紧缩的效应稍弱,两项政策同时宽松效应最弱;作用机制检验发现,“双支柱”调控框架通过遏制影子银行的扩张抑制银行系统性风险。  相似文献   

2.
明了  董欲晓 《财经》2011,(17):58-60
进入6月以来,监管层和货币政策频频向小企业融资"示好". 7月初央行召开货币政策委员会2011年二季度例会,定调货币政策要注意把握"稳定性、针对性和灵活性",有别于一季度的"有效性、针对性和灵活性".这迅速被市场解读为"相对紧缩、定向宽松"的新调控思路,而"定向宽松"则指向"中小企业""保障性住房".  相似文献   

3.
本文使用全球辛迪加贷款数据,研究了美国货币政策溢出效应对其他经济体贷款者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宽松(紧缩)的美国货币政策会显著提升(降低)其他经济体贷款者的风险承担水平。渠道分析表明,美国货币政策通过离岸美元市场、借款者所在经济体的政策利率和汇率水平、借款者资产价格影响其他经济体贷款者的风险承担水平。异质性分析发现,相较于美国货币政策宽松时期,紧缩时期的美国货币政策对其他经济体的全球溢出效应更为明显,此时借款者所在经济体采取宽松宏观审慎政策进行应对的效果不佳。本文的结论对于我国完善宏观审慎调控框架,应对发达国家货币政策溢出效应、防范化解外部输入性金融风险和维护宏观经济稳定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手工搜集整理政府部门发布的通知公告、文件等信息构造宏观审慎政策指数,结合企业财务数据、实际贷款数据和年报文本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宏观审慎政策对实体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并深入探讨其作用渠道。研究发现,紧缩的宏观审慎政策会降低实体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信贷和预期引导是主要传导渠道。进一步分析发现,宏观审慎政策可以弱化宽松货币政策对实体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刺激效应。  相似文献   

5.
9月9日,国家统计局如期公布了8月份宏观经济数据,数据显示CPI同比上涨6.2%,是自7月份创出37个月新高后的首次回落,也是CPI同比增速连续3个月攀升后首度出现回落。随着宏观调控政策的持续发力,可以预见,9月份CPI将继续回落。宏观调控政策似乎也到了关键节点,是继续紧缩还是定向宽松?  相似文献   

6.
彭文生 《财经》2011,(15):63-65
在货币政策回归稳健的过程中,货币环境紧缩,有利于控制总需求和通胀压力。近期经济增长速度已现放缓,但CPI通胀率还处在高位。市场对通胀何时见顶分歧很大,同时也有担心政策紧缩超调,增长下降过大。如何判断宏观经济和市场未来走势,一个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是宏观流动性。 从一些常用的数量指标看,广义货币M2和狭义货币M1增长...  相似文献   

7.
2009年12月7日落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2010年经济工作的目标: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扩大内需以增加消费需求为重点,优化产业结构。仔细揣摩会议公报,字里行间还是有一些变化。宏观方面货币政策或将偏向适度,与2009年相比银根将紧缩不少;微观方面,房地产业或将成为宏观政策定点调控的对象。  相似文献   

8.
美国自2021年以来发生的通货膨胀是总需求和总供给失衡、金融条件过于宽松、货币供给超常大幅增长三个层次共同驱动的结果。美联储为了应对通胀,开启紧缩货币政策周期,目前关于政策的效果仍难判断和预期。本文基于这三个层次,同时考虑紧缩政策的力度及滞后效应,评估紧缩政策已经发生的存量累积效果,并分析和预测其未来的边际增量效果。研究发现,联储的宽松货币政策渗透在以上三个层次之中,成为通胀上升的重要政策因素;联储紧缩政策的逆操作对于降低通胀具有重要作用,但因联储政策紧缩而升息的实际程度可能比联储预期更高,政策滞后期更短。这说明联储的政策效果已充分显现,继续采取紧缩政策的效果有限,并且过度紧缩可能由于抑制总需求从而增加经济衰退风险。  相似文献   

9.
摘要:美国自2021年以来发生的通货膨胀是总需求和总供给失衡、金融条件过于宽松、货币供给超常大幅增长三个层次共同驱动的结果。美联储为了应对通胀,开启紧缩货币政策周期,目前关于政策的效果仍难判断和预期。本文基于这三个层次,同时考虑紧缩政策的力度及滞后效应,评估紧缩政策已经发生的存量累积效果,并分析和预测其未来的边际增量效果。研究发现,联储的宽松货币政策渗透在以上三个层次之中,成为通胀上升的重要政策因素;联储紧缩政策的逆操作对于降低通胀具有重要作用,但因联储政策紧缩而升息的实际程度可能比联储预期更高,政策滞后期更短。这说明联储的政策效果已充分显现,继续采取紧缩政策的效果有限,并且过度紧缩可能由于抑制总需求从而增加经济衰退风险。  相似文献   

10.
宏观审慎政策不仅要在风险积累时坚定稳妥收紧,而且要在风险显性化时及时有效放松,已有研究多聚焦前者,针对后者的研究相对较少,而后者对于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提高逆周期调节能力同样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探讨了宏观审慎政策宽松的内涵、作用机理和制约因素,梳理了新冠疫情前及疫情期间宏观审慎政策宽松的国际实践,并基于66国数据采用计量模型科学评估了政策效果,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实施宏观审慎政策宽松的有益经验,分析了我国宏观审慎政策宽松实践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研究发现,宏观审慎政策宽松可通过稳定信贷市场、保障金融运行、引导正向预期、产生外部性等传导渠道实现政策目标,但也面临不少制约因素;总体看,疫情期间实施宏观审慎政策宽松显著缓解了疫情冲击带来的经济压力和金融压力,其中,逆周期资本缓冲工具的宽松效果相对突出;有效积累缓冲、保障缓冲释放、把握好政策尺度是提高宏观审慎政策宽松效果的重要因素;我国探索开展了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宏观审慎政策宽松实践,但还存在政策潜力有待释放、政策工具箱仍需丰富完善、政策视野需要向非银金融部门延伸、政策应对非传统风险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结合我国...  相似文献   

11.
《银行家》2011,(2):10
尽管货币政策自2010年初就已由宽松逐渐向稳健乃至事实上的紧缩转变,但在经历了2009年的天量信贷投放后,2010年的信贷投放仍呈现出增长的惯性。在2010年全年通胀指数不断攀高通胀预期不断升温的情况下,可以预见紧缩性的货币政策的内容与工具都将得到丰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加息、更加严格和多样的资本充足率要求、总量控制等都将成为央行与监管部门在实施宏观审慎监管、抑制通胀、  相似文献   

12.
2011年上半年债券市场在一系列紧缩调控过程中,对资金的宽松度极为敏感,收益率在一次次的加息过程中不断上行,仅在2011年4月份调控预期趋弱、资金面出现宽松的情况下出现了较为明显的阶段性行情。而2011年6月创新高的物价以及一系列紧缩调控政策使得债券收益率出现了快速上涨,债券市场的拐点是否就此到来或者仍将呈现振荡格局,...  相似文献   

13.
中国金融学会最近邀请首都部分专家、教授、学者,就宏观经济控制问题举行座谈会。会议根据中央宏观紧缩和稳定发展经济的方针,着重就实行银根紧缩的必要性、紧缩的重点、紧缩的方法、紧缩的外部环境等题目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彭文生 《银行家》2011,(10):43-46
在货币政策回归稳健的过程中,货币环境紧缩有利于控制总需求和通胀压力。近期经济增长速度已现放缓,但CPI通胀率还处在高位。市场对通胀何时见顶的看法分歧很大,同时也有担心政策紧缩超调,增长下降过大。如何判断宏观经济和市场未来走势,一个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是宏观流动性。从一些常用的数量指标看,广义货币和狭义货币增长速度已从2009年的高位大幅下降,回到了全球金融危机之前的较低水平。但银行表外业务的快速发展也引起了对传统货币指标是否失  相似文献   

15.
1988年中央决定实行紧缩的方针,在发展生产、增加供给的同时,在宏观上采取果断措施,紧缩财政支出,紧缩货币投放,稳定物价,稳定经济。从银行工作看,既要紧缩银根,又要支持好生产流通,支持经济稳定发展,这是一  相似文献   

16.
谢平 《中国金融》1990,(1):23-25
1989年是货币紧缩年。这一年,我国中央银行实行总量压缩,保证重点,调整结构,适时调节的宏观货币政策、保证了货币政策的稳定性与连续性,在配套措施上下功夫、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为今后的宏观金融调控积累了经验。一、货币紧缩,并没有引起“滞胀”,证明了我国经济对货币紧缩的承受力。1989年是初步见效,坚  相似文献   

17.
当前高物价使得居民通胀预期继续强化,造成收入满意度下降和投资意愿继续增强。由于担心经济过热导致的宏观紧缩,银行家和企业家信心指数大幅下降。我们认为前期的紧缩效应将逐渐显现而且未来紧缩力度仍将加大。  相似文献   

18.
我们预计政府的“定向宽松”措施、为支持房地产市场而放宽宏观审慎监管的措施,以及为防止经济急剧下滑而推出的投资项目等将有助于推动经济增长。三季度GDP同比增速放缓至7.3%(二季度:7.5%;一季度:7.4%),略好于预期。实际结果虽好于巴克莱预测值(7.1%)及业界普遍预测值(7.2%),但仍然显示了三季度经济数据相对疲软,反映了政府立场转变为容忍GDP增速低于目标,这与我们的观点一致。尽管从发布的数据来看,我们对于2014年GDP全年增速7.2%的预测面临的上行风险较小,但我们持续预测政府2015年GDP全年增长目标将设定在7.0%~7.5%之间,低于2014年7.5%的目标,同时,坚持对于2015年GDP增速6.9%的预测(业界普遍预测值:7.2%)。我们预计政府的“定向宽松”措施、为支持房地产市场而放宽宏观审  相似文献   

19.
宏观审慎监管关注更多的是经济体的“效率”问题,对“公平”问题的关注相对较少。本文首先使用OLG模型,将杠杆率作为主要宏观经济工具变量,引入经济个体之间财富的代际转移机制,研究不同经济周期宏观审慎监管对财富分配不平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经济个体投资收益和产出能够满足其消费需求的情况下,当经济体处于繁荣期时,实施宏观审慎监管来控制信贷增速,有助于缓解财富分配不平等问题;而当经济体处于衰退期时,宽松导向的宏观审慎监管可能出现为了“效率”而牺牲“公平”的问题。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本文又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同样表明,当经济体处于繁荣期时,紧缩导向的宏观审慎监管有助于降低基尼系数;而当经济处于衰退期时,政策当局可能为提升经济“效率”而牺牲“公平”。这与理论模型的结论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0.
喻宏 《中国外资》2011,(14):102-103
本文从企业财务预算的内容入手,简要的介绍了财务预算在企业经营中的地位,指出了紧缩政策对企业经营带来的影响,同时强调了企业财务预算在宏观紧缩政策时的重要性。重点论述在国家实行紧缩政策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时,企业财务预算应坚持的原则和预算的重点及其内容,从而分析出紧缩政策下企业财务预算的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